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融合环境下西北地区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3月31日 13:20

车瑞

[摘 要]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和多民族融合环境下西北地区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着“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合保障”的建设思路,试图构建多民族融合环境下省内相成、省际对接、覆盖西北的“共建、共知、共享”多元民族文化图书馆体系。

[关键词]多民族融合 西北地区图书馆 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U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32-02

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西北地区大多存在着几种民族杂居的现象,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不断交融,因而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格局。位于西北地区的图书馆,担负着保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等重要使命和责任,藏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烙着深深的民族印记,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西北地区图书馆均兼有公共图书馆和少数民族图书馆的性质。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西北地区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因此,积极探讨多民族融合环境下西北地区图书馆的发展策略,构建多元文化馆藏,加快多元文化服务的步伐,以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图书馆学界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西北地区多民族融合环境下多元文化的历史格局

我国西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全国56个民族中,西部就有51个,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7.5 %,可以说,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家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异常突出,世界文化如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在这里结出了丰硕之果,这是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文化宝库。我国西北地区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一亿。在自然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各少数民族采取不同的生存方式,形成了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同时,由于一些民族在迁徙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原来特有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民族文化彼此吸收和共存,其文化特征更显多样性。从宏观层次看,这一地区文化的多元性表现为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等;从微观层次看,这一区域文化的多元性还表现在各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如藏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维吾尔族文化、哈萨克族文化、撒拉族文化、裕固族文化、土族文化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具有相异的特点。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和谐共生,构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多族群、多文化交错并立的共生地带和“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二、多民族融合环境下西北地区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趋势

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事业。图书馆事业在“文革”时期普遍遭受重创,一度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西北地区图书馆也因此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图书馆体系。1984年初,文化部、国家民委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意见》,使图书馆事业逐步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十五”期间,国家提出实现“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我国西北地区和国家其他民族地区一样,在2005年底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如今,伴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我国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形成了具有西北民族特色的藏书体系。初步统计,我国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献总量5000余万册,其中藏文典籍60万函,蒙文古籍典籍万余种,维吾尔族在历史上先后使用突厥文、回鹘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察合台维吾尔文等10余种文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而丰富多彩的古籍文献,现存古籍约四万册/件。许多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区民族和地方文献收藏,如新疆图书馆藏有包括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及俄、英、日等文种的特色文献;青海省图书馆藏有藏族、蒙族、撒拉族等民族的文献资料;宁夏图书馆藏有宁夏地方文献及回族、伊斯兰教文献等;内蒙古图书馆藏有内蒙古地方文献及蒙古族、鄂温克、满族等大量民族文献。另外,西北地区众多高等院校图书馆均收藏有大量的民族文献,这些民族文献资源品种数量庞大、民族特色鲜明、分布范围广,形成了具有西北民族特色的藏书体系。[1]

(三)西北地区图书馆大多走上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轨道。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西北地区省、市图书馆,以及一些县、区大馆,已开始注重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特色数据库,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的“回族文献和伊期兰教文献数据库”、青海省图书馆建立了具有青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数据库“走进三江源”等。民族文献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而且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四)新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面临的发展趋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为西北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化建设已为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先河。国家各大网络工程的启动和运行,如“中国西部信息网”、“西部开发网”等,对西北地区图书馆的信息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图书馆已建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将在短期内实现全国高校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图书馆将坚持“精品立馆、特色兴馆、数字优馆、人才强馆”办馆方针,以内涵发展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体系;构建基于多网络、多终端、全媒体、功能全、高效率的数字图书馆保障体系;构建服务型、开放型、共享型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图书馆体系,最终实现西北地区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和国际化。【2】

(五)西北地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西北地区图书馆虽然具备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首先,在观念上普遍存在着传统自给自足的藏书楼思想和追求“大而全”的心理;其次,现代化水平低,大部分省区图书馆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资金,文献资源严重匮乏;第三,图书馆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第四,技术设备、资源建设上没有形成系统和整体性规划;第五,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地方各馆条块分割,馆际交流非常有限,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第六,各地区、各馆发展极不平衡,省、市级大馆发展相对较快,而一些地方小馆往往得不到扶持而日趋萎缩,特别是一些民族地区的基层图书馆,基本上还停留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现代化建设严重滞后。第七,缺乏政策和法规依据。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3]

三、多民族融合环境下西北地区图书馆发展之策略

在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多样性文化共同繁荣的社会发展机制,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必由之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西北地区图书馆必须紧密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图书馆现状,结合形势发展,积极探索多民族融合环境下西北地区图书馆发展之途径。

(一)加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组织协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要实现西北地区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的共享,必须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部门为主管、以图书馆为主体的省、市、县三级图书馆管理机构,并在此基础上,组建西北地区图书馆联盟等组织,加强宏观管理,协调各地区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章程和管理条例,以及实施西北地区馆间的日常协作等。此外,构建由政府推动、支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然后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进行实践的管理机制。如美国俄亥俄州早在1967年就组建了全州54所大学图书馆协作网,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会员机制。所以,西北地区图书馆应充分借鉴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共享组织管理机制,组建省、区图书馆会员委员会、图书馆协会等,建立起一种间接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管理机制,以推进西北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4]

