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视角下马恩所有制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04日 11:56

赵强

[摘 要]马恩所有制理论是马恩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心内容,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据。研究马恩的所有制理论,对于创新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继续深化我国所有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恩所有制理论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29-01

对马恩所有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马恩所有制理论的研究、马恩产权(所有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研究两个方面。

一、关于马恩所有制理论的研究

第一,马恩所有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研究。曹之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为参照,将马恩所有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彭五堂(2011)认为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两次转变,其中在1842-1843年间,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完成了第一次思想转变,“把作为市民社会核心的私有制的本质概况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标志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初步形成”1。徐西伟(2010)2则以时间为维度,将马恩的所有制思想分为三个时期:从1842年到1843年底为萌芽时期、从1844年到19世纪40年代末为形成时期、从1850年到马克思去世为发展时期。

第二,关于马恩对所有制问题的分析方法的研究。马奇凡(1995)认为唯物辩证法渗透于马恩所有制理论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是同义语”、“所有制的客体不仅包括生产的物的要素--生产资料,更包括生产的能动要素--劳动力”3等六个要点中,赵准(1998)认为马克思在对法律、历史、政治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对经济运行的研究,深化了对所有制的认识。庄培章(2001)则从《资本论》出发,论述了马克思对于所有权与占有权的实证分析。葛扬(2002)认为马克思研究所有制的视角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三条发展逻辑:‘小生产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无所有--所有制--无所有制”4。

二、马恩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研究

以马克恩恩格斯为代表的产权(所有权)理论和以科斯、诺思为代表的西方新制度学派的产权理论是经济学理论上两种最基本的理论范式,学界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两种产权理论的理解的比较研究和对分析范式的比较研究上。

第一,关于对两种产权理论的理解的比较研究。对于马恩的产权理论的理解,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没有专门的产权理论。马广奇(2001)认为:“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专门的产权理论……但把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视为一种产权经济学或制度经济学未尝不可”5;还有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就是所有制理论,“马克思是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产权的,产权理论便是他经济学意义上的所有制理论” 6。

对于西方产权理论的理解,杨飞群、林龙认为,产权就是使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关于产权概念的解释、产权的功能和收益、产权的成本、产权制度的变迁四个方面。胡立法认为,西方产权理论“试图提出并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产权界定或产权清晰与经济效率的关系”7,因此其产权理论更多是一种交易关系理论。

第二,关于两种产权理论分析范式的比较研究。杨飞群、林龙认为马克思产权理论主要运用了历史的整体的方法,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西方产权理论则主要从现实社会中的表层现象出发, 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模型和个体主义方法研究产权问题。马广奇也认为马恩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区别在于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吴易风则是从“马克思和科斯研究产权理论的个人学术背景比较”、 “两种产权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政策含义”8等方面分析了两种产权理论的区别。胡立法则提到,在对马克思和科斯产权理论进行比较时,需要对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关系与交易关系、经济学产权与法学产权、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这几个问题进行厘清。与其他学者在比较马恩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时侧重分析两者的差异研究不同,马耀鹏从研究方法论、研究基础两方面阐述了两种产权理论融通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M]: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M]:第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 彭五堂,论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萌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08.

[5] 曹之虎,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87.06.

[6] 庄培章,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完成,[J].华侨大学学报,1998.03.

所有制 理论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