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黑石砬子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3月23日 16:11

金禹 姜海东

[摘 要]黑石砬子矿区位于内蒙地轴,建平台拱东部的旧庙断凸重要成矿带上,钨钼矿体地表产出于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灰岩捕虏体中,深部以破碎带形式产于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内。含钨钼矿化灰岩捕掳体围岩为细粒花岗岩,主要蚀变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长石化及褐铁矿化等。本文通过对该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总结,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黑石砬子矿区 钨钼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00-01

1.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内蒙地轴,建平台拱东部的旧庙断凸上,出露地层有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大营子组片麻岩系及中生界火山岩系,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尤其是海西期和燕山期的两个侵入体最为明显,旧庙断凸上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较为丰富,主要矿种有金、银、钼、铜、铁等。矿床、矿点的形成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以中小型为主,该区域正处于NNE和NEE向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具备形成多金属矿床的构造条件,具有较好的成矿背景。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Arjnd)中片麻岩夹层大理岩化灰岩,呈捕虏体形式产出于西南部的细粒花岗岩中。长约400m,宽20~40m。总体走向70°,北西倾,倾角75°。第四系(Q):上部多以黄土和风化砂组成,黄土沉积厚度不定,变化急剧多样,有时黄土中裹夹着由高岭土形成的白色钙质结核,风化砂主要为花岗岩风化而成。下部由砂砾石组成。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产出于北部中粗粒花岗岩中。断裂以破碎带形式出现,破碎物中粗粒花岗岩,破碎较强,见有多颜色高岭土化加铁染和铁质氧化物。断裂上盘面由三组近于平行的结构面构成,结构面比较平整光滑,局部有舒缓波状,断面上有强铁染。

区内西南部的细粒花岗岩中见两条平行产出的灰岩破碎带,规模较大控制长度400m,宽20-40m。灰岩破碎带总体走向70°,北西倾,倾角75°左右。岩石破碎强较强,破碎物大理岩化灰岩,有时见灰岩的大角砾,直径2-3cm,碳酸岩胶结。深部变化为花岗岩蚀变破碎。

2.3 岩浆岩

海西期(γ43-2)中粗粒花岗岩,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呈岩基产出。岩石特征:风化面呈灰白色,新鲜面呈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见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长石和石英粒径0.5~1cm。钾长石呈浅肉红色,含量占40%,斜长石灰白色,含量约占20%,石英透明粒状,含量占35%左右,黑云母呈鳞片状,黑色,含量在5%左右。

燕山期(γ52-3)细粒花岗岩分布于本区南部,呈岩珠产出。与海西期中粗粒花岗岩呈侵入接触,接触面明显清楚可见,界面平整、突变,粒度颜色上明显分辨。岩石特征: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肉红~浅肉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见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粒度1mm左右。钾长石呈肉红色,部分灰白,含量约45%,斜长石灰白色,含量占20%,石英透明粒状,含量约25% 。黑云母占5%。

3.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含钨钼灰岩捕虏体赋存于矿区西南部细粒花岗岩中,深部以破碎带形式产于花岗岩内。根据样品化验分析结果共圈定四条矿体,分别命名为Ⅰ、Ⅱ、Ⅲ、Ⅳ号矿体。其中I号矿体规模最大为本区主矿体,矿体长度350m,宽1.0~5.0m,最大延深180m。产状:走向67°,倾向北西,倾角70°~75°。地表矿化主要为钨矿化、钼矿化,其次为褐铁矿化,蚀变为硅化、碳酸岩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Mo品位0.069~0.39×10-2,WO3品位0.16~0.37×10-2。Ⅱ、Ⅲ、Ⅳ号矿体是深部验证中发现的盲矿体,因规模较小本文不进行阐述。

3.2 矿石特征

地表含钨钼矿灰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和黑钨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石英。深部含钼矿体矿石矿物为辉钼矿和少量黄铁矿,辉钼矿呈深灰色,鳞片状,金属光泽。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石英透明粒状,它形。长石自行-半自形板状。黑云母它形鳞片状。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区内的断裂构造发育,断裂以破碎带的形式出现,裂隙内由含钨石英脉充填,围岩蚀变主要为绢英岩化、高岭土化、其次为绿泥石化。裂隙尾端呈羽状尖灭,羽状裂隙填充褐铁矿化细脉。矿化类型明显受裂隙构造控制,钨钼矿化均属于热液裂隙充填。本矿床确定为热液充填型矿床。

4.2 找矿标志

本区的矿化类型有含矿石英脉型,矿化蚀变带型,灰岩破碎带型三种。三种矿化类型明显受裂隙构造控制,钨钼矿化均属于热液裂隙充填。矿化标志为石英脉体、蚀变带、灰岩破碎带。围岩蚀变标志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长石化铁锰碳酸岩化等。

5.找矿方向

I号主矿体出现在大理岩化灰岩捕掳体中,并见有褐铁矿化及铁锰染,大理岩化灰岩捕掳体在矿区西部还有延长,地表灰岩破碎带往西部还有延长,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通过深部验证发现的Ⅱ、Ⅲ、Ⅳ号盲矿体并没有完全展开,矿体有继续延深的趋势,经过钻探工作,矿体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马巍. 辽宁省阜新市黑石砬子金银多金属普查报告.2010

作者简介

金禹1(1987-)男,满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领域:地质勘查与找矿。

姜海东2(1985-)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领域:地质勘查与找矿。

文章 矿体 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