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中的“其”字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18日 22:31

于慧婧

[摘 要]在《论语》中,“其”字共出现了254次,是一个高频使用的虚词,也是一个用法复杂、意义有分歧的虚词。它有三种语法身份,分别是代词、副词和助词。本文着重对“其”字的三种能加一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其;代词; 副词;助词

中图分类号:G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24-02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字是一个高频使用的字。在《论语》中,“其”字共出现了254次,居《论语》的第五位。《说文》中注:“箕,所以簸者也。……其,籀文箕。”据考证:“其”字本义是“箕畚”,是一个象形字,后来假借为虚词“其”,。为了分区,个人又为“其”的本义造了一个“箕”字便随之分化出来了,单独行驶虚词的职能。“其”是古代汉语用法复杂,意义分歧大的一个虚词。那么,“其”字到底有什么养的功能和语法意义的?

一、做代词用

1. 做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现在的“我”、“我的”、“自己”、“自己的”。如: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一朝之岔,忘其身,以及忘其亲,非惑与?(颜渊)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2. 做第二人称代词用,相当于现在的“你”、“你们”、“你们的”。如: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3. 做第三人称代词用,相当于现在的“他”、“他们”、“他的”、“他们的”、“它”、“它的”、“它们”、“它们的”。如: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泰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卒,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

4. 作指示代词用,“其”作指示代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远指,相当于现在的“那”另一种是近指,相当于现在的“这”。如:士见危致病,见得思义,祭思恭,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其”作指示代词用,有两点值得注意的。第一点就是杨伯峻先生人认为的“其”字还可以作指示形容词“那”,如:尔爱其羊,吾爱其礼(八佾)。我认为没有必要把“其”又单独分出只是形容词这一类。其实这就是表远指的指示代词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一样的。表示“那只羊,那个礼,那个位置,那个政事”。还有一点就是在《论语》中,出现了七次“其中”、一次“其他”、六次“其次”和四次“其余”。我认为这些的“其”是做近指指示代词用,表示“这”。如有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意识就是: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其中”就是“这里面”的意思。如: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其次”、“其中”、“其余”、“其他”这些用法现在汉语大都继承了。

“其”字做代词,作定语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不能因为其简单就可以忽视过去。“其”到底是“你”、“我”、“他”还是“那”、“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句意。如:弈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嫁而有天下(宪问)。“不得其死然”在文中的意思就是“不得好死”。“其”是“他的”即前面提到弈和奡。“死然”就是寿终正寝的意思。“没有得带他的寿终正寝”自然就是“不得好死”的意思。“其”字作定语已经获得了公认。但是,“其”能否做主语,却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马氏文通》中指:“‘其字指名两用,一为读之起词而居主次,或者读为一句之起词,或为一句之止词,或其读有连字而词气未全者。只承接之读,则‘其字仍居主次,而为继续代,非此倒也。若‘其字附名,或指前文或代已字,或有指示之意,则皆先乎名而居偏次,与静无异。”这里马忠建认为“其”字也可以做主语。但王力先生和吕叔湘先生认为“其”字的意思等于“名词十之”,是把句子化为词组的一种方式,认为“其”不能做主语。我认为“其”字是可以做主语的,此时“其”字后面没有名词。如:“士见危致病,见得思义,祭思恭,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这里的“其”是“那”的意思。“那就可以了。”在这里“其”就是做主语。但“其”字后面如果有名词,那么它不一定是做定语的。但“其”字后面如果有名词,那么他一定是做定语的。如: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从,吾其与闻之9(子路)。有人认为这里的“其”字是做主语的。“事”名词做判断句的谓语,这句话的意思是“那只是一般事物罢了。”但我认为这里的“其”字仍做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事”。“其事也”的意思就是“那个事物”。在这句话中只是做句中的宾语,它的主语和谓语都省略了。总的来说,“其”字做代词时它有三种语法意义:做定语,主语,还可以做兼语。如: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即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颜渊)

二、作副词用

1. 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揣测、估计、句尾一般有疑问语气词“乎”或“与”。相当于现在的“大概”、“或许”、“可能”。如: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语之而不惰者,其曰也与!(子罕)

2. 表示将来、将。如:桓魋其如予何。(述而)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3. 表示反问,相当于现在的“难道”。如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雍也)举而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

4. 做问句中的语气词。一般有固定的搭配:“奚其”、“如之何其”、“与其……岂若……”、“与其……宁……”。如: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先进)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微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竈,何谓也?(八佾)

三、做助词用

“其”做助词时,同“之”,相当于现在的“的”字。如:言不可以是其幾也。(子路)

总的来说,“其”字在古代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它主要用作代词,还可以用做副词和助词。他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多种多样,在学习古籍时,一定要特别留心注意。

参考文献

[1] 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 钟应春.《论语》中“其“字用法考察[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李学勤. 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文章 代词 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