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后波阻抗反演在Z区块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12日 20:35

何幼娟++竺俊++周杰++关华姣

[摘 要]本文应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获取整个区块的碳酸盐岩体,并求取目的层某时窗的碳酸盐岩厚度,划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关键词]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碳酸盐岩体 厚度 有利区域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73-01

1 工区概况

Z区块位于盆地东缘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上,为盆地东部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带之一,区域构造位置非常有利。然而随着该区块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常规地震资料已经难以满足特鲁瓦西斜坡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需要,因此结合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弄清Z区块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展布是很有必要的。

2 叠后波阻抗反演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依据地震振幅建立波阻抗模型,能比较完整地保留地震资料的基本特征(断层、产状),能够反映岩性的空间变化。在岩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它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物性变化[1]。

2.1 层位标定与子波提取

在叠后反演中,层位标定用于建立地质层位与地震反射波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子波用于与反射系数模型卷积生成理论合成记录,然后理论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之差最小的反射系数模型计算获得波阻抗,由此可知层位标定与子波在叠后反演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在层位标定和子波提取较精确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地震反演预测结果的可靠性[2]。本文先采用雷克子波对准大套地层,然后提取井旁道子波标定目的层,最后利用各井标定子波计算平均子波,进行目的层精细标定。

2.2 初始模型建立

测井资料主要是揭示地层波阻抗的纵向变化细节,地震资料主要是揭示波阻抗界面的横向变化,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建立可靠的初始波阻抗模型[3]。通过EarthModel模块,建立波阻抗初始模拟模型。在计算低频模型时,要注意必须先加入包含小层顶底面的地层模型框架,然后在该模型约束下将地震数据转化成低频阻抗体。

2.3 波阻抗反演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取决于反射系数的稀疏程度()、合成记录与原始地震道的残差大小, 而这两者又是互相矛盾的,必须反复实验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4]。在具体反演过程中,先从整个三维反演区块抽取过井的连井剖面,以这些连井剖面为基干,作反演参数试验,从中选择合适的反演参数,用于控制整个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反演。然后,选择合适的子波。再利用QC参数计算模块,进行值检验,选择迭代计算12次可达到收敛效果。另外,还加入了多口井的波阻抗趋势约束、地质构造框架模型控制及地震数据等来约束波阻抗反演的纵、横向变化[5]。

由井震对比可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所得的波阻抗体与测井曲线上的波阻抗体吻合较好,表明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3 碳酸盐岩体预测

利用反演的波阻抗体,结合测井岩石物理分析统计的碳酸盐岩、泥岩参数分布特征,进行碳酸盐岩体预测。在Jason中,运用合成记录所得的速度将岩石物理统计的深度域波阻抗关系转成了时间域的波阻抗关系[6]。再利用时间域的波阻抗关系设置碳酸盐岩、泥岩储层解释的门槛值(图1)。最终获取整个区域的时间域碳酸盐岩反演体,并求取目的层KT-I(+0ms-+20ms)的碳酸盐岩体厚度。

将反演获取的KT-I(+0ms-+20ms)碳酸盐岩体厚度与实际井上的碳酸盐岩厚度作比较(表1),可知反演所得的碳酸盐岩厚度整体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不超过0.15m,说明反演的可靠性,且反演结果能用于碳酸盐岩体储层预测。

图2分别为目的层KT-I(+0ms-+20ms)的碳酸盐岩体厚度图,由图可知,KT-I(+0ms-+20ms)厚度范围在4.7m-21m之间,最薄处在CT37井附近,达到4.7m左右;因此可以得出KT-I发育有较好的碳酸盐岩储层,其中KT-I的有利区带位于L6-CT62-CT61-CT63-CT64组成的区域之间。

参考文献

[1] 崔大军,龚姚进,申大媛.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25(1):9-15.

[2] 周超宇.波阻抗反演在YD地区储层预测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4(5).

[3] 蔡成国,顾汉明,李宗杰.波阻抗反演方法在塔河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9,28(4):91-95.

[4] 伍宁南,陈玉明.Jason反演技术在建南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11,21(3):34-38.

[5] 王晓梅,唐文榜,李学著,等。碳酸盐岩溶洞性储层反演方法[J].物探与化探,2005,29(1):44-46.

[6] 马国东.波阻抗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65-67.

文章 碳酸盐 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