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莫测 的枪弹痕迹,是如何追踪到匪徒的
朱斌++孟昭东
[摘 要]本文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支五四式手枪射击两种不同标号子弹弹壳底面上形成的特殊痕迹入手,对痕迹的形成机理和形态差异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影响该痕迹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阐明此类痕迹的主要特征和在枪弹痕迹检验鉴定中的利用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特殊痕迹 不同标号子弹 稳定性 特定性
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2-0301-01
一、引言
从刑事验枪技术的角度,通过分析枪支在射击弹壳上留下的个别痕迹特征的形成机理,提出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并探讨痕迹的稳定性、特定性,揭示该痕迹的利用价值和作用,以扩大痕迹检验鉴定范畴。这对于缩小侦查范围,顺利提取嫌疑枪支,正确及时地做出认定发射枪种、枪支的结论,协助侦查破案,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特殊的痕迹,这些痕迹只能在特殊的环境、特殊条件下才会形成,而且跟枪支的结构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就发现同一支54式手枪击发的两枚弹壳的舌痕上方均出现了与舌痕相似的弧形状凹陷痕迹。该痕迹在击针孔舌痕的正上方,和舌痕方向一致,形状近似弧形。痕迹由下往上,由窄变宽,由浅变深,上部呈弧形。其中一个痕迹位于标号11-80的弹壳底面上,另一个位于标号947-88的弹壳底面上。(见图1)
(一)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
将两枚弹壳上的痕迹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痕底的擦划线条稍左上倾斜,且上边缘处有金属堆积。两枚弹壳上的痕迹都起始于舌痕的舌尖处,痕迹下端都与舌尖相连,并与舌痕的形成是动态连续的过程。所以笔者分析此痕迹应该是击针头在形成舌痕之后的二次撞击挑擦底火帽的痕迹,属于舌痕的次生痕迹。
(二)验证痕迹是击针作用形成
枪弹上的痕迹特征,可判断发射枪支的结构特点。如果该痕迹是击针头作用形成的二次撞击挑擦痕迹,那么该痕迹上的线条也反映击针头上的凸凹特征。又由于该痕迹和舌痕都在底火帽上形成,故二次痕上的线条应该和舌痕上的线条对接相吻合。将11-80弹壳上的舌痕和947-88上的二次痕上的线条在比对显微镜下结合,发现两者粗大、明显、连贯的线条结合吻和。(见图2)由此可认定二次痕是击针头作用形成的。此类变化特征的利用价值很高,反映了枪支击针头部的个别特征。在检验中,是可以用来作同一认定确定发射枪支的。
(三)痕迹的形成机理
1、二次痕起始于舌痕的舌尖处,是直接延续舌痕形成的,说明击发这两枚弹壳的54手枪的击针头在形成舌痕后,并没有像正常情况那样回缩或没有来得及回缩至击针孔内,而是继续抵压着底火帽;
2、二次痕是由下往上,由窄变宽,由浅变深的形态反映,说明在形成舌痕后弹壳底面还必须具有一个相对击针头向后下方的擦划运动。
3、二次痕中的线条成稍左上倾斜,又说明弹壳底面略带有向抛壳口旋转运动的趋势,否则,形成的擦划线痕应是直线而不会稍左上倾斜。
据此,笔者认为在枪机后座过程中,拉壳钩提前拉壳。在击针尚未完全回缩之前,拉壳钩就已经开始拉壳。形成舌痕的同时,拉壳钩拉动弹壳向后运动,此时击针头还未来得及脱离舌痕表面,弹壳就已经在拉壳钩的作用下运动抵压在击针头上。在拉壳过程中,弹壳底面为了摆脱拉壳钩的限制,在拉壳钩和抛壳挺的作用下会下沉,以实现顺利抛壳。弹壳与击针头相抵压,又有了相对于击针头向后下方的位移,从而在舌痕上方产生了击针的二次擦划痕迹。当弹壳在3时位的拉壳钩和8~9时位的抛壳挺力偶的作用下,会向右上方翻转,实现抛壳,就会使得痕迹内分布的线条呈左上倾斜。
二、不同标号弹壳底面上痕迹的特征差异
11-80和947-88两枚弹壳为同一支54手枪击发的,其底面特殊痕迹有着共同的稳定性和特定性,此类痕迹的出现具有其独特性,在检验鉴定中可作为同一认定的依据。但是其痕迹的形态和大小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形成痕迹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1、底火帽的硬度影响着击针头痕迹的深浅 。底火帽一般为黄铜冲压的铜帽,生产中每一批次的黄铜与另外批次黄铜的组织和结构不同,每一批次的底火帽的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等亦会形成一定的差别,因而形成的痕迹形态有所差异。
2、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子弹所用的底火药、发射药的成分标号和用量有所差异。不同标号的火药被引燃后生成的气体量不同,由此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弹底痕迹的形态的深浅和大小。
3、 随着枪支发射子弹和机件的使用时间的增加,枪支机件会出现一定的磨损老化,在弹底上形成的痕迹特征亦有所差异。
三、检验不同标号的子弹应注意的问题
同一支枪支的机件因在加工、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自己独具的,其他枪所没有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由枪支击发子弹,通过力的作用留在弹头、弹壳上,只不过在不同标号的子弹上形成的痕迹深浅,清晰度不尽相同,但特定特征还是能够清晰地反映在痕迹中的。以这些特征为依据,能够认定现场上不同标号的子弹是否为同一支枪所发射。所以在现场提取到不同标号的子弹,应注意同时观察、分析其痕迹反映的异同,注意不同标号的子弹上的相同的痕迹特征,利用相同痕迹上的特定特征进行比对检验,认定是否为同一枪支所发射。
同时现场提取到带有不同标号的弹壳,应同时注意寻找相应的弹头,依靠弹头上的膛线痕迹可有助于确定现场上的弹壳是否为同一支枪所击发 ;另外,对于不同现场上提取到的不同标号的子弹,也应注意观察寻找痕迹特征的符合点,枪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变化和差异也是认定发射枪支的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在工作中能否根据特殊痕迹来认定射击枪支,主要由该痕迹的稳定性和特定性决定。痕迹的特定性和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础和条件。
在检验鉴定中,我们发现痕迹特征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变化却是绝对的。不论痕迹如何变化,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总结枪痕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去伪存真,充分挖掘每一处痕迹的利用价值,积极寻找稳定可靠的痕迹特征,正确合理的评断同一支枪在一定时期发射子弹的痕迹符合点和差异点,从而及时正确的作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鉴定结论。
参考文献
[1] 王炳成,罗兵兵.《不同标号的子弹击发形成的痕迹差异的实验研究》.《警察技术》,2003年(5).
[2] 郑筱春,王学军.《弹壳底面上一特殊痕迹的检验和利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1).
[3] 朱江平,贺中元.《浅谈同一支枪支留在弹壳底面痕迹的差异点》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3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