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02日 00:53

李春

[摘 要]从幼儿教育过程、形式及结果;知识经验及其来源;分科教育及课程模式;课程的继承及创新四个方面详细探究了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幼儿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35-01

幼儿教育课程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使得幼儿教育者的观念有了巨大变化,实际的课程研究与课程理论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且探索的新课程模式及设计课程的经验也为幼儿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过程、形式及结果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过程,编制及实施幼儿教育课程都指向或要求一定的结果。课程改革不只是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过程,也是寻找更好的教育效果,即通过优化教育过程来优化教育效果。当今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重过程而轻结果,教师在分科模式统领幼儿教育时,由于过于重视结果,却忽略了幼儿寻求答案的积极一面,大大降低了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强调,需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启发其思维,以学习知识并获得相关经验,并重视结果。若有过程却没有结果,那么过程的价值也就有所降低,幼儿教育是使幼儿在和谐、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得以发展,这也是追求结果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单纯追求过程同样不可取,且教育过程也不能全面娱乐化。

幼儿教育课程的形式及结果也有一定的联系。目前,课程形式多样,那么结果怎样就需要深入探究。多样且全新的课程模式虽然体现了课程较好的研究形势,但课程形式并不是越新、越多越好。很多地方虽然追求课程模式的创新及花样,但其实质却未改变。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不是表面模仿就有效的,而是要经过认真、艰苦的工作,仅模仿形式,却不看对象,且不要结果,必然不可取。

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经验及其来源

课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知识经验,且知识经验是所有课程理论都需要面对的。分科课程是由知识组成的学科,非常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及系统性,以形成专属的特色。分科课程统领幼儿教育时,知识教学处于首要位置,目前的课程改革中,相较于知识经验及其来源,太过于强调活动及知识来源的直接性特点,而贬低或忽略了知识的重要价值。有些人认为幼儿的知识经验仅来源于活动,无论何事都需幼儿动手操作,注重幼儿的兴趣,并否定间接知识非常重要。教育和活动不能同等对待,强调幼儿兴趣,并不表示一切都要以其为依据。和其他教育一样,幼儿教育也是有价值追求和选择的活动。事实表明,幼儿活动的能力较低、有意性较差,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的知识都比较零散、不系统。因此,教师需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并在行为、以致及情感等领域传授学生相关知识。

课程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知识经验及其来源,在编制幼儿教育课程时,一定要认真对待知识的地位、传授及获得知识的方法、发展幼儿智力等问题。

三、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分科教育及课程模式

分科教育与分科课程的发展历史都比较悠远,切实目前最完善的教育模式。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全面借鉴、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及理论,引进分科教育与分科课程模式,并一直延用至今。且我国相关规章制度也明确了分科教育及分科课程模式,以形成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及体育、语言、美术等内容的课程基本结构。一直以来,随着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分科模式得以大力推广及发展,使得幼儿教育课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得以充分发挥,且教师也将其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这种分科模式过于重视上课,容易割裂知识,比较轻视游戏活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试图通过合适的幼儿发展课程,来有效解决上述缺点,但部分分科模式的观点是错误的。例如,放大了分科教育及分科课程模式的缺点,这就使得教育理论更加混乱,导致部分幼儿园无法分辨教学、上课等词语。另外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极力否定分科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简单地认为,产生教育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分科课程,并认为分科课程是陈旧、过时的教育模式。

我国相关规程指出:教育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过程。其旨在纠正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忽视,纠正不顾其他教育组织形式的上课等缺点,但不会分科教学和取消上课。事实上,上课并非乏味、单一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艺术,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得课程更加绘声绘色。所以,上课的内涵及形式都可体现教育思想及技术。

四、幼儿教育课程的继承及创新

继承以及创新是矛盾的辩证统一体,创新的基础是继承,而继承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创新。继承是否定辨证,继承不能一味的承袭,也不可全盘否定,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却不能仅靠个人进行主观臆造,而是要充分吸收、运用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合理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等探索的中国化的幼儿园课程,着重幼儿的发展,课程内容也来源于社会及自然,并提出了游戏、团体等教育组织形式,这些经验通过改造便可加以利用。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一味求新立异,认为改革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约束,重新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否则,就不能称为改革,这样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此外,有些经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其本质并为创新,只是为其冠上了新模式的名字而已。

继承与创新是学习模仿与创造的变化关系。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比较倾向于消极模仿或单纯模仿和农村幼儿园城市化。第一种倾向只是表面形式改革,并未进行精神实质的改革,以致改革结果使得教师不清不楚、幼儿难以应付,最终造成教育质量较低的后果。例如,部分幼儿园根本不按照幼儿的特点设置一些课程游戏,而是在一个游戏中放入游戏、绘画、舞蹈等,以致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一种倾向是指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并未继承实际的教育经验,以便于服务当地幼儿园,且未充分发挥当地幼儿园的优势,而是将城市幼儿园作为主要准绳,一切都向其看齐。比如,农村幼儿园不让幼儿在大片的空地上进行种植,非让幼儿在小瓶中进行装土种植,认为这样可激发幼儿兴趣,可完成课程改革。这样不仅不经济,也未在继承中有效完成学习与创新。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深入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一定要统一教育效果、课程形式及教育过程,以杜绝形式主义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模式浅析[J].丝绸之路,2010,(10):119-120.

[2] 徐伟萍.对当前幼儿教育的思考[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7):46-47.

[3] 程方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批判[J].江西教育科研,2006,(5):58-61,72.

文章 幼儿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