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照明控制与室内配线问题解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22日 22:46

代希森

[摘 要]智能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建筑内照明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强了室内照明线路的控制能力。不同的照明控制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产生的作用效果也不同,为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做好建筑内照明控制的设计工作,需要根据建筑内部整体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照明支路。建筑室内配线的机制较为复杂,相关影响因素的存在,影响着配线工作的整体效率。本文将对建筑内照明控制与室内配线问题进行必要地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照明线路;控制;室内配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11-01

建筑内照明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实际的作用效果,需要技术人员结合建筑内部整体的结构选择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提高照明系统的工作效率。为了增强照明控制的综合能力,必须保证照明支路的设计合理性,降低相关问题发生的几率。建筑室内配线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保证配线方案实施的作用效果。选择合适的配线方式,对于建筑安全性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建筑内照明控制的主要内容

做好建筑内照明控制的分析工作,需要对常见的照明控制方式有着基本的了解。目前建筑内主要的照明控制方式包括:回路控制和单只或多只灯管的控制。这两种照明控制的工作原理有所区别,实际的作用和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单只或多只灯管的照明控制,主要是通过不同支路的控制开关,对流过支路的电流或者电压进行实时地控制,保证整个支路正常工作的稳定性,由于不同的控制开关的控制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室内照明控制线路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支路控制开关。常用的支路控制开关包括跷板式控制开关、多联控制开关等。跷板式控制开关的应用范围较广,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将多个开关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有利于增强整个支路的控制能力。多联控制开关的成本费用相对较高,实际的应用范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建筑内照明控制回路的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良好的作用效果。为了减少导线及支路的数量,简化控制线路的结构,可以采用选用集中供电的方式。这是照明控制回路的关键所在。一般的照明支路是单相回路,当回路发生故障时,需要维修人员开展大面积的检修工作,加大了维修成本。因此,将控制回路的方式引入到照明系统中,不但降低了维修成本,也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增强了整个建筑内部照明控制线路的安全性。照明系统总控制方式的不同,相关的结构布局图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某建筑内部的照明系统控制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中所示的照明系统控制方式,建筑内各支路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正常照明与应急照明处于不同的工作支路。当其中的某一支路发生故障时,其它支路是正常工作的,彼此间的工作状态不受影响。照明系统控制的方式选择,需要结合建筑内整体的结构特点,降低相关线路的空间占用率。

二、建筑室内配线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室内明配线相关问题的分析

建筑室内明配线在实际的安装使用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了相关支路整体的工作状态。室内明配线的组成部分较多,主要包括:塑料管、铝片卡、塑料线槽等。这些装置在实际的安全使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依赖于具体的设计方案。工程施工中采用明配线的方式,主要是因为某些施工区域不宜采用暗铺线路,其中的照明设备必须通过明配线的线路布局,才能保证所有灯的正常使用。

明配线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确定具体的操作方式,并对施工区域进行必要地分析,保证后续线路布局的合理性。当采用射钉枪将铁钉射入混凝土之前,需要对这种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能进行详细地检查,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当混凝土板上需要打孔时,必须掌握电钻正确的使用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工序,保证明配线设置的合理性。某些砖墙上需要固定线路安装线,禁止采用强行塞入木楔的方式,主要在于固定件的稳定性会受到木楔的影响,整个结构容易受到破坏。

(二)室内暗配线存在问题的分析

室内暗配线的种类较多,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分主要在钢管暗配线、半硬塑料管暗配线、及硬塑料管暗配线等。半硬塑料管暗配线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施工过程较为简单,在预制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敷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利用这种暗配线方式时,需要对整个结构的构造有一定的了解,敷设线路的过程中必须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敷设次序也需要明确。由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的特殊性,需要采取合理的敷设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半硬塑料管的抗压优势,保证暗配线方式的合理性。硬塑料管暗配线的应用范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它的机械抗压能力较弱,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通过水泥保护的方式,才能保证整个塑料管的完整性。因此,在敷设这种材料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水泥层的厚度,防止塑料管在后期的投入使用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相对而言,钢管暗配线的内容较为丰富,实际的敷设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现浇混凝土板中敷设时,需要将管径与板厚度的比例控制在1:3的范围内;(2)地面垫层内敷设时,需要对不同交叉点的高度进行详细地计算。

结束语

建筑内照明控制在实际的施工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技术人员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保证线路布局的合理性,增强照明控制总线的能力。室内配线在实际的敷设中存在着相对较多的影响因素,对于相关结构的安全性能有着较大的威胁。选择合理的配线方式,才能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罗兴.大型办公建筑的智能化先期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2,(12).

[2] 景国秀.住宅小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3,(08).

[3] 赖思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舒适性节能照明系统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09).

生活 文章 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