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考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11日 19:58

姚远坡

[摘 要]本文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诠释效益型财务管理内涵和特点,论述了效益型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案,提出了效益型财务管理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以及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 构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00-01

目前是石油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价值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财务管理工作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势在必行。

一、 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一) 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内涵

构建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根本内涵就是坚持以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持续推进效益提升和价值创造为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拓宽财务管理范围、实施管理方法的调整与改造,建设形成长短期效益兼顾、执行与管理并重、过程控制与目标约束共进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二)效益型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1、更加符合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石油企业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财务工作量大幅下降,将工作范围更宽、更深的融入生产管理,将工作重心调整至企业效益管理与效益服务上,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

2、更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的结合

构建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人员将由监管者转变为效益服务者,财务管理将由事后核算型转变为全过程管理,而实现这种转变,持续强化财务与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是基本前提。

3、更有利于系统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全面优化

构建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大系统”“大管理”的理念,将人力资源、投资资本、生产运行、科技创新全部纳入财务管理的范围,通过实施资源深度整合和一体化管理,实现“1+1>2”的效益目标。

二、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案

效益型财务管理构建应在树立贯彻效益至上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展开,突出以效益最大化目标为终极目标,以全过程贯彻“算效益账”的意识和行为为主线,深入开展效益目标论证、运行效益监管、潜力效益评价分析、效益目标考核等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推进财务管理效益目标的实现与提升。

(一) 树立贯彻效益至上管理理念

一是树立贯彻效益至上的理念,应着力于实施效益管理能力的建设,着手实施财务管理人员的结构调配,精干核算力量,增强管理人员能力;注重财务管理人员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和升级,提高效益管理的敏感性和能动力。

二是树立贯彻效益至上的理念,需要坚持“算”字当头,并贯穿财务管理全过程。提高“算长账、算大账、算细账”的本领,真正引导和推进效益目标的实现。

(二) 构建执行效益型财务管理行为模式

效益型财务管理行为模式的主体思路和管理方向都将围绕实现效益目标这一主线保持不变。效益型财务管理行为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1、效益目标论证

首先,开展方案执行必要性论证。主要内容是在预算编制中,对提出的方案申请,实施具体论证,并重点落实以下问题:①申请的方案成本支出是否有必要性?是否属于重复性建设、功能豪华或过剩成本支出?②方案成本支出实现的效益目标是什么?③方案的效益目标和落实期间是否明确?

其次,开展方案优化论证。可以分投入优化和产出扩展两个方面执行。

投入优化方面,通过优化运行方式、精干功能建设、创新操作办法等手段,最大限度的追逐节约效益。

产出扩展方面,以实现扩展效益最大为目标,立足实施“一体化”治理、推广实施技术创新或升级,实现以综合治理解决大问题,以小投入换取大效益的目标。

最后,开展方案执行论证。可以分执行主体和执行规划两方面运行。

在执行主体论证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①功能或方案执行主体资质是否合规?②既定方案资金渠道是否落实?③方案执行的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是否明确?

在执行规划论证中,重点关注内容为:①最终效益目标和阶段目标实现是否规划清晰?②执行保障措施是否落实?

2、执行效益追踪

一是侧重于与预算方案的对比追踪。主要内容是追踪方案执行与预算规划出现的差异情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①既定方案的成本支出是否超出预算;②阶段性效益指标是否实现;③成本超支或效益目标未实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④在可能的原因中,哪一些是合理,什么时候发生的。⑤合理的原因中,哪些是需要更高级别的管理层进行协调解决的。

二是侧重于与标准指标的对比追踪。主要目标是追踪方案执行与既定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对比差异情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效益潜力分析

效益潜在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针对成本投入方向、成本运行结构、成本挖潜措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主动挖掘和查找管理漏失点、潜力点,为实施进一步的效益挖潜明确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投入方向分析。主要内容是通过开展投入产出的分类型评价与分析,提出资金投入的优化方案。如开展高成本区块的分析与评价。

二是运行结构分析。主要内容是通过开展产量、工作量、人员或成本结构等分类型评价与分析,提出资源或工作量执行优化方案。如开展油水井措施工作量结构分析。

三是挖潜方向分析。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识别潜力方向和问题漏洞,提出管理或执行挖潜方案。如开展电费挖潜方向评价。

4、效益目标完成评价与考核

主要落实以下问题:

一是对效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①效益目标是否完全实现;②效益目标未完成的主要原因;③主要原因中是目标论证的问题、还是执行问题;④下一步效益目标执行中应解决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二是按效益执行情况进行考核:①先进经验规模效益。②哪些措施可以继续进行改进,应该怎样改进。③改进后的方案执行能达到的效益水平。

三、推行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1、财务管理人员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知识体系的持续完善。要通过建立基层技能培训基地,生产知识培训考评机制等手段,增强管理人员 “通地质、晓注采、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知识体系。

2、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财务效益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信息系统的集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成的不仅是财务数据,而是要集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资产投资、生产运行等综合性信息,发现管理漏洞、识别管理潜力。

3、一体化管理的持续推进。效益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整体效益目标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推进管理资源和管理部门深度整合和协调运行,保障管理措施的高效、有序运行。

4、效益目标考核的逐步深化。受油田企业开发长期性、连续性和复杂性等特性的综合影响,多数管理或治理项目的效益目标不能在一个年度内进行充分实现,并据以进行完全考核。需要管理层给予更为灵活的考核空间,实现以效益目标实现周期为依据的目标考核,以便于财务管理效益的综合管理和深度优化。

效益 文章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