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人格影响力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16日 04:34

孙妍

[摘 要]教育之道,必先有良师。一个好的老师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只有人格的力量,才能巩固和深化教育的效果。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要以平等的心态进行情感的融通。要不断的追求一种精神和修养,增强说教的魅力,从而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产生久远的影响。

[关键词]人格的力量;情感的熏陶;说教的魅力

中图分类号:G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32-01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知识分科越来越细,今天的教师再不可能像古时那样身兼数任教人“六艺”,而只能是“术业有专攻”,否则就不大可能真正胜任某一学科的教学。于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或者说教书育人的任务,相应的就主要的落在了这样一种老师的肩上,那就是直接跟学生打交道、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班主任,由于学生正处在既已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但其心理发育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形,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这种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若遇上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诱的班主任老师,就会终身收益,就能从一块本不起眼的粗铁变成好钢,从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如果不幸遇上的是一个或因人品问题或因方法欠缺而不那么合格的班主任,也许就会发生价值观和人生命运的逆转,从本来的可造就之才走向颓废和沦落之路。

那么教育工作者的成效应体现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认识都有所提高,思想情感有所升华。这大概就是“灵魂工程师”的内涵吧:对受教育者的“灵魂”进行影响、加工和塑造。而这一工作的进行。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的人格影响、情感的熏陶和说教的艺术完成的。

一、只有人格的力量,才能巩固和深化教育效果

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人们热衷的往往是方法问题。其实,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主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教师的人格、情感问题。人格是个综合概念,人只能靠加强修养才能形成高品位的人格,而不能单纯模仿,那只是“形”似而“神”不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学生是否喜欢你的课,是否进入社会后对你感慨和难忘?这都取决于教师的情感熏陶和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深刻的、久远的、是任何的教师方式和方法所不能替的。

是的,没有渊博的知识是脆弱的,没有良好的品格是危险的。因为人在竞争社会中生存、发展、没有知识必然困难重重,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品格。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首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就要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才克服困难和战胜险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必须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必须大道理、小道理结合讲,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情感,适时、时地、适度和适当方式讲。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去感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要具有这种人的一些修养和精神,这样教师的说教才会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如果一个教师根本就不具有这种人格的魅力,再多的说教都苍白无力。

中国古代教育家也有过精辟的论述:“其声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人格的力量,能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延伸。

二、做好情感的沟通,就能填平“代沟”

也许在我们平时的谈论中有这样的感叹:“道理进行清清楚楚,要求提的明明白白,可就是不见效果,真没办法。”很显然,这就学生没有接受老师的正确说教。可见,教育的被接受性不只取决于教育的内容正确于否。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说:“也有人说:这就是‘代沟的体现,没办法。”总之,都是没办法。其实不然,因为“逆反”也好,“代沟”也好,都是因为情感上有隔阂所致,因此,清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隔阂是关键。怎样才能清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隔阂呢?这就是要做好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工作。因为,只有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了,才能达到相互了解;只有相互了解了,才可能相互理解;而只有相互理解了,可能消除隔阂,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正确说教。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机器。对机器,只要按操作程序启动,就可使其顺利运转。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会因为说教的内容正确,学生就能接受。学生对教师说教的内容能否接受,或接受多少,还取决于教师人格的影响及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程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思维特点、意志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矛盾。这样,教师才能“随症下药”并且做到适事、适时、适度,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品质、人格、这是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有直接关系。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

班主任老师要想与学生做好情感是沟通就要做到:

1、放下不必要的架子,以平等的心态和朋友的情感与学生相处、相待。

2、在学生面前的表现要表里如一,坦诚真实。这样,学生才能既尊敬你又接近你,而不会敬而远之;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才能真实而不存在隔阂。

3、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的一个首要原则是,遇事要先心里换位;认真的替对方想一想。

情感的交融可以是矛盾淡化,可以使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教师的真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说教有魅力,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产生久远的影响

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成熟和思想情感上的成熟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在心理上会产生许多矛盾。矛盾之一就是学生一方面成人感、独立感和自尊心增强,但另一方面还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孩子。他们在情感上往往存在两级性,在意志上常常表现出动荡性。因此,学生虽然思想活跃,追求新意,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是理性成分较少,而感性成分较多。他们对教师的要求,却又很高,是全方位的,即要求老师不仅要师德表现好、教学水平高,还要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甚至年龄、穿着、言谈举止,都成为他们喜欢与不喜欢的条件。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当然好了,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嘛!

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说教。班主任老师必须重视和研究说教,艺术地进行说教,使说教有魅力,才能使学生对你的说教喜欢,并乐意接受,进而留有深刻的印象和产生久远的影响。

说教要有魅力,就不能只靠空洞的口号、抽象的术语,也不能玩弄辞海、哗众取宠。怎样才能掌握说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呢?第一,要“言之有理”,这“理”,就是说教的科学性、哲理性、真情性,有理才能服人;第二,要“言之有情”,这“情”,就是人情、真情和纯情,有情才能动人;第三,要“言之有方”,这“方”,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寻找恰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及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说教,有方才能有效;第四,要“言之有趣”,有趣,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听后难以忘怀,从而巩固、深化说教的效果。

总之,一个没有人格力量的任,也许他有其他方面的一技之长,也许他能够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或是明星大腕,但是他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而没有一种正直、坦荡、乐观奉献的人格精神,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和对教育事业的真挚的情感,更遑论什么人格魅力。

文章 学生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