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飞
[摘 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对于行车速度、安全及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四大类病害:并针对病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 病害 处治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94-01
近年来,我市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的迅速增加,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仍暴露出一些与设计、施工及使用相关的病害,这些病害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及舒适性。因此,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并采取针对性的处治对策,对于我市城镇道路的养护工作,保持道路设施的功能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的主要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可分为: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和表层类四种类型。断裂类主要指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表层类主要指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2、病害产生的成因
2.1设计方面缺陷造成水泥路面病害的产生
设计时对交通量预测计算不够准确,基层、面层设计厚度偏薄,设计时当量轴载由于按标准车型额定载重进行换算,而近几年来交通量迅速增长,超载超限车辆不断增多,这种设计轴载与实际不符,这样会大大影响水泥路面的寿命。
2.2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多数分布在路基填挖结合处,高填方路段及路面与桥涵的交接路段。因为路基的不均匀下沉导致路面的沉陷,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形成错台、唧泥、渗水,导致板断裂和破碎。
2.3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强度不足
作为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首先要求强度高,整体性和水温稳定性好。二灰基层的强度本身不是很好,加上基层施工拌和不均匀,压实不够等原因易造成基层形不成板块,局部地方松散,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混凝土面板板底的拉应力增大,甚至车辆超载超限,致使混凝土板可能产生过大的荷载应力而造成破坏。
2.4水是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水泥路面的横缝均是采用沥青灌缝,纵缝为施工缝不灌缝,路肩盲沟排水的设施基本没有设置。特别是“先行工程”建设期间对水泥路面性能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排水设施配套不到位。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2.5超载超限车辆的反复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车量的不断增加,加上绝大部分车辆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大梁等,超载现象屡禁不止,造成混凝土面板板块疲劳,形成断裂和破碎。
2.6养护不到位,加剧路面病害的发展
养护灌缝不及时,水泥路面缩缝、胀缝、施工缝,施工时基本上是用沥青灌缝,使用一般2—3年的材料自身老化松脱,如果不及时填缝料更新,雨水渗入,破坏基层和垫层,造成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原“先行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够余留排水设施不完整,导致边沟排水不畅积水,由于养护资金不足没能及时进行完善排水系统,也会导致路面提前损坏。混凝土板早期一些病害处理方法不当不及时,如混凝土板断裂、板角断裂、错台等病害处理不及时,只重视处理严重病害而忽视对板裂缝封水处理,使路面水渗入,加剧其他病害的产生。
3、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3.1裂缝处治技术
灌缝材料有环氧树脂类、聚氨脂与改性聚氨脂类、烯类及沥青橡胶类。环氧树脂类灌缝材料有耐热、活性高、内聚力高、粘附力强,收缩率较低等优点,但它本身延伸率低,脆性大,因此需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加入低分子液体改性剂、增柔剂、增韧剂等。常用的改性环氧树脂类材料有聚硫改性环氧灌缝材料,双组分快速固化灌缝材料。
3.2错台处治技术
对出现错台的板块,先采用压浆调整,恢复平顺,调整后仍有高差,且错台
量小于l0mm,可用建筑磨平机打磨掉高出的部分或人工凿除高出部分,凿除(打磨)宽度一般为l0~30cm。错台量大于l0mm的,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衬平,衬补长度按高差的l~2%:也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层修补.修补前应用钢丝刷将原路面清理干净。
3.3 非结构性病害处治技术
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处理厚度应大于2.5cm,施工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其配合比为水泥:砂=l:2,用J6型胶液拌和至均匀稠度,在清洗干净的混凝土表面涂上IV型超早强界面剂,待稍干后,将聚合物砂浆均匀摊铺在路面上,厚度在15mm以下,抹平、整形、拉纹、养生8h,即可开放交通。
3.4 脱空板处治技术
路面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破碎板几乎都与板底脱空有关:即使一些当时看来既没有破碎又没有裂缝的板块,其板底仍可能存在脱空,这种病害罗隐蔽.但其危害性却非常之大。在路面修复中,若脱空板若不处理,即使加铺层达到20cm以上,也无法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4、防治措施
施工中予以避免减少,本文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研究选用路面材料,选择适宜的材料及配比,对特殊路段,根据情况可采用成本较高的新型路面材料,如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等。施工严格,按规范要求选材,选择的集料应不具有碱活性且耐磨、坚硬、洁净,选择低热、低收缩的水泥等。
4.2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理制度,对试验段工程的施工,从方案的审批,准备工作的审查到施工全过程。都必须进行现场监理.坚持全过程旁站,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等经验。通过试验段施工来核准所用材料配比、拌和方式、机械实效、松铺系数、允许延迟时间、每个作业段适宜长度等问题。
4.3 保证施工质量,包括地基处理、基层施工、面层施工。
保证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保证切缝的温度和时间,养生、切缝要及时;振捣元全充分密实;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理;构建科学的排水设施,防止路表水渗入;保证每层的厚度及压实度合格等。
4.4发现病害应及时进行修补。
对于水泥混凝土板裂缝的现象,可采用灌浆处理。对裂缝的彻底处理,可在裂缝两边各30~40cm范围内将混凝土板凿除,放置钢筋网再浇筑与取面板标号相同的混凝上,夯捣密实后,磨光立纹,两侧应设置缩缝,缝内填充沥青材料防
止雨水渗入;对于基层已遭破坏的裂缝,或发生断板、烂板及胀缝破坏的路面,需将混凝土板大面积凿除,结合实际对基层进行处理后,再应用以上办法处理面层。
结束语
总之,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会产生裂缝、表面损坏、接缝损坏、变形损坏等病害,产生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材料性能不良、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和养护不及时。因此应加强质量意识,严格基层和路基施工质量、优选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时对出现的病害进行修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正
参考文献
[1]肖柏轩 蒋立强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与维护及养护 山西建筑 2007.
[2]赵志峰,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维修方法,科技信息,2008.3下
[3]高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预防,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第6期(总第1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