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5月16日 03:14

李百春

[摘 要]目前,世界上有1/3以上的土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他地区在植物生长季节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我国华北、西北、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土地面积的45%。干旱、水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树木抗旱性机理,选育耐旱性树种,同时提高节水抗旱栽植技术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旱造林 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66-01

1 抗旱育种研究

我国对林木抗旱性育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目前主要在对林木抗旱性指标的选择与鉴定技术上,如李吉跃等对侧柏不同种源细胞弹性、耐旱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比较;李庆梅等对油松不同种源水分参数变化的分析;戴建良等试图对侧柏种源抗旱性选择问题进行探索,但距离有效的、实质性的结论还甚远。周蛟、张明友等在元谋干热河谷区开展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定量选择研究,选出银合欢、黄豆树、加勒比松为元谋干热河谷区的主要抗旱造林树种。我国在抗旱育种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要算杨树杂交新品种的选育。1946年,叶培忠先生首次利用河北杨与山杨、河北杨与毛白杨杂交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选育出大量抗旱性强、速生并成功进行大面积推广的杨树新品种。应该说,通过育种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已经在抗旱性树种的选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的比例很大,各地的条件复杂。因此,抗旱造林的工作还很艰巨,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2 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2.1 节水抗旱措施

常规的节水抗旱措施是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整地、地膜覆盖、容器造林等。如“一保四改”,即保护好苗根,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造林为机械造林。通过对 12种抗旱节水造林方法进行实验后认为,只有旱地龙效果最为明显,成活率较高,盖地膜使土壤含水量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盖薄膜比对照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6%。

2.2 生长调节剂(激素)

激素与植物的抗旱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干旱使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和活性发生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激素又可调节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生产中常用的激素有ABA(脱落酸)、CCC(矮壮素)。另外,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等也可提高植物的耐旱性。ABA与植物抗旱性的研究是从Mittlheuse与Van Stirenink发现施用ABA能引起叶片气孔关闭为突破点而开始的。随后的研究表明,施用ABA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抗旱能力。ABA的生理效应主要是导致气孔关闭,抑制根的生长但增加根对水的透性或增加离子向木质部的输送。CCC可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报导很多,CCC主要是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吸水能力,同时还可抑制气孔开张降低蒸腾。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其原因在于能保护细胞膜结构及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合理利用水分,达到抗旱的目的。在造林实践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生长调节剂的配方来提高苗木的抗旱性和造林成活率。实验表明,使用“天然3号促丰灵”可以使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生长率、保存率提高 31—60%,当年新梢生长量提高13—100.9%,可有效改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率低、保存率低的状况。

2.3 保水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产品也加入了抗旱造林的行列,如“干水”、吸水剂等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试验表明,“干水”凝胶盒向土壤中持续输送水分长达 4个月之久,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成活率,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2.0%以上,有时达5.0%以上。通过在山区造林中应用SA-105型保水剂的试验结果表明,春季造林后长期干旱无雨,需要蘸保水剂和根蘸泥浆保水剂,造林可成活15~25d,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后2个月成活率仍可达80%,对照则造林后不到1周全部死亡。雨季造林后有适当降雨,根蘸保水剂和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差异不明显,成活率均达100%,对照则干叶较重,成活率仅60%。将高分子吸水剂生物胶及其它药物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药液,造林前对苗木蘸根处理,通过3年试验,从中筛选出成本低且可大幅度提高干旱地造林成活率的HRC保苗剂、生物胶等药物,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地造林成活率较低的难题。

3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造林技术。由于它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简化作业程序、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被广泛用于一般和困难地造林。实践证明,利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较裸根苗提高25~69个百分点。容器苗造林也存在手工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等问题,但在一定的立地和生产条件下,选用容器造林,在经济上还是合算的。

4 科学整地造林

整地造林是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成功的造林技术措施,它有助于蓄水保墒,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山西省宁县的水平沟整地资料表明,每年每公顷拦蓄泥沙116.4t,土壤含水率比水平阶和鱼鳞坑整地提高12.2%,比坡耕地提高17%,有机质含量比坡耕地提高1.16倍,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0%以上。科学整地就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地形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在山地和黄土地区,鱼鳞坑整地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在坡度较大的干旱地区采取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整地,可起到很好的拦蓄径流,保持水土作用。在干旱平原区则采用开沟带状整地。整地深度一般在30—50cm,即可适于根系生长发育。

5 深栽抗旱造林

深栽造林是一项成功的经验。在土壤含盐量低于0.3%、地下水位较高(1-3m)、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和沙壤土地区,进行打孔深栽杨树,将插杆深入地下水10-20cm,将栽植孔填满土后踏实。甘肃省金塔县潮湖林场钻孔深栽胡杨,在干旱的荒漠地带造林755hm,平均成活率达90.6%。深栽造林可节省打井、修渠等造林经费,而且春、秋、冬二季均可进行。目前在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适宜地区正大面积推广。

6 汇集径流造林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山区,利用人工措施把自然降水汇集起来造林取得很好效果。集水造林为干旱环境下的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水环境,同时能充分利用干旱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促进林木生长。在8m2的径流小区内,生长季仅为331.6mm降雨量的情况下,集水坡面经喷涂和夯实拍光处理后,总蓄水量分别达到1162mm和715.3mm,造林平均成活率从原来不足30%提高到84-98%;在6m2集水面积内生长的刺槐年树高的胸径生长量,经喷涂处理的比自然坡面高1.5cm和1.7cm,夯实拍光处理的高出自然坡面1.25cm和1.5cm。径流造林作为一种科学的造林技术,近年来经国内许多学者的奋力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已从试验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其经济效益毋庸质疑。如能进一步有效降低造林成本,便可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荀斌.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11).

文章 成活率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