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鉴定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5月04日 06:56

[摘 要]作为犯罪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犯罪痕迹之一的足迹,对其的检验与研究是司法机构一直进行的研究。在科技不够发达的曾经,足迹是侦破刑事案件最重要的指证嫌疑人证据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足迹的特点判断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走路习惯等等。但如今对足迹的态度有了些许的尴尬,由于各种原因足迹不再受人们重视。

[关键词]足迹 鉴定 犯罪

中图分类号:F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66-01

1 足迹鉴定的现状及问题

1.1 技术人员忽视对待足迹,不认真对待

当前,相对于足迹,DNA、枪印、手印等印记更受技术人员的重视,这些痕迹与足迹相比能够更加迅速的锁定嫌疑人,所以足迹很容易被忽略。有一些案件由于对足迹的判断不足导致案件错判。由于鉴定人员的先入为主往往会淡化对足迹的勘察,将主要的精力放入易于鉴定的痕迹上。一些技术人员在案件中由于经验不足、不认真对待,导致在提取足迹时提取的不够完整、不够细致、质量不合格。虽然如今足迹提取技术在进行不断地提高,但现在多数地方的足迹提取方法依然较为传统。一直以来,对于足迹鉴定行业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一定的程序。对已发现的足迹拍照记录的居多,对于足迹本身的提取并不多。而对于已提取的足迹在保存、运输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对足迹造成破坏。

1.2 鉴定人员鉴定能力不高,误差率较大

技术人员能力不佳,导致后续工作的展开受到限制。缺乏真正专业的足迹鉴定人员,专业的足迹鉴定技术未被大多数技术人员所掌握。大多数都停留在足迹鉴定简单的分析判断上无法深层的进行鉴定。足迹的鉴定法院、检察院也不将它视为有力的证据,这也严重的打击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足迹对嫌疑人的判断是根据对足迹的特征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判断的,一个人的认识水平会对足迹鉴定又非常之大的影响,相对于DNA的客观足迹鉴定拥有大量的主观性。对于指纹、DNA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鉴定技术,足迹的鉴定是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来积累的。通过压力面的方法分析年龄,要是鞋子的磨损过大或有什么特殊的状况将造成结果的误差。足迹与人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可以通过这些的关系来确定嫌疑人的特征。但人不仅仅拥有普遍性也拥有特殊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身体发育状况、走路习惯、职业特征等因素对足迹都有一定的影响。用一般的规律来判断每个特殊的个体所以会出现误差。

1.3 犯罪分子的反侦察能力与时代的变迁

在足迹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犯罪分子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案能力。技术人员侦查,犯罪分子也在不断地反侦察。他们的反侦察能力的科技含量在不断地提升。更换不属于自己不合脚的鞋子作案,作案后销毁、清理足迹,改变走路习惯等等伎俩。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如今的鞋子款式种类繁多,鞋子的装饰物众多,还有的鞋内外相差较多。导致现实状况与实际经验有相当的偏差。

2.对于足迹鉴定的相关思考

2.1 发展足迹鉴定技术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要真正的发展足迹鉴定一定要发展技术。足迹作为犯罪现场出现率较高的痕迹其应用价值还是很好高的。我们可以通过足迹分析嫌疑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通过现场足迹的残留判断人数、作案行为。也可以通过足迹的成分残留判断作案时间与逗留地点。虽然足迹鉴定有诸多的阻碍、不足。但我们也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与发展,不断地提高鉴定技术。提高足迹鉴定的质量,提高自身的责任感。要充分的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对待足迹鉴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案发现场的勘察要迅速及时、严谨认真、重视细节。利用高科技仪器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加大投资引进先进的设备,重视更新换代,对于旧的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以备面对高手段的犯罪人员。

2.2 建立足迹鉴定统一的标准与鉴定程序,传授经验注重实践

现有的足迹鉴定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程序,导致许多技术人员无法对足迹进行深层的鉴定。利用学校、进修课等途径进行足迹鉴定方法的传播。我们现存的足迹鉴定方法过于杂乱,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运用的原理都是相差无几,更应该急需建立统一的标准。综合利用检验方法,集各家之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正确的程序。建立统一的标准并不代表教条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特殊情况要具体解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针对足迹的鉴定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成果面像全国技术人员推广。

2.3 建立全国的资源共享库

建立数据库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更快、更方便案件侦破。将一些经典的足迹案件共享交流经验。建立鞋底花纹样式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对鞋底花纹的识别与分类管理加强。保证资源共享,提高足迹办案效率。

2.4 足迹鉴定要重视注意事项

对于现场的众多足迹时,有些足迹比较不完整。这时就需要研究人员不只是采集个别的,要多采集一些可以通过多个足迹进行分析,可以相互补充完善。也要多注意个别足迹中的细节,有时会用对案件其关键作用的线索。也要多注意现场足迹的分布。

综合多种方法分析足迹。足迹的分析考虑的因素众多,如考虑到地区,山区的人与平原人在足弓上就有很大的区别。要重视鞋的磨损程度,磨损程度不仅能反映脚的情况又能发映出运动情况。如果将影响足迹的因素单独分析难度较大,要全面的看待并严谨认真的鉴定。

综合的分析是,也要不忽视每一个因素的细节,将每一个因素链接起来相互验证,提高准确率降低误差。

结束语:在犯罪侦查的过程中,足迹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针对足迹鉴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必要。因此,需要发展相关足迹鉴定的技术,并建立统一的租金鉴定的程序和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足迹的鉴定能够更加的科学,也更具参考性。

参考文献

[1] 林维业.我国当代足迹检验技术的反思[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2] 陆林峰.足迹分析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及其改进[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3).

[3] 张丽,陈卓.足迹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作者简介

敖俊波(1985.12—),男,汉,籍贯:云南省昆明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痕迹检验,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公安局,单位所在地: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单位所在地邮编:651700.

足迹 文章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