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良兵++杨凤梅
[摘 要]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技术较成熟的、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利用方式,是21世纪最具大规模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是环保型且具有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目前批量的风力发电机大多为单台设计容量1.5兆瓦、2.0兆瓦、3.5兆瓦。其中的塔筒均为焊接结构件,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焊接质量的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G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71-02
一、焊接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1.1材质证明书检验
根据设计图纸表明的钢板材质,核定钢材的材质证明书与钢板上的标号(牌号、炉号、批号等)是否一致,材质证明书上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应符合标准要求,将核查结果填写在物资验证记录上。
1.2钢材表面质量检查
用目视和5倍放大镜检查钢板表面有无气泡、结疤、裂纹、折叠和重皮等缺陷,并对照标准判断是否合格。任何钢板不得存在死弯。将核查结果如实填写在物资验证记录上。如钢板表面质量不满足规范要求,出具不合格品通知单,作退货处理。
1.3材料复验
法兰、门框钢板原材料必须100%超声波探伤。塔体、门框、基础环钢板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复验按炉批号的10%抽验。当无有效证件或对钢板材质怀疑时,钢板必须全部按炉批号取样送交资质第三方进行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复验。
1.4外观和包装检验
检查焊接材料的包装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受潮。将检查结果如实填写在验证记录上。检查焊接材料的表面是否污染生锈,在储运过程中是否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产生,识别标志是否清晰、牢固,与产品实物是否相符。将检查结果如实填写在验证记录上。
2、法兰入厂检验
法兰入厂后,应具备完整的质量证明书,并对螺孔位置度、平面度、厚度逐件检验;附件(含标准件)进场后,应根据图纸、规范及说明书严格检验,作好记录。
3、下料过程控制
3.1超声波检测每张钢板
采用超声波检测厚度:施工人员对每一块板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板厚测量,板厚偏差合格后方可切割下料,并对厚度及板炉号、批号、筒体编号记录。
3.2单节瓦片下料控制
采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按工艺分节尺寸及上、下节弧度输入数控程序。并使自动割炬延板材空载运行,割炬中心固定一划针。检查划针轨迹,验证程序正确与否。每日(或每个班三次)、每种规格的管节下料前,使自动割炬延板材空载运行,检查划针轨迹,验证设备轨道有无变形,能否保证下料的正确性。
3.3瓦片检验
严格首件必检制度,首件必须由施工人员、班组、项目部质检人员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批量下料。在检查资料中注明首件已检,并签名、记录测量内外弧长及弦长、弦高、对角线检测差值≤3.0㎜,计算出实际弧度。要求弧长±2㎜,弧度±1㎜,直线(弧线)度0.5㎜。
3.4画塔筒门中心标记
要求标记设置筒节外部。要求筒节间纵缝尽量相错180°,若因板材规格不能满足全部要求时,其相错量不得少于90°,且避开图示阴影区(人行爬梯部位)。
3.5坡口的制备及关键部件周边尺寸的控制
对焊缝的坡口,厂内采用刨边机或数控切割机以及半自动切割机联合制作的方法,施工人员严格按《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工艺文件制定的坡口角度,钝边制作,保证坡口斜面的平滑,必要时局部进行角磨机修磨。采用刨边机或专用坡口加工小车按板厚要求不同,分别加工坡口,修磨周边氧化铁、油污及其他杂质。
4、压弧与卷圆
