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尉贺超
[摘 要]我国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疆域十分辽阔,地大物博,我国的矿产资源也十分的丰富,开矿的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也非常的积极,尤其是对金矿的开采。由于我国的疆土十分的辽阔,我国的地势的情况及其复杂,对于金矿地质的勘探也非常不容易,金矿区域也很难进行划分,本文主要概述了金矿地质现状、区域成矿的现状分析以及寻找金矿的方法,希望对这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金矿地质现状区域成矿找矿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48-01
一、前言
就当前的社会形势来说,金,无疑是财富的代名词,同时,金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有的标志,反映着社会金融的发展变化,如果金子的价格变化过大,那么就会给金融业带来一定的波动,但是,金子受金融的影响也特别的大,价格会随着金融的动荡而变化,因此,要想开采出更多的金矿,就要对地质的现状、区域成矿以及找矿的方法进行仔细的研究,保证金矿能够顺利的被开采。
二、金矿的地质状况
金矿的地质现状金矿是沉积岩系内的沉积物质与各种有机物、矿化物经过沉积、融合、变质等过程形成的产物。对于金矿的地质状况,这里以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的特征为例。金矿处于一个拉伸型盆地的周边位置。在地质上具有岩体上升下降运动所形成的断裂带;地理环境影响上,其地理位置具有充足的水汽且温度较高,适宜金矿中盆地流体的发展。层间滑动角砾岩内具有矿岩石,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岩石孕育基础。由于岩体活动而形成的断裂带间,原本岩体内蕴藏着的大量矿物质、有机物质、盐碱物质等从断裂处溢出,从而与其他物质充分地融合和反应,随着岩体活动的进行,新物质在酸碱性物质的刺激下不断地变质,形成新的矿物沉积物。这样不断循环,促成有机体和矿物质的形成。地质垃张作用也促进了金矿的形成。
三、存在的问题
鉴于目前高速增长的黄金产量,势必给金矿地质勘查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加快金矿地质勘查以及时提供矿山开采所需要的工业储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看到,目前已进行勘查和评价的金矿床中,属于超大型和特大型金矿床为数尚少,而中小型金矿居多;高品位的金矿床少,中低品位的金矿床居多;难选冶的金矿仍占有相当比重;可进行大规模露天开采的矿床少,地下开采的矿床多,势必对产业规模和采矿成本带来影响;伴生金矿储量所占比重较大,赋存于其中的黄金只能在主金属选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回收利用,难以在巨大储量的伴生金中及时获取巨量黄金;从地域上看已开采的金矿喾植荚诮煌ň帽冉戏⒋锏亩康厍鞑康厍昀绰叫⑾忠慌行徒鹂蟠玻煌吧缁峋锰跫酱纳普庑┒际俏颐切枰娑缘氖导饰侍狻?从我国金矿探采实际运作情况看,通常是在未全部完成矿区地质勘探之前,矿山就已上马筹建,当年所提供的勘查储量立即为矿山所利用,因此保有储量利用程度高,后备资源储备相对薄弱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方面,以往我国黄金生产中,产量与储量消耗比为1:2,后降至1:1.7。照此推算,如果建设年产量黄金1t,预计服务年限为20年的矿山,就需要有34~40t的金矿储量做准备为保证黄金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黄金地质勘查工作则需要提早5~10年才能做好资源准备,这一提前量是必需的,可见今后我国金矿地质工作任重道远。
四、成矿区域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总体上受全球构造演化所制约,但在40多亿年的地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各地质单元不断出现地域演化的差异,而显示出许多有别于外域的个性特征宏观上看,我国大地构造是以华北地块塔里木地块和扬子华南地块为核心,有一系列显生宙的褶皱造山带围绕起来的并间夹着众多小地块镶嵌而成的中国大地构造雏形,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俯冲所产生一系列的增生、活化与改造而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总体上显示了活动型中国陆壳的演化特征。黄汲清、任纪舜等将我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古亚洲大地构造域、滨太平洋大地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大地构造域。它们有着各自发展演化历程与构造格局特征,并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明显的控制作用,郭文魁等从区域成矿的角度相应地建立了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作为我国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由于地壳各部分不均性和各地质单元发展演化的差异性,我国区域成矿背景显示出多样性和各自的特殊性。这就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国情出发,立足于中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成矿背景,选择金矿成矿的有利地区和主攻类型,以期有所作为。
五、找矿区域
1.古亚洲成矿域
在古亚洲成矿域内,数量极大分布广泛是的前寒武变质岩系,且集中于各个古隆起区,我国东部的金矿即是在该条件下形成的。但是基底岩系中并没有规模较大的超基性熔岩喷溢条件,造成了绿岩带的分布不够广泛,且发育不理想。绿岩带的功能及成矿的影响力不如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南非、巴西、印度加拿大等前寒武纪的早期金矿化分布与遗留的绿岩带而构成了金场峪、夹皮沟金矿床,在位于韧性剪切带及其他条件良好的部位则形成了数量较少及规模一般的金矿。在我国的华北北部及南部边缘地区小秦岭、乌拉山、冀北、冀东等地区,其基底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属于显生宙构造的岩浆活化区,石英脉类型的金矿的发育较为良好,河北小营盘金矿、小秦岭金矿则为该地质的集中体现。
2.滨太平洋成矿域
我国仅有滨太平洋成矿域的一部分,其为世界上极为重要的新金银矿成矿带之一,储量巨大,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即处于该成矿带,其特征为火山热液型金矿,在山脉的中心地带,包含特大型金瓜石金矿、屏风山的远东金矿,大浊水北溪的神宝金矿,卓社大山的双子山金矿、玉山金矿中央山脉的岩浆酸度较高,外部为大陆边缘的活动带,加之太平洋板块的作用,将我国中部原本的成矿环境,成矿能力提高,形成了我国东部的数量较多的金矿区及主要的金矿类型。
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晚古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北西向的弧形结构带,极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印支、喜马拉雅、燕山等多期构造的岩浆活动,导致该地区存在大量规模较大的断裂带韧性剪切带、推覆构造带、高压变质带构造岩浆带,该强度极大的构造热时间,是金矿形成的主要热动力来源,且能够加大地质深处的矿源,为成矿的沉淀,移动提供空间。在华北板块西南部位的陆缘活动带与复合褶皱造山带,已经发现复成热液金矿床,已经开始了有序的开发,如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兰沟里金矿、瓦勒根金矿、同德加吾金矿、五龙沟金矿等,近年来又发现处于巴颜喀拉山中段的曲麻菜地区有大场特大型金矿床,开发潜力较大。
六、结束语
综合上文来看,我国的金矿资源比较多,但是分布的地点比较分散,我们应该好好分析成矿的区域,并且建立健全采矿的体系,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做好管理工作,使金矿的开采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证,使我国在金矿开采的方面更加的顺利。
参考文献
[1] 王铭.我国金矿地质学状态的研究[J].开采金矿.2009.
[2] 王德学. 我国黄金工业50年成就与展望[J].中国黄金经济,1999.
[3] 韦永福,孙培基.中国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J].黄金地质.2010.
[4] 韦永.我国的金矿区域成矿的情况探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
[5] 朱允.东昆仑山西段南坡可可西里地区找矿前景简介[J].矿床质.2011.
[6] 余金元.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成因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