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飞
[摘 要]针对目前注水井洗井质量较差,洗井操作不规范,洗井与测试不同步,并且在洗井过程中缺少定量,直接影响洗井质量,使部分井洗井效果达不到要求,导致井筒脏,造成测试过程中出现堵和掉仪器的事件发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关键词]洗井质量 套管腐蚀 对比法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2-0013-01
一、影响注水井洗井质量原因分析
1、我们认真分析了影响注水井洗井质量的各种因素,我们认证:
a、水质因素;
b、地层因素;
c、环境因素;
d、人为因素。
以上四条因素是影响注水井洗井质量的要因。
2、制定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能够解决的几个方面入手,在联合站采用水质节点管理方法,即:源头控制、节点分析、过程管理、监督考核,控制源头水质,保证水质合格;在生产现场我们采用洗前除垢法、定量洗井法、洗井与测试同步、与套管保护相结合等措施,一套洗井方法。
二、实现注水井洗井三同步
1、洗井同时对管柱进行除垢:对两年以上未动用管柱的注水井,洗井时进行除垢。洗井前将除垢器下入油管内,把附在配水器附近管壁上的垢及脏物随洗井液一同洗出,能够提高洗井效果。
2、依据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确定返吐量:注水井在注水的过程中,由于水质脏,造成油层污染,洗井的返吐过程,可以有效将油藏中的污染物吐出。依据地层条件,使用该井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计算出需要返吐的量。一般情况下,返吐量是地层污染体积的1.5倍。用该井的有效厚度、污染半径,即可计算出洗井液体积,并填在洗井通知单中,洗井工人按照通知单给定的量进行返吐,并观察水质和压力的变化,若已达到规定的量,水质仍然不合格,可加大返吐量。
具体公式如下:V=1.5 H πr2Ф
V 孔隙体积
H 有效厚度
r 污染半径 一般情况下按1米计算
Ф 有效孔隙度
3、依据套管及管线支线长度确定反洗量:返吐后,改入反洗井流程,根据井筒容积及注水支线长度,计算出二者容积,一般情况下,反洗量是支线容积与井筒容积的2-2.5倍。在反洗井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支线的冲洗。用该井的井筒长度、套管内半径、注水支线长度、注水支线内半径,即可自动计算出反洗量。
井筒及支线容积之和(反洗量):V=(2~2.5)π(L1r21+L2r22)
L 1注水井井筒长度
r1 套管内半径
L 2注水支线长度
r2 注水支线内半径
三、紧密结合注水井测试与套管腐蚀情况确定洗井压差
1、洗井紧密与测试相结合
以往洗井,与测试前洗井结合得不够紧密,待测试遇阻等情况发生,才进行补救式的洗井。本方法要求洗井要紧密与测试计划相结合,在测试前3天以上洗井,形成洗井和测试同步进行(依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SY DQ0921-2010),以减少在测试过程中掉、卡、阻等现象的出现,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高测试成功率。
2、洗井压差与套管使用年限结合
为了防止洗井过程中油层返吐或洗井压差过大引起套管损坏,按照油层部位套管腐蚀速度与使用年限及剩余壁厚的关系(图1),应用套管使用年限及剩余壁厚关系确定返吐及反洗时允许压差(表1)。
由图1可以看出套管的剩余壁厚随着年限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在1~15年间腐蚀速度较快,15年以后腐蚀速度减慢。根据数据统计,射孔井段套管下井0~6年的剩余壁厚是5.7mm左右,5~15年是4.6 mm左右, 15~20年是4.4 mm左右,20~40年比较平稳,保持在4.3 mm左右。所以,在套管的承载能力分析中主要选取了套管壁厚为7.72mm、7mm、6mm、5mm、4mm的情况,其关系曲线为y=-1.0296Ln(x)+7.7438,其中x为下井年限,y为套管的剩余壁厚,依据曲线列表给出了不同年限的套管允许的使用压差,做为返吐及洗井过程中压差控制的最大临界值,一般情况下,返吐及洗井过程中使用压差应设在临界压差1兆帕以下为宜。
四、应用两种评价方法评价洗井效果
1、对比法
干线来水和井底出水的水样用目视比浊法进行对比,二者基本一致,视为洗井合格。
2、吸水指数法
洗井前后的吸水指数进行对比,吸水指数上升,视为洗井见效。
五、结论
1、坚持测试前洗井的要求,注水井洗井应在该井测试前3天进行一次彻底洗井,形成注水井测试前洗井的良性循环。
2、采油队按照测试计划排洗井计划,对于测试间隔时间较短,2个月以内的,可以不进行洗井。
3、洗井同时进行除垢,经过大排量冲洗,洗井水能将套管结的垢带出井筒,避免单独除垢造成除垢器脱落,也避免因井筒脏,造成测试过程中出现堵和掉仪器的事件发生,提高测试成功率,减少作业井,保证了洗井质量。
4、用洗井前后吸水指示曲线评价,能直观的看出洗井效果,对实现注好水、注够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