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穗君
[摘 要]目前遥感技术日益优化,尤其在湿地保护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以位于南回归线及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故受局部地区暖流因素,可延伸至北纬32°及南纬44°之间的红树林湿地是木本植物群落,其具有海滩淤泥质的植被。其对平衡海陆边缘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是宝贵的世界海岸湿地资源。遥感技术目前在红树林湿地运用相关重要,具体可完成对红树林湿地的环境分析、时刻监控红树林湿地变化、并且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等等,支持红树林湿地的管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遥感技术;红树林湿地;运用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93-01
红树林是宝贵的世界海岸湿地资源,在《湿地公约》以记入在册。其主要位于南回归线及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故受局部地区暖流因素,可延伸至北纬32°及南纬44°之间的红树林湿地是木本植物群落,其具有海滩淤泥质的植被。其对平衡海陆边缘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当前对其主要研究在海岸线变迁方面较为突出。
因红树林湿地在海陆过渡地带,属于海滩淤泥质,同时每天潮长潮落加大淤泥性,人工对其进行研究有定难度。故此过去人工式的调查方式对红树林湿无法做到全面分析。并且将增加人工成本及经济损耗。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利用遥感技术是必然趋势。遥感技术可对红树林湿地整体进行详细的生态环境监控和数据分析。其遥感技术对比过去人工优势明显,工作效率高,信息更新及时并且准确等。故此遥感技术对红树林湿地研究尤为重要。
1 红树林湿地的遥感技术概括
1.1 红树林湿地遥感数据源的分析
当前,红树林湿地的遥感技术的遥感影像源是由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火雷达卫星影像完成。对红树林湿地遥感数据采用不同影像源组合分类。红树林湿地遥常用感图像技术为TM影像。如遇红树林湿地群落结构则使用高光谱遥感。也可借助QuickBird数据源完成更高要求的精度分类及成图。因红树林湿地几何形态,同时生物量皆因.波长的变动,所以红树林湿地的遥感雷达散射系数相对发生改变。
1.2红树林湿地遥感分类方法分析
目前,红树林湿地遥感监测为分类后比较法、神经网络、波段组合、与多时相线性变换等等。这些方式都有者明显优劣势,为保障红树林湿地遥感监测准确性,对树林湿地动态监控经过图1对比分析,可知分类后比较法与主成分分析法较适宜树林湿地
2 红树林湿地遥感技术的运用
2.1遥感技术对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运用
遥感技术对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是对相同位置的不同年份的图像之间的光谱特征加以分析。借助遥感技术的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料加以高精度分类,最终对定量初级的生产力面积和历史空间数据实际情况研究分析。获得红树林湿地地表生态分布数据。借助遥感技术研究分析红树林湿地在自然因素下产生的变化。为树林湿地的保护和修缮实现技术支持。借助多时相的遥感技术可高效率完成树林湿地分布情况的成果是有目共睹。
2.2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景观动态运用
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景观动态方面运用,主要表现在对红树林湿地景观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对红树林湿地景观的控制要素及控制方式,塑造红树林湿地景观动态模型。对动红树林湿地景观后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完善红树林湿地景观管控数据扶持。将红树林湿地景观发展趋势和影响原因系统分析,为保障红树林湿地的资源数据化和修护技术帮助。
2.2 遥感技术对红树林湿地管理运用
红树林湿地管理主要依靠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对红树林湿地生物量可加以估测。遥感技术可完成对红树林湿地灾害监管和灾害后的实况分析等。由于遥感技术能够对红树林湿地进行估测,该技术对比过去人工模式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依靠建设红树林湿地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完成遥感估测, 分析雷达散射系数数据对比NDVI数据其生物量估测更加精准。完善过去单一借助光学遥感的缺陷,。使红树林湿地的管理拥有重要数据来源及快捷准确的监测模式。能够保证红树林湿地管理研究工作模式提供方案。减少利用光谱特征分析数据,借助回归分析,科学化对实况管理进行估测。从而完善红树林湿地健康管理实时监控以及评估。
3 红树林湿地遥感技术存在的问题
3.1红树林湿地遥感分类精度问题
红树林湿地遥感分类精度问题一直是红树林湿地的主要问题,其影响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于光谱分辨情况和空间与时间分辨情况。红树林生长的状态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适度、温度、地质、水流、自然天气是主要因素。再加之人为的开荒利用和滥伐滥砍,导致红树林的结构分布情况和林地面积受到了很大影响。红树林湿地的异物和同物波谱现象严重,出现了很多杂乱理不清的现象,这也使得精度无法满足人真正的雪球,难以获得最佳的类别划分效果。
3.2红树林湿地遥感监测方式
红树林湿地遥感监测手段重点选用湿地遥感监测的形式比较普遍,而在其他方面的方法使用上较少。目前的状态主要是因为针对红树林的分析研究不够频繁,而且即使有也比较单一,没有再广泛的区域内展开。对综合生态体系没有有效地进行监测和开发,导致不同区域间没有纵向综合比对。而且,单一形式的分析仅仅体现为横向分析,不够具体全面。
4 红树林湿地遥感技术建议
红树林湿地要想实现必要的生态保护离不开对于湿地展开监测和普查,这也是获得科研数据的最新要求。另外伴随着湿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把红树林湿地当作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内容,在红树林湿地遥感技术的研究建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4.1重点研究区域
如今红树林湿地受地球气温和其它方面的影响较大,相关地遥感研究与碳循环等内容也成为红树林遥感研究的重要方向,重点在湿地存在的明显退化方面加强了研究。
4.2重点研究方法和措施
红树林湿地研究中,综合采用了遥感定量技术和成果研究,综合了不同的信息量和信息的融聚集合,这也是作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向。红树林湿地研究的动态变化方向主要集中与多源药膏影响的融合过程。
4.3其他表现和方面
现存资料与新的措施和手段的良好结合,可以实现比较精准的定位。有效针对建模分析手段对红树林湿地的作业情况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做好红树林湿地模型遥感技术的估量。有效提升遥感数据的分类精准度,提高GPS定位标准,逐步加强红树林湿地的遥感定位使用,强化地理位置的精准分析和定位。有效提升基础数据的完善机制和步伐,逐步形成统一的有效的基准数据库,健全新的数据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孙永光;赵冬至;郭文永;高阳;苏岫;卫宝泉;红树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15期
[2]王小军;冯时泽;RS、GIS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地表覆盖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0年02期
[3]郑德璋,李玫,郑松发,廖宝文,陈玉军;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13年01期
[4]戴晓琴;浅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1年23期
[5]陈会明;浅析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6]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