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气象台站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若干思考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13日 13:31

潘秀丽++杨昌顺

[摘 要]县级气象台是为当地的政府、群众服务,气象事业快速发展促进了预报水平准确率的提高,纵观目前县级气象预报业务不难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滞后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能极大的提高县级气象局的预报准确率。本文根据当前县级天气预报的现状,讨论了导致气象预报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如何提高当前县级天气预报水平的几种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天气预报;准确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07-01

绪论 :天气预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天气,如暴雨、暴雪、寒潮等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天气预报对准确率的要求更高。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仅是气象界,也一直是百姓关注的重点问题。县级气象台站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在为当地政府和群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准确率逐步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如何提高县级天气预报水平已成为我们当前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天气预报概述

天气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二、制约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因素

1、人员的素质偏低。

天气预报员的学历、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本科学历的服务人员很少,其中有部分服务人员通过自考、函授等获取大专学历,不过普遍的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学历都在中专以下;极少有连续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具有不稳定性;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很少有天气预报相关专业的人员,对高科技的数值预报产品,云图资料、物理量信息以及雷达产品等不甚了解,严重缺乏应用经验;缺乏能力较高的科研技术,存在完全依赖上级进行灾害性天气的指导预报现象,订正服务技术不达标。

2、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县级天气预报气象服务部分台站专职预报服务人员不足,很多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值班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专业的预报理论技术;由于县局的业务人员少,预报服务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身兼数职,相对投入到预报业务的精力就少;大部分的服务人员都存在知识面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无法达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及进行服务领域拓展的需求。

3、业务流程亟待完善。

自从县级气象局建立了单收站,促使预报业务在体制及流程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家、省气象局的要求,基于新的业务体制、新业务流程基础,县级的气象台站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不过由于目前在工作流程、平台建设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均不完善,因此影响了预报的准确率。

4、一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效益尚待发挥。

气象现代化建设获得迅猛的发展,很多通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自动站、新一代的天然气雷达、宽带及通信卫星等。气象预报时采用平台以及电视会商系统、对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完善都有助于提高预报的准确率。为提升预报准确率,县级气象台站也在建设平台、完善业务流程、使用资料、建立补充预报的措施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过依旧没有将总体的现代化建设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依然存在闲置、利用率较低的设备,造成信息浪费,这种现象不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

5、缺乏完善的天气预报服务目标任务。

虽然目前县级预报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已经增加了很多,却依然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考核方式并没有发生转变。过多的注重是否发布、更新预警信号,灾情收集情况,服务产品内容多少等,注重完成目标任务,忽略了预报的准确率。仍需提高灾害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突出服务效果。

三、提高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措施

1、做好气象观测工作

虽然我国目前的气象观测环境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还是应该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使气象预报准确率得到提升。例如可以在城市周边建立观测点,将本来已经划在城市中的观测站迁出,这样不仅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观测信息,而且也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还可以多建一些气候校准站,与城市和城市周边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数据的分析找出最合适的气象观测站设立地点,或进行相应订正。

2、通过先进方法得到全面气象信息

目前我国气象预报没有世界先进国家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得到全面的气象信息。因此可以在每个城市气象观测的区域多设立观测点,从而让大气数据等信息得到的更加全面和准确。另外在观测技术方面可以采取全面自动化。传统的人工观测 的气象数据不仅准确率不高,而且不是线性信息。因此可以使用先进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通过每天24小时全面的观测来得到线性数据。

3、引进和本地化更加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

由于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无法自行开发适合本地的预报工具,引进更加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后再进行本地化,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4、强化综合观测基础作用

做好综合观测监测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坚持观测系统建设,加强观测自动化进程和提高站网的密度,充分发挥气象观测系统效益。不断优化站网布局与设备更新,完善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健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加强中小尺度天气等气象灾害和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监测;并通过提高观测资料的数据质量控制,逐步完善国家、区、台站三级观测资料质量检测与控制实时业务系统,深化观测资料及数据产品的应用。

5、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预报系统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要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就必须加强气象监测点建设,加强雷达应用,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加强对以往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能力及灾害天气具体影响的分析、总结能力等。

6、做好预报预测业务人才支撑保障作用

拥有具备现代预报预测技术的高素质预报员队伍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加强预报员人才体系建设,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天气分析预报实践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学习型观测预报员,加强常态化的岗位培训和集中轮训机制,重视预报员岗位锻炼,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实践和预报技术总结交流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培养骨干预报员,带动和促进观测预报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气象预报的要求标准相应提升。现今,民众对天气预报及其原理的认知仍存在初级阶段,当前天气预报正处在发展阶段,各种新方法、新资料不断涌现,唯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天气的基础原理,研发多种天气模型,并广泛进行应用,才能够提高预报的精确度,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因此,对确保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徐岗.气象预报误差的理解和应用决策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9).

[2] 贺军.论气象预报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及实际工作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 逄俊汉,李秋,华高雷等.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北京农业,2012,(18):168-169.

雷达 文章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