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何以一统天下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5月19日 10:35

丛聪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99-01

一部《芈月传》的开播,话不尽千古悠悠战国情。片中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临朝听制,带领着秦国一步步走向富强,并最终在她死后四十四年完成统一。毫无疑问,宣太后在秦国的统一大业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要说秦统一是她一个人的功劳的话,则显得名不副实。那么,大秦帝国何以一统天下呢?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中,秦建国最晚,自身也非中原民族,而是狄戎中的一支。秦国位列诸侯是因秦襄公在幽王之乱时出兵救周,并护送平王东迁,因而扩大封地,称一方诸侯。相比于其他六国,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燕国始祖召公奭是武王的弟弟、齐国的始祖姜尚是周一统天下的赫赫功臣、三晋始祖康叔是成王的弟弟、楚国的始祖熊绎是颛顼的后代。他们都与周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封地的富庶,远非秦国西北荒凉之地所能比的。那么,为何一统天下的不是他们、而是秦国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较强的忧患意识

从历史的根源来说,秦国是最弱的一个。可以说,秦国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秦国的国君格外有忧患意识,想要秦国强大。这倒不是说其他国家没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是非常有名的霸主。但是,一个人有了巨大的成就以后,难免骄傲自满,这是人之常情。秦国的国君不是不想这样而是不敢这样。秦不过在秦穆公时方得称霸西戎,称为西方诸侯之长。在刚建国的初期,几个戎族的来犯都有可能让秦国吃巨大的苦头,更别说是其他诸侯了。所以,正因为秦国的国君大都有极强的忧患意识,才能带领秦国稳中求进的发展。

二、极强的扩张欲望

如果说扩张欲望,各个国家的历代国君肯定都有。谁不想拥有更多的土地?谁不想统治更多的人口?谁不想获得巨大的财富?在那个列国纷争的年代,土地、人口、钱粮就是君主称霸的资本。但如果说哪个国家的国君扩张欲望最强,那必是秦国,因为他们知道——秦国在未建国时就是一支狄戎,倘若不东进,不向西扩张,秦国就会永远被边缘化,中原诸侯便会看不起秦国。看不起秦国的直接后果就是:认为你没有实力、就会对你发动战争。战争的经常爆发就会导致人口减少,社会生产力下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国家倾覆,呜呼哀哉!正因为如此,秦国的国君在生时大都重视对外扩张。在秦统一之前,秦国因战而亡的国君竟达七位之多,可歌可叹啊!

三、变法图强

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位非常著名的改革家: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与赵国的武灵王。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商鞅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从根本上变革的运动,这种做法尽管耗费时间长(惠文王时期才正式成形);代价的惨痛(孝公初期贵族势力反对变法,一次就被杀掉七百多;昭襄王初期的季君之乱),但由于坚持,却为后来秦的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反观其他三国就不行:他们抓的主要是军事改革(赵国的胡服骑射和魏国的魏武卒都曾经横行一时),虽然暂时成效显著,但却没有制度作保证,便很容易失败。因为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贵族制度,所以也必然不会像秦一样有强大的后劲。

四、任用各种人才

说起任用贤才,春秋五霸毫不逊色:齐桓公有管仲、晋文公有介子推、楚庄王有孙叔敖、吴王阖闾有伍子胥、越王勾践有文种和范蠡。他们都是不可多得人才,可要说不拘一格降人才,恐怕他们五位便都要让位于秦国的国君了。秦国的国君不仅将虎豹熊狮收归己用,更将蚁蛇鹰鹫纳入囊中。秦穆公任用百里奚之老迈、秦孝公任用商鞅之酷烈、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之狡诈、秦昭襄王任用白起之残忍,纵使倄山一战断送秦国百年东进之路,也会有后来“及至始皇,奋文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使得“百越之君,附身系颈,委命下吏”。秦正因为如此,才用少于其他国家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无法完成的事情,成为天下共主,号令四方!

五、强大的综合国力

1、制度上

商鞅颁布了严酷的法令:“一户犯法,若无人举报,诛杀周围九户”,这就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国性的法制制度。这种高强度的法制带来的结果是:国人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社会秩序井然有条、国家机器高速运行;在对待旧贵族上,商鞅也毫不客气,不仅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更向全国说明:“无论贵贱、只要有军功、便可以授爵”,这就给秦国埋下了“尚武”的思想,秦军的强大也由此可见一斑。

2、经济上

在对待农与商的问题,商鞅坚定的选择了前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明确颁布条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家,可免除徭役,这就等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崇耕”这一理念。这样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了,粮食得到了保障,征伐自然就有了保障。

3、军事上

秦国的军队战斗力经数代国君的整肃,当属一流。曾经显赫一时的“魏武卒”,据说能负重五十斤、奔袭一百里;而在秦国,秦兵能负重八十斤、奔袭一百里。这强悍的军事实力,怎能不令列国胆寒?况且秦军的建军思想上要远超其他六国。昭襄王即位后,其母宣太后摄政,她以敏锐的视角发现战车作战的最大弊病——机动性差。因此,她决心大力发展骑兵,自己琢磨着练也好,和义渠人一起练也罢,最终成就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大秦铁骑。而与她同时期的赵武灵王,虽然也在搞胡服骑射,可因为没有制度的保障,很快便衰弱下来;在战略眼光上,秦国的国君也是首屈一指的,最出名的应当是秦惠文王时期派司马错拿下了巴蜀与上庸之地。秦昭襄王时期,这里不但成为富庶的粮仓,也保证了战争所需要的人口,更为以后秦国的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秦军顺江而下进攻楚国也就事半功倍了。

六、明确的外交政策

这一点上主要是在秦昭襄王时期得以体现。秦昭襄王以前,秦国的政策是“弱楚灭齐”。政策的制定是因为当时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合纵连横形成了“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的局势。秦国要想一统,就必须干掉楚国与齐国。楚国与齐国接壤,可以不断的削弱;齐国离秦国太远,必须给他致命一击。秦昭襄王后期主要奉行的是“远交近攻”:与燕、齐交好,主攻三晋。这一政策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避免了秦军的远距离作战,使秦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步鲸吞蚕食列国的土地。正因如此,秦军横扫天下、所向无敌!

历史的车轮已经离我们远去,耳边仿佛还回响着锋镝的碰撞、战马的嘶鸣,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回顾那段尘封的岁月……

文章 国君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