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伟 张青青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00-01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重要变革,其主要标志就是: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的教育转变,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今后10年的教学改革目标应该是也必须是研究性教学,尤其是对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的诸学科而言,就是要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认知规律是高等教育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是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原则,同化论则是高等教育具体实践的微观行为准则。超前回馈实验就是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一种教学改革成果,目前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实践证明,研究性教学需要超前回馈实验法的支持,超前实验法也因研究性教学的需要而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它的存在价值。
1、超前回馈实验法的内涵
超前回馈实验法集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及同化论于一身,是有着深厚理论基础和多年教学实践的科学教学方法。它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方法。超前回馈实验法--即超前于理论教学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续的理论教学中解决问题。超前实验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最大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现象的信息量,使其有力的配合课堂教学。实验课中的“隐没”与理论课上的“显现”前后呼应,将实验课与理论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能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课前有“悬念”,课后有成就感。
超前回馈实验法简称超前法是使实验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超前于理论教学,并在完成每一个实验任务的同时,提出下次或下下次理论课将要接触到的理论知识命题,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及完成实验所需要的知识,掌握相关操作技术。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指定的实验现象、记录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和提出的疑问不必做出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去思考。而这些问题正是以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超前法,重在超前,意在回馈;寓“后期理论”于“超前实验”。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最大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现象的信息量,使其有力的配合课堂教学。实验课中的“隐没”与理论课上的“显现”前后呼应,将两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1]。
随着大学课程的深入,理论的越来越深奥,越来越枯燥。很多概念的理解缺少感性知识的支撑,只能靠想象,想来想去,学生就烦了。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能够看见或感受到一些相关的自然现象,积累一些相关的感性认识,哪怕是有一点点,一角角,也能给老师留下启发学生的空间和素材。一点现象也没有,一点感受也没有,天天靠想象,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课上死气沉沉,缺少互动,缺少兴趣。超前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启发式互动教学需要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有所感知、感觉。
2、超前回馈实验法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
学生在理论课上没有学习兴趣,师生缺少互动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原始的信息,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对相关自然现象的观察、感知作基础,那教师靠什么去“启发”,又靠什么去“互动”呢?随着专业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观察不到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超前回馈实验法的研究始于1995年,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理论教学在前,实验教学在后,实验课完全是验证型的,实验课应有的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1995年现代教育理论还不太成熟,只能按照认知规律去探究新的教学方法。2000年,建构主义日趋完善,逐渐被国际教育界所接受。那时笔者刚好了解到建构主义,发现超前实验法与建构主义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2],随着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同化论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此,认知规律、建构主义以及同化论三大理论开始指引着我们的研究方向。
3、“研究性”教学需要超前回馈实验法
超前回馈实验教学法,是灵活的教学方法,可长期系统使用,也可短期随意使用,它是研究性教学的好帮手,打个比方,就像教师随意在课上做一个小的演示实验。今后10年,我国教育、科研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式进步,高校必须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研究性人才,教学必须坚持以研究性教学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原则。因此超前回馈实验法大有用武之地。
游阳明等在国内外发表该教学法的研究论文有18篇之多。尤其是被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选为精品论文后[3],影响较大。一些高校教师纷纷发表评论,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该方法的理念“有创意”,“有实际应用价值”,“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任何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实施超前回馈实验法方法的师资队伍已经具备。只要认识到位,做好这件事并不难。高等教育理论已经成熟,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同化论是高等教育理论的支柱理论。超前回馈实验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规律,超前回馈实验的宏观过程坚持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超前回馈实验法在具体环节上遵循同化论。
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只要他静下心来细心琢磨,就一定会感觉到超前回馈实验法在指导思想上与认知规律是那样的一致,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上与建构主义的步调是那样像的相符,在具体细节的处理上与同化论手段的是那样的相同。它是认知规律的具体践行,它是能力建构的典范,它是同化论应用的缩影。超前回馈实验法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它的研究与探索,对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及教学实践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YOU Yangming ,WANG Bingzhang, You Shucai. Advanced FeedbacK Experiment Methods with Hiher Education Theory[J]. 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 2015.9 (4):41-46
[2]You Yangming,,Wang Bingzhang,Chi Zhenweng et al.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ce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J]. ISCREI 2012.No.5:232-235.
[3]游阳明,王炳章等.超前回馈实验法在电磁学实验中的研究与应用[CD].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09.Vol.2(3):23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