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后对树木的管理措施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5月12日 14:46

...护浅析园林绿化树木种植管理方法

沈洪雷++张家林++陈钦华

[摘 要]大力推进造林工程政策的贯彻实施,提高造林成效,强化造林质量管理,通过制定分解规划、总体设计、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方案来对造林各工序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造林树木的成活率,不仅能够提高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还能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将对造林后如何加强树木抚育管护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有效措施来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造林;抚育管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2-0081-01

为了加强我国造林质量的管理,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我国国家林业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颁布了《造林质量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其通过明确规定加强造林各个环节的管理(计划管理、设计管理、种子管理、施工管理、抚育管护、工程项目管理、检查验收管理、信息档案管理等)对造林全过程质量管理进行监督验收,建立起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造林质量、技术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造林质量和成效,提高了造林管理水平。

1 造林后树木抚育管护的政策指导

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复杂、周期长且工程量巨大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在造林后必须加强对树木的监管维护才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确保造林工程的实际价值、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社会各方面以及相应的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规划措施来对后期树木抚育管护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抚育管护工作的贯彻落实。因此在进行后期管护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依据法律法规来制定总体规划。

1.1 设计造林作业规划

在植树造林前期工作人员会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造林作业设计,因此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后期抚育管护工作的开展,通过明确生产作业内容和制定规格标准来对后期抚育工作(扩穴培土、割灌除草、浇水施肥、清沙)进行指导规范。

1.2 组建护林队伍

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组建护林部门,培养一批工作认真、态度积极、具备树木栽培管理技术的护林员,根据实际需求在面积较大的林区开设护林管理站点,通过人工监督管理来加强对新造林进行养护管理,实现对基层单位造林工程的跟踪监管,确保人工护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建立起人工护林管理责任机制

为了积极调动护林员及群众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护林工作的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应该全面推行造林地管护责任制,积极推行个体承包经营管护责任制,健全完善奖惩机制来激发管护单位或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新造林的管护措施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和管护人员到位。

2 造林后树木养护的技术管理措施

新林区树木的管理养护不仅需要政策指导来对护林工作进行规范约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养护的技术管理措施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提高造林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负责单位或个体承包商需要建立实时动态的监控体系,来加强对新林的管理养护。

2.1 及时进行除草松土

造林后由于苗木的根系尚不发达,其获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能力有限,因此为了确保苗木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就需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工作。在进行清除杂草工作时,通过直接人工拔草和用药除草来确保苗木根部周围的干净,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松土时要保证土壤的松软度,要保证苗木根系不受到过度损害,要将板结成块的土块打碎,充分保证土壤的松软和透气,从而加强土壤的吸水性能和空气流通性能。

2.2 加强对苗木的水肥管理

在对苗木进行浇灌时要将土壤完全浇透,除了定期保证浇灌大量定根水外,还应该在苗木休眠期(灌防冻水)和生长期(所需水分)进行灌水。此外,考虑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水浇灌时可以选用多次数且流量小的浇灌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树木成长获得充足的水分,还能将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冲洗出来。此外,在一些土壤较为贫瘠的土地植树造林可以通过人工施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在秋季选用磷钾肥,冬季选用有机基肥,施肥时一般在雨后进行,叶面施肥选择在傍晚时期。当然,施肥工作应该综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因素来考虑是否实施。

2.3 加强对对苗木根系的保护

苗木在种植后根系的良好生长直接影响着树木后期的成长,因此在运输苗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苗木根部的保护,植树时间选择气温、光照、水分等各方面较为适宜的春季,通过及时对苗木的浇灌让幼苗吸收足够的水分,让苗木在体内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稳定的水分环境中,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4 加强对苗木的病虫害防治

苗木后期生长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威胁,从而降低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在后期管理中,要加强对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制定定期检查计划来对苗木周边的杂草进行清除;及时清剪病坏枝条及干枯枝条,防止病虫害传染;在病虫害较为严重时期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来对病虫害进行遏制清除。

2.5 加强对防火防灾工作的管理

为了避免新林在造林后受到人为破坏和气候影响,必须加强对新林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里要加强对苗木的养护工作,采用干草覆盖根部的方法来达到恒温效果。再者,在气候较为干燥的季节里要加强对林区的巡视,通过清除荒芜的干草,建立隔离带来防止火灾的发生。在护林站点要常备灭火器材和设备,禁止人员在林区内吸烟及生火,要加强对违反森林法人员的惩戒执法力度。

2.6 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管理

进一步推进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实施,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来加快造林的绿化速度、降低造林成本、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进一步推进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管理措施,有效提高林区的管理养护水平,促使新林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由于对幼苗抚育管护重视度不足、缺乏必要的养护知识、管护质量和水平较低等原因,直接影响了造林的质量和成效。因此要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就必须深入研究树苗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其对自然条件的要求,通过人工护林来为苗木的生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贯彻落实“造管并举”的政策下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广先进的新林养护管理经验,从而提高我国新林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林业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猛.更新造林后对树木的管理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4:135.

[2] 赵红莉.浅析造林更新后树木的管护措施[J].民营科技, 2014(01):241.

文章 苗木 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