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做大做强优质大蒜品牌的途径和措施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06日 22:44

[摘 要]作者根据徽县大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徽县做大做强优质大蒜品牌的具体措施与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蒜 品牌 做大做强 途径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36-01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东邻秦岭,南通巴蜀,西北紧靠陇原。境内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745.8㎜,年日照时数1726.4小时,有效积温3917.5℃,无霜期180—220d,日照率为40%。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村,4.35万农户,18.3万农业人口,现有耕地39.6万亩,其中:川平地3.2万亩,占8.1%。由于地理位置处在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加上南北秦岭相互对侍,形成天然屏障,使得徽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发展大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一、徽县大蒜生产现状

大蒜是徽县特色蔬菜产业中的拳头产品,也是甘肃省著名的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绵长,上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徽县生产的紫皮大蒜瓣大、郁香、辛辣、肉质细嫩,2005年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生产的蒜苗脆嫩、无辛味,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2007年徽县紫皮大蒜注册了“紫衣”商标。2014年徽县紫皮大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徽县“三蒜”产品上市期紧随陕西关中与陕南“三蒜”产品之后,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春季蔬菜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1、 大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以泥阳、伏镇为主要产区的大蒜生产基地。2014年全县种植大蒜4.64万亩,其中采苔采头大蒜3.14万亩,采苗蒜大蒜1.5万亩,年可产出蒜苔470万公斤,大蒜3250万公斤,蒜苗5250万公斤,产值1.31亿元,农民种植大蒜平均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

2、泥阳紫皮大蒜成为徽县大蒜主栽品种。徽县蒜苗、蒜苔肉质细嫩、口味纯正、产高质优;蒜头个大、色正、粒饱,尤其是泥阳紫皮大蒜,形状玲珑、鳞瓣饱满、瓣皮乌紫、肉质脆嫩、汁液粘重、芳香浓烈、辛辣适口、营养丰富,可供食用和调味,亦可入药。经甘肃省质量检验所测定:徽县泥阳紫皮大蒜蒜头中含大蒜素1.58%,芳香挥发油0.2%,含硒0.256微克/克,锗73.4毫克/100克,以及Ga、P、Fe等十多种矿质元素,含有Vb、Vc等多种微生素,含活性脱毒酶、配糖体、硫化丙烯辣味素等多种有机物质。由于泥阳紫皮大蒜营养含量高,深受消费者亲睐,销售量大,已成为徽县大蒜主栽品种。

3、大蒜销售市场广阔、从业人员数量多。徽县大蒜产品除满足本县市场需求外,主要销往兰州、西宁、宁夏、陕西等外地市场,外销量占全县大蒜产量的80%以上。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了4个大蒜种植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大蒜营销企业,从事大蒜产品经营的人员达到430人。

4、丘陵梯田地、山腰地成为徽县大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于徽县浅山丘陵区耕地面积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徽县农民种植大蒜的地块已从川平地向丘陵梯田地和山腰地延伸。目前,丘陵梯田地、山腰地大蒜种植面积占大蒜种植面积的80%以上。

5、粮菜间作套种是徽县大蒜的主要生产模式。目前,徽县大蒜生产的主要以大蒜—玉米,大蒜—玉米—大白菜(甘蓝、萝卜、娃娃菜、菜花),大蒜—甘蓝为主要模式,示范面积达到4万亩。通过示范推广蒜粮、蒜菜、蒜药间作立体栽培模式,提高了大蒜生产效益,有效解决了粮经争地的矛盾。

二、大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蒜重茬面积大,病虫发生危害较重。徽县大蒜种植主要集中在伏镇、泥阳、栗川等乡镇的川平地,由于川平地面积小,轮作倒茬困难,重茬面积大,导致土传性病害发生严重。

2、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较慢,种性退化问题较为突出。徽县大蒜品种栽培时间长,其品质、抗病性等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3、储存流通加工能力差,产业链条短。徽县无大蒜贮藏、保鲜设备和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徽县大蒜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农民种植大蒜具有盲目性,容易造成大蒜产品滞销。

5、名优品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徽县大蒜虽然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了商标,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但销售中因包装和加工粗放,品牌效应未能发挥。

三、做大做强徽县优质大蒜品牌的途径与措施

1、加快大蒜生产新区开发,稳步扩大基地规模。徽县除南北二山外,中部城关等7个乡镇,约有10万亩的耕地适宜种植大蒜。因此,要在巩固现有泥阳、伏镇主产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大蒜生产,力争全县建成10万亩的大蒜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亿公斤,产值达到2.6亿元。

2、积极引进优质大蒜新品种,努力提高大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要组织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到山东、河南等大蒜生产区进行考察学习,引进试验示范大蒜新品种。同时,对徽县紫皮大蒜进行脱毒处理,提纯复壮,加快大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大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大蒜生产技术,实现大蒜生产标准化。为使徽县大蒜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要做到:(1)选好基地。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酸碱适宜、排灌方便、通风透光的地块,且大气、土壤、水质条件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质量标准。(2)选好品种。选择抗病虫、抗逆能力强、商品性好的紫皮大蒜品种,并选用蒜瓣肥大、芽饱满、色泽洁白、无病斑、无虫口、无伤口的蒜瓣作种用。(3)选好茬口。选择小麦、玉米和大豆茬口为最佳,前茬作物也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4)整地与施肥。 播种前应精细耕翻,进行暴晒,使土壤熟化,清除田间残枝落叶,废旧地膜。每亩施优质专用圈肥2000kg、有机复合肥料100kg作底肥,撒施均匀后立即进行耕翻,耕深20~30cm,细耙细耧2~3遍,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做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5)适期适量播种。收获蒜苔、蒜头产品的播种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收获蒜苗产品的播种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用露地栽培。采用沟播法先开10cm深的沟,再将种蒜瓣直立排列沟中,撒1.5-2cm厚的土,收获蒜苔和蒜头的大蒜每亩用量40-50kg,收获蒜苗的大蒜每亩用种量200-220kg。一般行距采用12-15cm,株距12-14cm。(6)田间管理。播种后一般7~10天蒜苗出土,为防止土壤板结,要及时划锄。幼苗期要控制浇水,及时松土保墒,促进根深苗壮,确保安全越冬。(7)采收。蒜苔采收:当蒜轴有4-5cm变成淡黄色,选择晴天中午至午后3时进行采收。蒜头采收:大蒜抽苔后15-18天,植株叶片大部分干枯,上部叶片尖干枯下垂,此时应及时收获。

4、引进大蒜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大蒜精深加工企业和贮藏、保鲜、加工设施工艺,延伸大蒜产业链条,提高大蒜产品附加值。

5、扶持一批大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大蒜生产组织化程度。要鼓励能人大户和技术人员,采取资金、土地、技术等多种投资、融资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直接受益。

6、充分发挥名优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徽县大蒜产品知名度。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徽县大蒜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市场知名度,最大限度挖掘“紫衣”牌大蒜的增收潜能。

作者简介:

李萍(1974-),女,甘肃徽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大蒜 文章 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