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电所农电工能力的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07日 08:30

王玮

[摘 要]随着农电体制改革和用工机制的深化,城乡一体化用电管理模式的运行,农电工作对广大农电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加强农电工素质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农电工 素质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85-01

一、农电工队伍素质现状

(一)文化水平偏低,理论素养不足。初中及以下者占53.56%,高中(中职)占23.48%,大学(本、专科)占22.96%。

(二)技能构成不佳,职业技能欠缺。没参加或技能鉴定没通过者占34.92%;通过技能鉴定者中,初级工14.77%、中级工占35.48%、高级工占45.45%、技师占4.30%。

(三)年龄趋于老化,学习能力下降。50岁及以上者占11.08%,40岁-49岁者占44.85%(45岁以上者逾6成),30岁-39岁者占32.12%,30岁以下者占11.95%。年长者居多,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进入下降通道。这样的素质构成既适应不了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需要,也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用电服务需求。

二、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能力的方法及短板分析

(一)培训软硬件资源短缺。乡镇电力体制改革后,农电培训基地建设依然未能跟上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信息化培训平台依然在追赶企业发展的脚步,专职培训教师依然缺乏,兼职培训师数量依然不足,尤其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培训师极其缺乏。培训软、硬件资源短缺,保障机制缺失的局面亟需改观。

(二)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强。农村电工多工作在生产现场,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培训要求最迫切。由于他们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实际培训时只能就低不就高,搞一些内容陈旧、人人过关的机械式培训,降低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又常以理论灌输为主,疏于技能操作演训,培训内容与生产现场、生产应用做不到有效结合,对农电工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撑严重不足。

(三)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农电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一般不与农电工绩效考核挂钩,也不与其职业发展关联,农电工普遍缺乏参加培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由于职业发展通道单一,很少有农电工参加学历教育,影响了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妨碍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三、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强化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兼职培训师队伍。各供电企业可针对本单位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一步筹措资金强化农电培训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具有鲜明农电特色的培训项目和实训装置,重点建设和完善符合农网营配工职业技能特点的技能实训场所,优先配置安全性高、功能性强的实训设备。根据专职老师不足和农电工培训重在职业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提升的实际,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德才兼备的企业内部专业拔尖人才、技术骨干担任内训师,并加强对其授课技能的培训,配齐配强兼职培训师队伍。

(二)加强培训需求分析,促进素质提升与生产经营完美结合。强化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加强培训项目规范化管理,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开发不同的培训模块,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并充分考虑工学矛盾,尽量将培训时间安排在生产任务较轻的季节。科学划分培训层次,突出个性化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将培训重点由过去的人员培训更多地转变为能力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工(新职工、年轻职工、老职工、班组长),采取不同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保证所有人员都有机会得到适时有效的相应培训。

加强培训方向研究,探索建立新的岗位培训模式。从开发标准化培训教材入手努力构建农电工岗位能力标准化培训体系。可根据农电工管理特点,组织开发涵盖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及考核要求的农电工岗位技能培训教材,并配套开发PPT课件。

(三)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营造农电工全员自主提升氛围。建立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激励机制,将农电工参训、参培、参赛等与绩效考核、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联系起来,增强农电工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自我素质提升。可制定严格的上岗考试制度,对培训考试不合格者进行待岗脱岗培训,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以增强所有在岗职工的工作压力感,激发职工参培热情。辽宁某区供电公司实行农电工“每月一考”制度,考试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促进了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近几年参加上级单位生产运动会的成绩不断走高。

激励引导农电工认同“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理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岗位培训是为确保其职业工作能力和岗位权益而实施的。对参加上级培训、调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农电工,除了给予必要的物资奖励外,尽量再给予一些外出疗养、学习考察的机会,使职工把培训看成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关怀。

(四)突出师带徒培训和现场演练,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师带徒是提高农电工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良好选择。师带徒重点是选好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帮带期一般为1年,期满重新签订,师徒视需要轮换调整。要大力营造传帮带的浓厚氛围,形成师傅之间、学徒之间“你追我赶,互补共进”的竞争态势。要举办各类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现场专业演练和应急演练,有的放矢地就生产中常规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紧急救护、“两票三制”等进行强化训练,不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五)坚持开展专业竞赛,推动素质能力提升由表层化转向实效化。坚持组织农电工开展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活动,以考促学、以赛促培,并使之常态化、长效化。营造“人人争先、比学赶超、升能提素”氛围,形成“比学习、比技术、比质量、比安全、比服务、比贡献”的良好风气,推动能力素质提升由表层化、形式化向深层化、实效化转变。竞赛可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专业进行,竞赛成绩可由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和日常工作考核3部分组成。对竞赛成绩优秀者,可分别授予“状元”、“标兵”、“能手”等称号,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六)坚持强化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农电工文化层次。文化水平低限制了农电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要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电工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接受高等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农电工岗位成才或自学成才,努力提升文化层次。值得推荐的途径是电大的开放式教育。开放式教育的特征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了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种形式。”

提高农电工素质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末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农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也将快速推进。只有加大农电工培训教育力度,全面提升农电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才能为现代化农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清华、王晶,《关于加强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J],2011年第21期

[2] 夏振雨、张长营,《试论农电人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233网校论文中心,2012年11月9日

农电 文章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