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结盐现状分析与现场管理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08日 23:55

耿冬冬

[摘 要]在有杆泵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有油井因结盐导致卡泵事故的发生,如不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必将给正常的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应有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 低含水油井 结盐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06-01

引言

在有杆泵抽油机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盐结晶存在于井筒周围、尾管、泵入口、油管等部位,影响油层出液、抽油管柱排液,增加了生产负荷,严重时还会造成盐卡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防止油井结盐,是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现场实际中,由于存在着对低含水油井见水初期结盐原因认识不清,认为油井见水的初期不结盐。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工作中逐步摸索、观察,并与技术部门结合,总结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低含水期结盐原因分析

在油田生产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油井在低含水期时,井口取的油样中基本上没有游离水,当出现卡、堵时,发现泵及泵上附近油管内都有大量的结晶盐,它们有时甚至被结晶盐全部堵死,由于盐不可能直接从原油中析出。因为盐不溶于原油;那么,泵及泵上附近油管内一定有过饱和的盐水存在,一般不大于1m3,而油管与抽油杆间的过流断面仅相当于一根直径为47mm的管子,在液量不大于1m3/小时的情况下,油管内液体流速较低,那么在多相垂直管流中,部分颗粒较大的高含盐乳化水滴;由于比重大,易发生滑脱效应,慢慢沉积下来,聚集于泵出口以上位置;从而使泵出口附近出现高浓度盐水,这一点在作业施工现场可以得到证明,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206队644-8井杆断作业过程中,发现泵出口附近几根油管内可见到满满的游离水,但该井在取样时无游离水。同时液体在被举升过程中,由于其热量的慢慢消失,温度会逐渐下降,造成原油中的乳化水达到过饱和而析出结晶盐,同样,由于比重差,也易产生滑脱效应,使部分结晶盐沉积到泵出口附近,当不采取措施时,这两方面的原因将逐渐造成井下泵内活塞被卡死和泵以上油管被结晶盐堵死的井下事故。

二、油井低含水期实际含盐浓度的计算方法

原油含盐的定义为单位体积含水原油中NaCL的含量;而CL-浓度的定义为油井产出液中的单位体积的水中CL-含量。仔细分析这两个概念,可以发现,前者指单位体积的含水原油(包括油和其中乳化水的总体积)中的含盐量,后者则指单位体积的游离水(不包括油)中的CL-含量。依据上述概念,可以推导出含盐量与含CL-量的互换公式,设某油井原油含盐为M(mg/L),含水为A,则该油井单位体积所含乳化水中NaCL的含量为M/PA,进而可计算出该井乳化水中CL-的含量即该井CL-的含量为:

CL-=35.45/58.45×M/P×A

式中:M——油井含盐量(mg/L)

P——含水油的混合液比重

A——油井含水百分比(%)

CL-——氯根的浓度(mg/L)

34.45——氯根的原子量

58.45——NaCL的分子量

混合液比重的计算:

P =γ水×fWw+γ油(1- fW)

式中:fWw——油井综合含水(%)

γ水——油井采出水比重

γ油——不含水原油比重

根据上式可判断油井的含盐浓度的高低。例:A井中CL-的浓度为15×104mg/L;B井中原油的含水为10%,含盐量为3.0×104mg/L,比重为0.88;利用计算公式CL-=(35.45/58.45)×(M/PA)=0.6×(3.0×104/0.88×10%)=20.46×104 mg/L;与A井对比可知,尽管B井含水为10%的原油中含盐只有3.0×104mg/L,但其CL-浓度的含量远高于A井。因此,当条件变化时,B井含盐为3.0×104mg/L的油井就比A井CL-浓度为15×104mg/L的油井更容易析出结晶盐,更易发生盐卡。

三、现场防范及其管理

1、必须转变油井低含水期(无游离水时)不结盐的观念,低含水油井同样有结盐的可能。

2、根据推导公式CL-=(35.45/58.45)×(M/P×A)w确定低含水油井含盐变化时考虑掺水的范围。(如下表)

当油井含盐量超过上表所列值时,就及时掺清水解盐(钟市油田CL-浓度取值为13×104mg/L,因油井产液中CL-浓度超过13×104mg/L时,必须考虑掺水)。

3、对低含水期的油井生产要及时、认真地录取各项资料,根据五线图中的CL-浓度曲线、液量曲线、油量曲线、电流曲线、含水曲线的变化,确定油井开始掺水的时间,利用盐可溶于水的原理进行掺清水解盐,具体掺水量可参考下面公式进行确定:

V掺=35.45/58.45×CL-产—CL-稀×CL-稀/CL-掺×V产

式中:V掺——日掺水量(m3/d)

V产——油井日产水量(m3/d)

CL-产—— 油井产出液的CL-浓度(mg/L)

CL-稀——稀释后CL-浓度(mg/L)(现场取13×104mg/L)

CL-掺——掺入水的CL-浓度(mg/L)

4、在掺水工艺流程上尽可能的使用池、表、嘴三级计量,确保油井连续稳定的掺水。

5、油井管理措施一旦制定,就要认真执行,避免因不落实“三定一落实制度”(定岗位、定产量、定工作制度和落实油井管理技术措施)而造成盐卡事故的发生。

四、应用及效果

由于有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加强了现场管理,胜利油田滨南采油206队在新井投产的前期管理及低含水油井的解盐操作上效果显著,油井CL-浓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没有发生一起盐卡事故,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采油工程技术管理规定汇编》.

油井 文章 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