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任务驱动法在《交通服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01日 06:17

孟慧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从正确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入手,通过在《交通服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作者认为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 探索应用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09-02

一、正确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简称TBT)是指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即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基本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是职业教育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形成鲜明的“双主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 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教师根据学情设计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呈现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基础,将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学生尝试完成,先独立分析,也可加入小组合作,期间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可以全面提示,也可以个别指导;基本任务完成后,教师要主导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从任务完成的思维过程及方法方面加以反思,从任务内容方面进行力所能及的拓展,举一反三,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大框架内实现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研究

随着大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注,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和研究越来越多。美国知名语言学家David Nunan教授在其著作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提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罗少茜教授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的结对练习和小组活动,学生在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时候,语言的运用机会大大增加,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在互动中学会交际,创造性的学习和使用语言。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王蔷教授在其《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中,介绍了Jane Willis(1996)对任务教学法的认识,把任务教学分为三大部分,即任务前(Pre-task: 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任务中(Task cycle: task planning; report; students hear task recording or read text)、任务后(Language focus: analysis and practice; review and repeat task),通过三步来实现教学目标。正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上的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交通服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交通服务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学习过程与职业情境,让学生身份进行转化,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服务英语》是针对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选用的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铁路客运服务英语》。学习此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对交通服务行业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他们在一二年级期间多次参加北京西站的春运实习和节假日高峰期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对车站的部分工作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另一方面,到校招聘的单位多是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等大客运站,学生应聘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乘务员、站务员、售票员、安检员等服务窗口岗位,北京作为世界性都市,接触外国人的机会非常大,学习交通服务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

在《交通服务英语》课程的At the Booking Office(售票处)单元授课中,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北京西站的一个售票处的学习情境,主体任务是“有一位外国乘客要购买车票,地点是从北京去往上海,时间是10月14日到达上海。”

在这个任务中,笔者通过创设的任务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同的车票种类、车型、票价、时间等”巧妙地隐含在主体任务当中,学生需要通过分阶段完成车票种类、车型种类、票价、时间等不同的子任务,才能最终完成主体任务。学生在分阶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二)分析任务,寻找策略

任务提出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任务分析,即如何完成任务。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在分析任务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学习教材中本单元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工作人员是如何解决的,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可以进行模仿和参考,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设计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At the Booking Office(售票处)单元学习中,根据学生们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能够分析出购买的车票种类可以有hard seat(硬座)、semi-cushioned berth(卧铺),卧铺可以分为upper berth(上铺)、middle berth(中铺)和lower berth(下铺);车型种类有express train(特快列车)、through train(直达列车), motor train(动车)、CRH(高铁)等。需要的这些内容多数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个别找不到的内容教师需要在分析的过程中做好引导,采用全面提示或个别提示的方法,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地“抛”给学生,或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任务

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按不同角色进行扮演,有的学生扮演乘客,有的学生扮演售票工作人员。教师和每小组派出的英语相对好的学生作评委。根据不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设计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小组设计的是特快列车、硬座,价格最便宜,有的小组设计的是动车、二等座,价格贵一些,有的小组设计的是坐高铁、一等座,还有的小组设计的是直达列车卧铺,等等。每个小组设计的环节都不完全一样,但是大多都包括了任务中的基本点。在完成主体的任务后,教师还可适当的拓展一下任务,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日期等,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的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了解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四)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后,首先由各个小组的代表进行点评。为了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找出每个小组的优点,点评任务点是否做到,部分学生的点评非常到位,如学生提到有的小组设计时想到了带小孩的环节,有的小组设计了上中下卧铺选择环节,有的小组设计了只有一趟车、硬座可选的环节等等。发现不同小组的设计特色,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借鉴。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最后的点评,肯定优点和亮点,同时对每个组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归纳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如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中要求出现的基本点,对不同的环节设计不同,体现了不同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阶段,发挥小组成员中每个人的特长,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但是,有的小组在情节设计的某个环节上不符合常规,或者与实际生活不符,下次设计时要注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等。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的优缺点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的优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而任务驱动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学生和任务三者积极互动的一种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具体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从而能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

由于提出了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判断和互相交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学习,而学会学习的成功体验又反过来激发他们乐学的精神,从而达到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素质也不断提高。

3.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 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 也是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例如: 在学习了At the Inquiry Office(问讯处)单元之后,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了外国游客询问行李寄存处的情况,他可以基本解决外国游客提出的问题;在学习了At the Booking Office(售票处)之后,学生可以解决外国友人买车票的简单交际问题。反之,学生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探讨如何解决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售票、咨询、托运等实际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笔者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1.中职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差别较大,同一任务不适合全部学生

有个别学生的基础太薄弱,所以在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几乎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要达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目的非常困难。作为教师放弃他们是不可能的,笔者解决的办法一般是采取给他们不同任务的方法,即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任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多数学生的任务是完成10句话的交际对话,他们能完成5句话即可,或者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亦可。

2.英语成绩弱的学生过于依赖成绩好的学生

小组成员对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依赖程度较大,在小组表演的过程中总想让最好的同学上台,对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不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修改任务完成要求,不同的单元任务要求不同的学生表演,没有特殊情况人员不能重复,做好记录,每人都必须上台。

3.分析任务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

学生在分析任务的阶段中,开始的时候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总是希望老师给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差。经过采取不同的奖惩制度,改变任务的分配方式后,学生分析任务的能力和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后的思考

任何一个教学方法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适合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因此,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选择。

(一)设计的任务要选择好出发点

设计的任务要从课堂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认知规律,设计出的任务符合学生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任务”的设计要注意长期任务与阶段性任务的分解,分解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如在交通服务英语的阶段性考核中,学生把问讯处、售票处、接站等几个单元的内容有机的连接起来,设计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大任务。

(二)要重视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环境的作用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能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如在At the Inquiry Office(问讯处)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可根据车站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学生实习实践中的真正体验,创设教学环境,设置教学任务,作为车站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旅客进站、接人、寄存行李等实际问题。通过这样仿真的情境设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要充分发挥课堂协作交互的作用

学生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需要及时地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快速、及时地获得所需的信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经历等原因,部分学生实际乘坐火车的机会和次数不多,在设计问题时,有的小组可能会出现不会提问题或提问题不恰当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便于学生及时得到所需信息,顺利完成任务。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的。任务的设计本身不可能考虑得十全十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固化所有步骤,中间过程应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对于教师而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上要比传统教学方法要求更高,教师要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个任务,考虑任务的弹性和开发性;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Nun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Harlow, Essex: Longman. 1996。

3.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任务研究、任务型教学与评价及教师培训》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 纽南(David Nunan),合著者:黄爱凤,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语言教学 》[M], 剑桥英语教师丛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余祖光,姜大源等,《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8. 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职业与教育,2008.11。

学生 教学法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