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对比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4月26日 23:38

...备要看什么?看科技含量,看国家化率,这次抗战阅兵武器装备均...

石微微

[摘 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正相关关系。然而,在现实实际中,地区的科技投入与其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复杂,一般情况下,地区经济实力越强、发展水平越高,则其科技投入的强度越大,相反则越低,也就是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科技投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对各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使用R&D经费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然后对地区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我国内地31个省、市和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地区科技投入;经济发展;对比

中图分类号: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21-01

由于我国地域范围辽阔,不同的地区之间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投入存在不均衡性。本次研究以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对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投入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指标与数据

对于各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与经济实力使用GDP和人均GDP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对各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使用R&D经费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根据国际研究数据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两者之间是呈一定的正相关,人均GDP值越高则该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也越高,反之则越低。

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有很大的关系,按照历史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一般是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最后以服务业为主,其经济的发展也相应的由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所显示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三种产业所占该地区GDP比重的高低现已成为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使用这三项指标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衡量。

二、地区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我国各地区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主要划分为三大类: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匹配型、科技投入强度领先与经济发展型和科技投入强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型。

(一)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匹配型

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地区主要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省等,这些城市和省份属于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双强”地区;而辽宁省、吉林省和湖北省等地区因其原有的工业基础,属于老工业基地,其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向匹配,但属于中等水平;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均较弱的地区则为宁夏等11个中西部省份。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政策上倾斜,因此如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省等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地区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性的快速增长。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省人均GDP值分别是全国的1~5位,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全国的1~6位。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与人均GDP值的排序基本等同。而像辽宁省、吉林省和湖北省等地区,由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国家重工业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地区,因此其重工业基础雄厚,属于老工业基地。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渐发展中,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不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使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与沿海地区。其人均GDP值分别居全国的第8位、13位和第14位,R&D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全国的第7位、9位和10位,可以看出其科技投入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匹配。

(二)科技投入强度领先于经济发展型

位于西部的“三线”地区是科技投入强度领先于经济发展型的典型地区,其中,科技投入强度很高但经济实力较弱的为陕西省和四川省;科技投入强度相对较低且经济实力更弱的地区为甘肃省、安徽省、山西省以及贵州省等地,这些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双弱地区”,其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极为不协调。

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安徽省、山西省以及贵州省等地区是西部的“三线”地区,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其人均GDP值均位于全国的20位之后,而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却位于全国的第2位和第5位,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投入强度极为不协调。

(三)科技投入强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型

科技投入强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类型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山东省,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强,但在科技投入上的强度较低;除此之外,还有东部地区的和西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河北省和新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上等,但其科技投入相对较低。

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山东省这些沿海省份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除福建省以外,其人均GDP值分别处于全国的5~8位,而R&D经费占GDP的比重均位于全国的第8~19位。可以看出这些省份的科技投入强度明显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

三、政策建议

根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科技投入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分析,对于科技投入强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强,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究经费的投入。由于目前我国的科技投入体系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科技研究能力较弱,投入能力差,政府应加强科技投入的干预,特别是在经济实力强但科技投入之后的地区政府,需要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合理的增加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提高地区的科技研究水平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结束语

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匹配型、科技投入强度领先与经济发展型和科技投入强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型是我国地区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三种类型,科技投入强度是一个逐步增强的过程,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主要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除此之外,市场化的程度对其科技投入强度也有着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学军,胡宇辰.区域科技人才复合效能、科技投入与人才流动关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3):146-149.

[2]余华义.中国省际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性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7):1353-1365.

[3]赵青霞,刘艳.河北省科技投入现状分析与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54,191.

[4]王利政.“十二五”地区R&;D/GDP规划目标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9):11-16.

强度 科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