各节端头延射线方向采用卷板机压弧。压弧后表面不得有棱痕等明显迹象。各节做瓦片弧度样板,检验弧度是否正确,要求两端头Φ±6。卷圆合格纵缝点焊,要求保证两端对齐,翘边误差及表面凹凸不平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5、纵缝焊接控制
5.1筒节纵缝焊接质量控制
筒节两端设置收(引)弧板,产品焊接试板和收(引)弧板不得锤击击落,筒节纵缝的焊接按焊接工艺指导书要求的内容进行焊接。
5.2回圆校正质量控制
纵缝检验合格后,应放置在卷板机上校正回圆,并压碾焊缝消除焊接应力。连续卷制,随时用样板检查。对接处翘边及筒节凹凸不平公差见表一、二。椭圆度要求小于等于5D/1000。
5.3环缝组对焊接
5.3.1错边量的控制
环缝组对前应对每件筒节(含两端法兰)盘周长,严格控制错边量,无误后方可组对。组对过程点焊工装夹具必须在筒体内侧进行,环缝点焊部位置于内侧坡口内。
5.3.2端头管节与法兰组对焊接
1、法兰组装专用平台,外径不小于4500mm,内径不大于2400mm,平面度≤0.2㎜,每隔10°设置T型槽,便于不同直径的法兰组对装卡。
2、在法兰组装专用平台上,放平法兰,取相应筒节与其组对,达到相对“无间隙”效果。
3、筒节塔筒门方向与法兰0°线方向(若法兰可360°任意旋转时则取其任一孔中心为0°线方向)对齐,作为最终的塔筒门方向。
4、筒节纵缝置于法兰的相邻两螺孔之间,并且筒节纵缝错开法兰对接焊缝和阴影区。
5、焊接过程中,合理调整焊接顺序,控制焊接参数,随时对法兰平面变形程度进行监控,达到控制焊接变形目的。
6、在距焊缝50㎜处,打上焊工钢印,要求防腐后能清晰看到。
5.3.3法兰焊后校正检验
1、法兰焊后采用激光测平仪整体检验,标准要求见表三、四。
2、法兰平面度超差时,允许局部修磨,严禁火焰烘烤。
3、法兰整体尺寸检查合格应做好记录存档,并将其作为最终检验数据。
4、在法兰0度方向(塔筒门方向),打洋冲、用焊条堆焊“T”或“⊥”字标识。基础环上法兰和塔筒下法兰标识作在法兰外部,其余作在法兰内部。
5、法兰整体检查合格,将米字支承与其连接,作为支撑工装。
4.3.4激光测平仪检测法兰平面度
采用激光测平仪复测下法兰平面度及数据分析。
6、塔筒门组对、焊接
6.1以塔筒中心为中心,放样画塔筒门门框边线,检查合格后方准气割。周边与法兰加固,圆周方向用千斤顶支撑,以防止法兰椭圆及平面变形,且保留至门框焊接完毕。要求割道平直无缺口,无倾斜,并气割修磨连接坡口。
6.2将门框与下段筒节组对,焊接。合理调整焊接顺序:先焊远离塔筒下法兰的焊缝2/3部分,后焊剩余部分,控制下法兰焊接变形。焊前预热,焊后立即退火保温4h,加热及保温采用电加热片。
6.3焊缝按要求进行超声波检验。
7、无损检验
无损检测人员按照JB/T4730标准,依照BI级标准对对接焊缝100%超声波检测,对T型接头进行100%射线检测,每个“T”型接头须布片两张,纵缝环缝位置各一张,每张检测长度不小于250mm。超标缺陷须返修到合格。做好探伤记录及标识。
8、整体检验测量
将塔筒置于转台上,使塔筒可灵活转动。分别采用激光测平仪、激光测距仪、弹簧拉力尺、同轴度测量工装等装备对单段塔筒进行整体复测。
做中心支架在O1(O2)位置分别固定找出中心孔,要求孔拴上钢卷尺(或钢琴线)。在另一端用弹簧称拴在钢卷尺上,用相同的拉力(约5~10㎏f)测量并按下表记录A、B、C、D四个象限斜边长,其相对差值3㎜以内为合格,多余应磨削修正到合格。
9、附件组焊、安装
以塔筒门中心为基准,按图示旋转角度,组对焊接可焊附件。若与筒节焊缝(专指环缝)相碰,可使附件平行移动等高距离,避开焊缝。可拆卸附件试组装梯子与支撑架间采用螺栓连接,上下成直线,接头牢固。长度对应,衔接良好。平台分别与对应支撑架相连。转动平台应转动灵活,并与梯子入口对正。塔筒入口梯子试装配分别将内、外入口梯子、栏杆与下段筒体入口处试装配。
10、焊接工作
10.1、所有一类焊缝必须完全熔透焊接,焊接时背面须进行碳弧刨清根,并用砂轮机修磨出光泽,清除油污、铁锈等杂质。不同厚度的板材之间的过渡必须要顺滑(1:4)。
10.2在焊接过程中,保证熔合一致且熔透,焊缝表面成型良好,与母材平滑过渡。双面焊接时必须保证完全焊透,必要时进行调节焊接热能量,使得焊接融合域在5%~10%之间。
10.3焊条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进行烘干,烘干的焊条应放在100~150℃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使用时注意保持干燥。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超过4小时,应重新烘干。重复烘干次数不宜超过两次。烘干焊条时,禁止将焊条突然放进高温炉内,或从高温炉中突然取出冷却,防止焊条因聚冷骤热而产生药皮开裂脱皮现象。烘干焊条时,焊条不应成垛或成捆地堆放,应铺放成层状,每层焊条堆放不能太厚(一般1~3层),避免焊条烘干时受热不均和潮气不易排除。露天操作隔夜时,必须将焊条妥善保管,不允许露天存放,应在低温烘箱中恒温保存,否则次日使用前还要重新烘干。
