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会计行业和谐.doc
全立
[摘 要]文章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涵盖的内容,并在从业人员主观思想以及法规政策等几方面做出总结,帮助明确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针对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整理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可促进会计行业面向公开透明方向发展。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320-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越来越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大会计人员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会计人员认真贯彻《会计法》和朱镕基同志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教诲,立足平凡岗位,严格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涌现出一批恪尽职守、品德高尚的会计工作者,充分展示了会计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
但同时也出现了少数不和谐的杂音,损害了会计队伍的形象,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他们有的利欲熏心,贪污腐败;有的贪图享乐,欲壑难填;有的法纪意识淡薄,知法犯法;有的职业道德沦丧,以权谋私;有的内控薄弱,传统徇私舞弊;有的管理混乱,会计失真。这些案例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意识淡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为确保自身利益,营私舞弊,参与伪造虚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获取非法利益,不惜触犯法律法纪。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在金钱、物质面前,膨胀的私欲扩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充斥,最终职业道德沦丧,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损毁会计资料,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充当被审计单位的保护伞,出具不恰当审计报告甚至出具虚假报告,违背了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
2.监督体制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不断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利益关系也必然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冲突。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绝大多数的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成为会计职业活动中主要利益冲突表现,并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注册会计师为了争夺会计市场上份额,不惜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出于不同的动机,有的粉饰企业经营业绩,随意调节利润或将其均衡化;或进行利润清洗、粉饰对资产高估或对负债低估。
3.单位内部的监督体制不完善: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他受聘、受雇于会计控制者。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有着直接影响。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冲突时,面临两难境地,是否坚持职业道德便成为会计人员的重要选择,坚持可能面临下岗,这样一来一些会计人员在单位有关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下编制虚假会计信息形成违法行为。
4.政府监督力度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思想变淡;在这种意识的延伸驱动下一些会计人员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也受到一定影响,这样,在自身利益面前他们又陷入了职业道德失范。
政府监督不力,造成会计道德失范恶性循环。监督不利为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客观的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的猖獗,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行为的恶性循环。
另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不完善,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苍白无力也是会计职业道德严重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我国会计人员道德问题的建议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植于会计职业如同社会道德植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一样,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职业生态环境问题。会计首先是一种技术,但同时又具有经济后果和政治后果,它在起到引导资源分配的同时,能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分配。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胜过会计职业技术本身,会计可以没有技术,也可以只拥有最基本、简单的设置、落后的技术,但会计却不能没有诚信,没有真实性、客观性,更不能没有道德。真实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关键在于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技术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开展诚信教育和警示教育
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不管是主观的差错、造假还是客观的处理技术的缺陷或落后都会产生危害性,损坏社会及公众的利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保证会计技术规范能被有效的执行而不被滥用,因此,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技术、客观反映经济现实,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重要前提。职业道德对于任何行业、任何人员都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行业、职位、岗位、个人的协作关系,令每个人的利益都能获得满足,才能使每个人发挥最大的能力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收获意想不到的额外收益。
作为会计人员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在整个社会工作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和谐的社会发展中,必须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为他人提供服务,这样就能得到他人的同等服务,从而建立融洽的行业、职业、岗位、个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单位应及时督促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参加财税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开展诚信教育和警示教育。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标准矫正、约束、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确保会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约束自己不丧失原则,不谋取私利。
3.加强法制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要从学习会计开始抓起,要在大学生中灌输会计职业道德,为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奠定道德基础。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品质,要改变高校重视会计学科的建设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高校的课堂里,因此,新型的教育理念应该在校园中兴起,创建多元的会计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多方的引导之下理会真谛,在感悟中不断培养提高自己成为既有会计专业技能又有高会计素养的新型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也更应该加强,要不断学习、更新、补充专业知识。确保自己在利益冲突时准确的把握自己,依法办事以免走上歧途。
4.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会计人员道德失范的根源在于“心”、在于“欲”,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会计人员大都是因为一时的贪欲误入歧途,大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久而久之令自己越陷越深。高标准,严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是衡量会计人员“自控”“自律”能力重要指标。因此建立完善的自律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是大势所趋。而自律机制的关键核心是会计人员能否做到自我管制、自我监督,而做到这点的关键恰是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所以,会计人员要经常参加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不断以职业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的行为更好的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