(二)加强对地方民族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大力推进西北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及全球化影响的加大,使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受到较大冲击,加之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滥用现象,导致民族活态文化处于弱势,或正在消失。面对浩如烟海的民族文献,目前,除了已收录到图书馆的部分民族文献外,仍有大量的民族文献散落或已消失于民间。

多元民族文化图书馆的构建必须寻求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活力的激发与正确选择。要激发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活力,就要对其民族文化作深入地和收集。党的十七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因此,必须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各级政府负责,相关部门组织规划,以大学以及各种民族文献研究机构为主体,加强对多元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如藏族的藏戏艺术、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等,收集到图书馆,让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之花在不同地区的图书馆结出丰硕之果,让各民族了解和分享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加强西北地区各级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首先,加强现有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工程,尤其是重点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其次,以开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抓手,实施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工程,以市州、县级图书馆建设为重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库。第三,继续推进文化部“十一·五”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中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网络系统,物流系统,构建图书馆教育展示、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综合性体系,开发文献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全部馆藏文献的信息化管理。第四,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此外,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如西藏大学图书馆正在建立的“藏文书目数据库”、宁夏图书馆正在建设的“回族文献和伊斯兰教文献数据库”、青海省图书馆建立的“青海地方文献数据库”、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蒙古学文献信息数据库”、甘肃省图书馆开发的“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兰州大学图书馆研发的“敦煌学数据库”等,全面实现西北地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馆藏特色建设,构建特色优势互补的西北地区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网络。特色馆藏的建设,对于一个地区,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西北地区各级图书馆都收藏了大量的民族文献,如地方志、山水志、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传记资料、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出版物、地方文艺作品等,同时均致力于收藏和保存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为形成特色民族文献资源网络奠定了基础。所以,西北地区各级图书馆首先应以地域因素为主,本着公益性、多语种性的原则,建设本民族、本机构各自不同的民族文献收藏中心和开发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省、地、基层一体的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共同促进文献合理布局,丰富各级特色馆藏。其次,要确立西北地区中心图书馆。选取综合实力较强的图书馆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图书馆,以其为中心,建立西北文献信息中心,实现西北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共享。[6]第三,构建多元文化馆藏。一是多语种文献资源,二是多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多语种馆藏文献资源除汉语、英语等主流语言文献资源外,更应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献资源。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着力打造以省图书馆为牵引,市州级图书馆为龙头,县级图书馆为骨干,乡级图书馆为支撑,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具有馆藏和民族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相容共存的图书馆体系。建成相互开放、资源共享的跨系统、跨地区纵横交错的民族文献资源网络,最终将西北地区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民族文献资源“网络”体系。

(五)构建“共建、共知、共享”三位一体的西北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欣喜资源共享在欧洲大陆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程。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日本成为亚洲地区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西北地区图书馆界应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办馆理念,加强图书馆“共建、共知、共享”建设。首先,立足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不断扩大馆藏文献,形成具有本馆特色文献资源。其次,加强省内各级图书馆的联建,在“全省一盘棋”总的框架体系内,依托省图书馆资源,建立一馆为主、分馆为辅的图书馆藏书模式。即在属于同一民族或使用同一语种的民族图书馆协作和联合基础上合理分工,建立文献收藏中心,确立采购重点,发挥文献资源共享之优势,同时实行对口支援、智力支边的办法,促进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鼎立打造省区多元文献资源馆藏体系。如甘肃省打造丝绸之路图书馆体系;新疆建设西域文化图书馆体系;宁夏构建伊斯兰文化图书馆体系,等等。第三,打破西北地区图书馆相互平行、各自为阵的松散管理局面,既要加强同一行政区划的各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联合,更要加强同一民族及使用同一语种的各民族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联合,进而打造西北地区图书馆体系。第四,大力提倡和鼓励行业图书馆和民营图书馆的设立,加强业务管理和指导,使其成为西北地区图书馆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全面实现西北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综上,西北地区图书馆应本着“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建设方针,进一步加强同地区、同专业类型、同系统馆间的分工协作,根据本馆现有的民族文献资源和典藏特点,加强和充实特色数据库建设,推动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将西北馆藏民族文献资源连为一体,形成“民族文献资源网”,形成西北地区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另外,还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健全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图书馆经费的机制。健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对民办图书馆发展的扶持政策;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快人才合理配置,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培养一批科技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熟悉外语的外向型人才,一批双语人才,一批专业覆盖全面、梯次结构合理的新型图书馆人才队伍,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

总之,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基于文化活力激发基础之上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在西北多元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作为重要传播途径和肩负重要传播载体的图书馆,必须树立“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发展理念,坚持相容共进、百花齐放的原则,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图书馆为主体、以社会共同参与为基础的多元民族文化图书馆保障机制,汲取和弘扬先进民族文化,推动西北地区文化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焕文,潘燕桃主编.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屈冠军,陈永平等.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探析[M].图书馆建设,2010年第02期

[3]甘大明.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G].图书馆论坛,2007 年10 月第27 卷第5 期

[4] 高波.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中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比较研究[M].北京:北 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图书馆 文献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