10.4外纵、环缝采用移动升降式空中作业焊接自动操作机焊接,可保证焊接施工人员的工作灵活、安全,为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必要条件。焊接过程中采取内外焊缝循环交替焊接顺序,减小热输入,即可保证焊缝内部质量,又可控制焊接变形。
10.5门框焊前采用电加热进行预热,预热温度100至120℃,采用E5015G焊条,电弧焊焊接。焊接顺序为先焊远离底法兰的2/3部分,后焊剩余1/3部分,有效控制焊接变形,保证底法兰平面技术指标。焊缝为全熔透焊缝。
二、焊接质量管理
1、人员管理
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焊接人员应为锅炉压力容器相应焊缝型式的持证焊工。焊接人员焊接的钢材种类、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等均应与焊工本人考试合格的项目相符;车间应对考试合格的焊工进行立案登记、编号;焊件焊接完毕打上焊工代号,以便质量跟踪。
2、焊材保管与使用
焊材的质量及保管、使用,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及焊材的通用技术要求并符合合同、图纸的要求,并根据材料说明书要求进行烘焙、保温,焊接时置于保温筒内,随用随取,隔夜使用需重新烘焙,重复烘焙不得超过两次。
3、焊接工艺
3.1在开始焊接工作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焊接计划。
3.2在制作前,分析本次制作的塔筒的结构特点和质量要求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制取施焊试件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应出具完备的评定文件。产品的施焊范围不超出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范围。
4、焊接准备
4.1、焊缝区域清洁和干燥
进行焊接的部件在焊缝区域要清洁和干燥。所有拟焊面及坡口两侧各50~100mm范围内的氧化皮、铁锈、油污及其它杂物应清处干净,修磨出光泽,每一焊缝焊完后也及时清理,检查合格后再焊。
4.2焊接环境的要求
焊接环境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无防护措施时,应停止焊接工作:
风速:气体保护焊>2m/s,其它焊接方法>8m/s;
相对湿度>90%;
环境温度低于0℃(低于0℃时,应在坡口两侧100mm范围内加热到15℃以上)。
4.3对板厚≥30mm应进行预热对于板厚≥30mm时,应做焊前预热,预热区域为焊缝每侧距焊缝中心不小于2倍板厚,预热温度≥100℃。
4.4预热、焊后热处理或其他局部加热,温度不应超过600℃。施焊前,应对主要部件的组装进行检查,有偏差时应及时予以校正。焊缝区域要根据材料类型和部件厚度充分预热。如果引入热量少或者热量散失快,工作件必须预热,如果局部温度过高也会影响机械性能,施焊时应避免这些情况。
5、塔筒塔筒与法兰、塔筒与塔筒、塔筒与门框焊接前,应按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进行评定,制定焊接工艺文件。产品的施焊范围不得超出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范围。
5.1对δ=12㎜、δ=28㎜筒节,以每十台为一个批量。试板的尺寸按技术工艺制作,对接形式与筒节纵缝相同,与筒节纵缝点焊在一起,共同施焊。试板两端设置收、引弧板。
焊接完毕后,在试板部位进行射线探伤,其余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
焊接试板按JB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行其类似焊缝的焊接。
5.2应按照焊接工艺评定、试板检验合格,确定该项目的焊接工艺规程。
三、结束语
该项目要求无损检验焊缝总计约2.12万米焊缝,按焊缝总长度计算,超声波检验一次合格率超过99.8%以上;分别按焊缝纵环数量计,共计2968条,一次检验合格率达98.7%;射线探伤按片子数量计,共计3610张,一次合格率超过97%,未出现二次返修情况,一次返修合格率100%。整个焊缝的内在质量合格率100%,外观一次合格率超过98%,出厂合格率100%。塔筒外形尺寸合格,质量优良。塔筒检验、验收资料规范,并达到质量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