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重点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5月26日 07:04

张秀梅

[摘 要]为保证理化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本文针对影响检测的“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理化检测过程中接受委托、检验准备、检验过程、检验报告及分包几个环节,阐述了质量管理的重点要求。

[关键词]理化检测 六要素 控制环节

中图分类号:F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08-01

1 引言

理化检测是保证材料、器件与零件质量最重要手段,在理化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人员、仪器、试验材料、方法、环境、测量溯源、被检样品及样品的处置等。只有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加以有效控制,才能确保理化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检测样品开始到检测结果输出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检测所使用的材料、检测设备、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时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等因素,使得检测结果不可能很稳定。因此在理化实验室管理中要加强理化检测科学管理,实现检测技术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理化检测过程“六要素”的质量管理要求

2.1 人员:试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及对工作态度等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质量。在基础知识方面,要求试验人员要参加相应系统的技术技能考核,获得Ⅱ级以上资格证书后,方可独立上岗操作。在专业知识方面,试验人员必须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具体体现在试验过程中就是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控制,使影响因素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些控制是通过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实现的。因为对每个项目的检测,都是按照相应的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的。在试验操作前,要正确的选择好试验方法,熟记和读懂试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的技术要求,并能分析出试验过程中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2.2仪器:在实验室的检验检测工作中,绝大部分的检验检测项目都是通过仪器设备的采集和分析来完成的,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和测量灵敏度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理化实验室应配备进行检测所要求的所有设备,并保证在用仪器设备性能处于完好的和经检定合格的受控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的质量。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档案内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商、出厂日期、到货日期、使用日期、出厂合格证、附件明细表、操作维护说明书、检定数据、检定合格证、使用记录、维护维修记录等。制定详细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检定校准、标识管理、资料建档、使用维护、期间核查、性能评价、报废处理等环节进行管理。检测使用的所有设备、仪器仪表和计量器具都必须满足试验方法及试验精度的要求。

2.3材料:理化检验检测用原材料、标样、试剂、和辅助材料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因素。原材料、试剂的采购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技术协议的规定,入厂时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按“入厂复验项目表”规定,经复验合格后方可投料使用。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定点供应,并编制采购目录。有失效期要求的原材料、试剂应注明生产日期、贮存日期和失效期。若超过贮存期和失效期,在使用前应取样进行检验,如果符合试验要求可以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2.4方法:方法是指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方法和方法的确认)。实验室应配备产品标准、取样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应制定标准收集、受控发放、确认备案、跟踪变更制度,按下述排序优先选择检测方法:客户指定的方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非标准方法、允许偏离的标准方法。在用于检测前应对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发现标准方法或非标准方法原文中未能详述,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应将详细操作步骤编制成作业指导书,经审核批准后作为方法的补充。

2.5环境:理化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是理化检测的基本要素,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照明、腐蚀性气体、磁场、射线、振动、高频、噪声、粉尘等,这些项目数据均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应对影响检测记过质量的因素进行检测、控制和记录,还应对不相容的检测活动进行有效隔离

2.6 测量溯源

2.6.1 标准物质的可溯源性

标准物质应向合格供应商采购,保证货源可靠,便于货物可追溯。国外进口的标准物质应提供可追溯到国际计量基准或输出国的计量基准的有效证书或国外公认的权威技术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应对标准物质的浓度、有效期等进行确认。国内制备的标准物质应有国家计量部门发布的编号,并附有标准物质证书。当使用参考物质而无法进行量值溯源时,应具有生产厂提供的有效证明,实验室应编制程序进行技术验证。

2.6.2仪器仪表的可溯源性

对理化测试或取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保证测试结果的量值溯源性和可靠性。

2.6.3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日常使用时应对其技术指标进行运行检查,即期间核查,做好记录,保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选择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主要检定项目,一般选择以下合适项目:零点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仪器内置自校检查、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测试对比、仪器说明书列明的技术指标。

2.7检测试样:检测试样是指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的样品。用于理化检测的试样应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对取样部位、方向、数量、形状、尺寸和加工方法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在试样的取样、加工、制备和检测过程中要求试样编号准确、记录齐全、具有可追溯性。试样的采集与管理,实验室应根据国家标准要求编制试样采集、封存运输、交接验收、留样保存的程序,每个过程都应有相关的详细信息记录。

3 理化检测过程的控制环节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系统设置接受委托、检验准备、检验过程、检验报告及分包控制5各控制环节。具体质量控制如下:

3.1接受委托:接受委托应严格按试验委托程序要求进行委托单的填写、试样检查和台帐等记工作 设置核实委托内容和实物验证、验收试样两个控制点。

1)核实委托内容和实物验证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试验委托应填写委托单位、日期、试验项目、试样数量、试验验收标准、委托人等内容,具体可根据材料复验、焊工考试、焊接工艺评定、产品试板、实验试件等不同委托的试验对象和目的要求进行委托内容的填写;

实物验证是按照委托内容进行实物核对,确保委托试验的试件(样)为标准试样,委托数量、标识等与委托内容要求一致。

2)验收试样质量控制

进行试样加工后或试样验收,确保试样的尺寸、表面粗糙度、数量等是符合标准规定的标准试样,冲击试样底部表面粗糙度应大于1.6um,化学分析试样屑不应有油污、氧化皮等污物;

3.2检验准备控制环节

根据理化检验的要求理化检验准备控制环节设置人员资质、仪器设备、方法选择等三个控制点。

从事理化检验项目的人员应是两名参加理化检验人员培训并持证上岗,其应熟悉试验设备仪器性能和试验规程要求;

理化检验前应进行理化试验设备检查,理化检验设备、仪器应是完好的,并在校验期内,其性能、精度完全符合实验要求。

理化检验人员应熟悉委托单内容,按委托但要求进行检验方法选择,当无规定时应按自身条件选定能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的检验方法,并制定检验操作规定后进行试验。

3.3试验过程控制环节

试验过程中应按标准规定做好试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时应填写计算过程,设数据处理控制点。

3.4检验报告控制环节

检验报告控制环节设审核、签发检验报告控制点,主要审核确认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进而分析判定试验过程、试验记录、试验状态等的正确性,试验报告应严格按理化检验报告审批程序要求审批并加盖理化检验报告专用章后生效。

3.5分包控制环节

理化检验分包主要设分包方的评价和分包协议的签订,分包项目质量控制三个控制点。

分包方评价应对试验设备与仪器、理化检验质量体系、人员资质等进行全面评价,分包协议应明确规定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要求及措施,分包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检验报告应由理化检验责任人员审核确认,方可正式应用。

结语:只有建立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并进行标准化管理,使理化检测过程“六要素”受控、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受控,理化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结果才能保证高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比性。

参考文献:

[1]《理化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GJB 466 一88 理化试验质量控制规范》

理化 文章 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