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谦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高速钢的成分特点及热处理工艺过程。
[关键词]高速钢 成分 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TM12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08-01
普通高速钢是常用的合金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63~66HRC)和耐磨性、较高的韧性和强度、良好的热塑性和磨削性能。但是随着切削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新型材料的应用,普通高速钢刀具已不能满足高效率、高质量及难加工材料的切削要求。近年来,我公司广泛应用高强度钢、耐热不锈钢、高温合金等材料,因此采用的主要是高性能高速钢刀具,为使切削刀具达到加工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处理工艺十分重要。
1、高速钢成分分析
高速钢是常用的高合金刃具钢, 它完全具备上述基本性能。其特点是高的热硬性, 在600℃左右仍可保持HRC60左右硬度, 许多成型刀具如拉刀、铣刀、钻头以及车刀、刨刀等都采用高速钢制造。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高速钢是W18Cr 4V、W6Mo 5Cr 4V2, 它们之所以具备如此优良的性能, 是它们的成分特点决定的:
1.1含碳量高 一般含碳量在0. 75%~1. 65%范围内变化。高的碳量一方面保证钢在淬得马氏体后有高的硬度; 另一方面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生成极硬的合金碳化物,大大增大钢的耐磨性和热硬性。含碳量也不是过高, 碳量过高, 易产生严重的碳化物偏析, 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因此, 含碳量必须与其他合金元素含量相匹配。
1.2加入铬提高钢的淬透性 几乎所有高速钢中的含铬量均为4%左右。铬的碳化物在淬火加热时容易溶解, 铬几乎全部融入奥氏体中, 增加奥氏休的稳定性, 使钢的淬透性大大增加。同时, 铬还能提高钢的抗氧化脱碳和抗腐蚀能力。
1.3加入钨和钼造成二次硬化, 以保证高的热硬性 钨和钼的碳化物在淬火加热时极难溶解, 大约只有一半的量溶入奥氏体中, 而其余部分作为残留碳化物留下来, 起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 并能提高耐磨性。溶入的部分则在560℃左右回火时以W2C 或Mo 2C 形式弥散析出, 造成二次硬化, 使钢的硬度提高。这种碳化物在500℃~600℃温度下非常稳定, 不易聚集长大, 因而使钢在此温度下仍能保持高硬度, 表现出高的热硬性。
1.4加入钒能提高钢的耐磨性和热硬性 钒在高速钢中能形成硬度极高的碳化物, 这种碳化物非常稳定, 很难溶于奥氏体中, 而且硬度极高, 颗粒细小, 分布均匀, 显著提高耐磨性。溶入奥氏体的钒在回火时以VC 的形式析出, 也可造成二次硬化, 提高钢的热硬性。
1.5加入钴也能显著提高高速钢的热硬性和硬度 钴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它提高热硬性的作用与钨、钼、钒不同, 在加热时, 钴大部溶入奥氏体, 提高钢的熔点, 提高淬火温度, 使钨、钼、钒等元素更多地溶入奥氏体, 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硬化作用, 而在回火时则析出金属间化合物CoW 等,从而抑制及延缓碳化物的析出及聚集。
2、高速钢的热处理
2.1 退火
低合金高速钢可按标准高速钢通常采用的退火规范进行退火, 既可采用不完全退火, 也可采用等温退火。采用不完全退火时, 退火加热温度一般在820~850 ℃ 。等温退火的等温温度可根据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进行确定。某些低合金高速钢( 如含铝高的钢) 退火时的氧化和脱碳倾向高, 这时可适当降低退火加热温度, 不过退火后硬度稍高。
2.2 淬火
将各温度下淬火的试样在HR-150A 洛氏硬度计上测定硬度,绘制出淬火硬度与淬火温度关系曲线,如图1 所示。可见,试样在950~1100℃淬火,硬度值随淬火温度升高一直升高,在1100℃淬火时硬度达到峰值, 之后随淬火温度升高硬度缓慢下降, 超过1150℃后,硬度迅速下降,1200℃淬火时硬度最低。
2.3 回火
将经过1100℃淬火的试样分别进行(500~600)℃×2h 的二次回火。对其进行硬度测试后,绘制出回火硬度与回火温度关系曲线,如图2 所示。可见,在500~525℃回火,硬度随回火温度上升而增加,在525℃出现二次硬化峰。在此期间,马氏体分解析出的合金碳化物非常细小、弥散,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使试样硬度提高。钢中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也对钢的二次硬化有一定贡献;在525~550℃回火钢的硬度略有下降, 合金碳化物的聚集长大不显著, 超过550℃后随着回火温度的不断升高,碳化物大量析出,并逐渐聚集长大,与基体不再保持共格关系,致使钢的回火硬度下降较快。
3 结语
3.1高速钢含有大量合金元素, 塑性差, 导热性等, 必须预热。如将工件由室温直接加热到1200℃以上的淬火温度, 易引起变性及开裂。预热可缩短高温加热时间, 有利于防止工件的氧化脱碳。
3.2淬火加热温度非常高, 一般在1200℃~1300℃。因为高速钢含有大量难溶合金碳化物, 它们溶解温度很高,直到接近钢的熔化温度时, 还有部分未溶解。加热温度越高, 碳化物溶入奥氏体越多, 淬火后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也越多, 马氏体硬度越高, 而回火后得到高的热硬性。但淬火温度也不能太高, 否则晶粒变得粗大, 使高速钢脆性增加。
3.3 回火温度高、回火次数多。高速钢一般都在二次硬化峰值温度或稍高一些温度( 550℃~570℃ ) 下回火, 保证得到高的硬度及热硬性。并且进行多次回火, 主要目的是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回火过程中, 从残余奥氏体中析出合金碳化物, 使奥氏体中的合金含量减少, 而使马氏体转变点M s 上升, 并在回火冷却中, 一部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硬度提高, 称为二次淬火。高速钢淬火后含有的残余奥氏体大约为20%~25%, 第一次回火后仍有10% 左右残余奥氏体的未能转变, 因而需要进行第二次回火, 以使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 并使第一次回火冷却时形成的马氏体回火, 消除内应力。而为使第二次回火冷却时形成的马氏体回火及消除内应力, 则需进行第三次回火。
参考文献
[1] 马东良,马振义. 高速钢轧辊及其合金元素[J]. 大型铸锻件. 2008(03).
[2] 朱春华,肖溪,刘春东. 高速钢W18Cr4V的锻造及热处理[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8(01).
[3] 戚正风,万安元,甘宅平,赵晚子,刘永志. 高速钢轧辊及其热处理[J]. 金属热处理.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