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的内容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5月31日 17:18

人民日报一带一路大型跨国传播项目 公告

王晓云

[摘 要]《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该报第1~6版为要闻板块,第9—15版为国内新闻板块,第17—20版为周刊及专版板块,第21—23版为国际新闻板块。此外,第7版为理论版,第24版为副刊。扩版后,每天增加1个要闻版、1个国际新闻版;每周增加1个观点版、1个新兴媒体版。2013年新年第一天,《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2013年,周六、周日人民日报由每天8版增至12版,节假日由每天4版增至8版。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一块评论版。

[关键词]新闻来源 新闻题材 新闻视角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87-01

本文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6月30日期间《人民日报》中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新闻篇幅、新闻来源、新闻体裁、新闻题材和新闻视角几个维度进行考察,分析结果如下:

1.新闻篇幅

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输入“一带一路”关键词,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进行全文搜索,有754个搜索结果,对“一带一路”进行新闻标题搜索,总共有95篇相关报道,在这95篇中,有效报道为87篇,其中,《张高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良好开局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内容从01版增补到02版,《“一带一路”当注重虚实结合(新论)》重复,《为共同发展添砖加瓦(钟声·客观准确认识“一带一路”(1))》重复,《四川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打造重要节点城市》重复,《打造“一带一路”样板工程(记者观察)》为视频和图片新闻,《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促进形成优进优出格局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复。

2. 新闻来源

通过对87篇新闻报道的分析可知,报道中本报记者和驻外地记者的稿件总数为68篇,占报道总数的78%,转载新华社稿件总数为7篇,由专家和学者供稿的有12篇,所涉及到的专家分别为: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罗雨泽;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中共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鑫;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执行主任菲扎尔·拉赫曼;汪晓东;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杰出访问研究员弗雷德·克虏伯;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由此可见,《人民日报》的稿件来源原创性较高,真实性也更可靠,所发表的报道更加权威和全面,这对于衡量该报纸的可信度和巩固该报纸在行业的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除了本报记者,驻外记者也采访到了很多外国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分析报道,使得内容更为客观和丰富一些。

3. 新闻体裁

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中,消息和通讯来稿总共有19篇,只占到了22%,其中新华社稿件占7篇;新闻评论有7篇,其中有一篇为热点辨析;人物专访有6篇;深度报道有9篇;系列报道有17篇,其中包括‘钟声系列报道5篇,‘丝路观察1篇,‘丝路絮语2篇,‘国际论坛2篇,‘视窗4篇,‘生活漫步2篇,‘环球走笔1篇;延伸阅读4篇;‘共建“一带一路”专栏报道25篇。“一带一路”报道中,消息类的一般都是关于会议的召开,观点比较浅显,深度解读性的报道更多一些,从“一带一路”提出的国内国际背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报道,篇幅大多较长。基本都是对一些区域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优势、成就等方面进行报道,是对一些城市的动态报道,专家进行深度剖析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少。

4. 新闻题材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的报道内容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主要有区域要闻、事件新闻、会议新闻、人物专访、文化旅游、美食特色等几个方面。新华社稿件报道的都是国家重要领导人出席某些会议和论坛以及他所做出的重要批示,主要包括:《刘奇葆在参观“丝绸之路”文物展时强调:弘扬丝路精神大力宣传“一带一路”》、《张高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良好开局 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王勇在出席世界认可日活动时强调: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李克强对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形成优进优出格局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还有关于会议和重大新闻事件的通知,如《互尊互信 合作共赢 文明互鉴 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发布》、《央媒启动“一带一路”采访活动》。剩下的消息主要是一些会议新闻。值得一提的是‘共建“一带一路”专栏报道在2015年4月13日至5月28日中,报道的区域新闻涉及到了乌鲁木齐、阿拉木图、西安、阿斯特拉罕、德国北威州、伊斯兰堡、广州、昆明、哈尔滨、天津、泉州、郑州、宋卡、三亚、三门峡、里昂、威尼斯、北海、达累斯萨拉姆、德班、波兰、青海、大理、三门峡、延安等24座城市主要内容包括这些城市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美食等方面,详细列举了他们各自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所做的努力、所扮演的角色、所拥有的优势和所取得的成就等各方面,在人民网电子稿中,还专门配有了人民电视,进行视频介绍。人物专访里面主要有对芬兰总统、缅甸执政党、新疆电视台台长杨洪新、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团长林毅夫、波兰外长格热戈日·谢蒂纳等人的单独采访报道,主要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讲述了与中国的“互利共赢”、“亲密合作”、等方面。目前为止,在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中,多采取了与文化、历史、美食、旅游、娱乐等方面相结合的“软话题”进行报道,从平民化的视角中进行报道,将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美食、旅游路线、民俗文化进行报道,更具趣味性和贴近性。但是也有几篇报道空谈“共同合作”、“互利共赢”、“经济共同体”等特别大的题目,显得内容太过空洞。

5. 新闻视角

本文将新闻视角主要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大类。研究发现,87篇新闻报道中,中观叙事是主要方式。宏观层面主要解读了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微观层面主要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入手,宏观层面通过各类城市、各位专家和特殊的人物的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解读了“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和改变。

6.结语

“一带一路”是国家高层战略,也是一项由内而外、内外联动的合作倡议,由以上分析可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高度的国家使命感,也离不开高超的新闻专业技能,对于新闻的深度报道和叙事写法还需要更多层次、多方面的探究。通过小故事折射出大背景和大趋势,将会是报道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2015.1.1至2015.6.30《人民日报》所有的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

人物 文章 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