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接入技术发展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3月22日 20:16

光纤接入技术

罗滨霖

[摘 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广电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具有无法忽视的地位,广电光纤是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广大用户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正是因为如此,广电通信技术才会具有研究的价值,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已经被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活逐渐取代,并且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也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之一。本文基于研究广电光纤的通信技术,通过对不同的技术进行对比,找到可取之处以及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其不断深化,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人士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广电光纤广电通信 移动广电通信 技术 信息

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04-02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当前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创新具体与密不可分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信息之间的流通,使其在沟通的过程中变的更加快捷,才能有效的实现社会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广电光纤是其中的主流通信技术,是在传统的通信技术基础之上得以实现的,这一通信技术在整体质量上得到更为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相信也会获得更加长远的前景。广电光纤通信技术是基于当前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以及传播难度系数更高这两个基本点之上才发展起来,其中不乏含有几种不同的接入技术,本文重点对这几种接入技术进行对比,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

1、关于现行接入技术的适用讨论

广电光纤通信技术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的主要是在现有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而得来的,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并且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愈发密切,可以说信息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重要的特点之一,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并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量的要求,就要从信息技术的在开发做起,而广电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符,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基础,因此,接入技术的方法也由原来较为单一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接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进而可以得出,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应用到的接入技术也各不相同。相关工作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正确的接入技术,这样才能使该技术的真正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当然,当前的接入技术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才能观察出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只有掌握了接入技术的局限性,才能将不同的接入技术应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有效的改善广电光纤的通信技术,促进这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中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而做出的努力。

当前的接入技术中,应用最广泛,价值最高的接入技术要数同步广电光纤网,又被称之为同步数字体系,这一接入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所采用技术为无限通信技术,无限通信与有线通信相比省去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并且这一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时间比较早,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用户也十分满足这一接入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市场份额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正呈现出逐年走高的势态。同步数字体系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所具有电容量较大,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传输,并且接口处特也更加的标准,易于管理,总之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广大用户选择这一技术的主要原因。在信息技术更新得如此之快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淘汰得也是如此之快,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该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首先,同步数字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带宽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应用到的比特率共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155Mbit/s,一种是622Mbit/s,另外一种是2.5Gbit/s,最后是10Gbit/s,这四种类型的比特率在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因此无法有效的应用在实践之中。

(2)其次,在动态宽带的利用方面,该技术是在我国早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因此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动态宽带的方面,仅仅以固定宽带为主要对象,因此随着动态宽带的不断发展,这一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动态宽带的发展趋势,并且的具有较低的工作效率。当接收到用户的应用请求时,并不能及时的对这一请求作出回应,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接入技术已经不能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适应,并且随着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外部环境已经随着技术的应用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得不到网络及时有效的回应,那么这一技术的应用就毫无作用可言。

(3)最后,在经济成本方面,该技术中能够接收到的信号主要建立在短距离之上,对于长距离的信号无法接收,而要想接收到长距离的信号,就要重新配备相应的电再生器,以保证信号能够顺利的传输出去,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一设备的安装是需要较高的成本的,得到顺利的运行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并且不具有盈利的效果,因此,从综合的因素上考虑,开展长距离的信息传输是不具有价值的,不仅浪费的大量的成本,并且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因此,在这一基础上,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利的影响。

2、光接入技术的探索

在当今的广电通信市场上,广电光纤接入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的接入手段,它独特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已经进一步的取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这是信息技术的一次跨越,同时也是国际网络技术的发展。下面对广电光纤技术的核心——PON技术的选用进行分析。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即指无源广电光纤网络,在其光配线网络中不含有任何有源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并且能够支持点对多点,彻底改变以往传统技术中点对点技术使得设备端口资源和光缆纤芯资源消耗量大的问题。对于PON技术而言,其突出的利用优势体现在成本层面,因此这种新型技术对于以获取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广电通信公司来说,经济成本低廉,利益空间大,具有相对较高的利用价值。

在PON技术簇中,目前主要的力量是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即以太网无源广电光纤网络)和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即千兆位无源广电光纤网络)。EPON和GPON二者都具备长距离、高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且寿命周期长,允许相似的网络拓扑结构。

相比之下,EFQN从技术实现上比GPON更为简单,目前其核心芯片的价格也低于后者,但是这种价格上的优势并非技术先进导致,而仅仅是生产厂家的规模效应。然而在应用方面,GPON似乎更为灵活,例如在上行线路上,GPON能够支持从155Mbit/s到2.5Gbit/s多重速率,然而EPON就只能支持1.25Gbit/s的单一速率,这一点使得GPON能够在设备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余地,降低成本在将来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而在下行速率方面,GPON也要优于EPON。

此外,GPON在多业务支持方面具备绝对优势。它采用了标准的I25μs的帧结构,因此可以对TDM业务实现无缝支持,同时对于ATM,SDH以及以太网等多种协议都能够实现兼容,对于同步以太网和1588v2时钟同步也能够支持,因此GPON在将来技术过渡阶段会拥有较大的市场,这对于其以后的发展和成熟至关重要。与GPON相比,EPON的性能就相对较弱,目前只有相关设备厂商自行进行必要的技术开发提供一些支持。

由于GPON技术是在EPON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EPON的缺陷和不足,并在其原有技术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EPON技术发展时间长,因此,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生产厂家数量多,各个厂商相关的产晶种类齐全,规格不一,能够适应不同的广电通信网络需求,由于己经有成熟的生产车间,可以批量生产,因此生产成本低廉,、产品价格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有的成熟的成产设备和生产渠道,只要进行适当的技术革新和研发,EPON完全具有战胜新型GPON技术的可能性,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接入技术的发展分析

受到信息膨胀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的拓宽,从学校教育机构到国防军事领域,都需要进行网络资源的共享。广电光纤接入技术能够实现跨区域的无障碍自由网上浏览,而且在技术的支撑下能够保证在现有的接入方法中保持前列的接入速度,同时接入的成本相对低廉,对于基本的智能化小区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接入技术必将获得广阔的市场,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的接入手段。因此,它将占有广阔的广电通信市场,为广电通信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这一个层面分析,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技术将获得更高的经济基础,为其未来技术的扩展和眼神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沟通成为人们主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伴随着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光接入技术正在接近人们的生活,无论是FTTX还是PON技术,其发展都有着自身的规律,而无线传输运营商只有在充分了解技术特点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决定。

4、结语

综上述所,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前的社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信息量激增,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就更加应该提高相应的通信技术,使接入技术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促进我国相关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鹏.TD-LTE在南网智能配用电通信示范区应用[J].电力学报.2013(04)

[2] 刘鹏.TD-LTE在南网智能配用电通信示范区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08)

[3] 林轩竹,孙毅,龚达宁.基于多介质融合的配用电通信网络框架与应用方案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2(04)

[4] 何复荣.广电光纤和广电通信接入技术研究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8)

生活 技术 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