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的误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03日 16:27

马彩霞

一项调查表明,60.6%以上的家长对其幼年子女未来学历已有明确指向,在这部分家长中96%以上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达到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这种期望本来无可非议,但由于我国一级级升学考试都以书本知识为主,因此,升学考试的指挥棒就必然导致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从幼儿开始便偏离了全面教育的育人方向,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过早、过多地进行数字、文学为主的所谓学前教育,而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空间教育、形体感知、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孩子还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大人便教“大、小、上”,“a、o、e”,”“1、2、3”,两三岁便让写字,算术,更有甚者在孩子刚出生甚至就开始所谓的学前教育,未到入学年龄便让孩子上学。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家教方案涌向社会:“让神童走入千家万户”、“零岁识字”等各种教育现象,另外出版图书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学生课外读物有11亿册,其中智力类就占10.19亿册,目前中国神童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但中国孩子的空间教育、形体感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甚至一片空白。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本来是件好事,但一些家长的注重造“神童”,不去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其他方面知识的能力,肯定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首先,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左半球主要具有语言、计算、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主要具有图画、图形的感知、声音和音乐的感知、认识空间关系、形象思维等功能,超前教育注重语言、计算、逻辑思维等,而右半球负担的功能则不足,从而造成左脑智力发展比右脑超前,影响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另外,过早的让孩子写字、念书、由于幼儿的控制力差,肌肉发育很不完善,手指动作不够灵活,还容易造成孩子的视力减弱,手指肌肉既然发育不良等。

其次过早、过多的学前教育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调查发现学习有困难、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半是由于过早学习引起的。学习太早,无兴趣,再加上家长不注意方式、方法,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厌恶学习。有很多神童上学时成绩平平。

误区之二:忽视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目前,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认为:才=聪明=知识=有出息。于是向孩子灌输知识当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只要孩子好好学,什么条件都答应,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懒惰、自私、骄横、懦弱等缺点,等家长发现后,改正孩子这些缺点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

误区之三: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专家指出,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格的必备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求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还要有健全人的社会性格,这主要指在同一社会文化、社会情境中,具有社会绝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行为定势,另外健康的心理素质还需要能承受挫折、不怕风险、心胸豁达、富有合作的精神。

美国心理学会追踪研究1500名神童30年,结果表明,这1500名神童成了两类人,一是社会精英、专家学者,另一类则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对这两类人的智力和人格特点进行西、进行分析表明,他们的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而在于心理素质的差异,第一类人具有自信、谨慎、坚持和胜过别人的愿望,同时他们研究还发现,有些智力平常而有着坚强意志和优良品德的人也能取得惊人成就。

因此,一个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取得成功,仅有发达的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个人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毅力等直接影响到他的智力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任何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完成的,一个人关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准确地把握环境和机会,表现出能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性格,将极大有利于他的成功。现在的孩子中存在的自卑、自大、嫉妒心强、畏难怕苦等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误区之四:忽视个人差异,尤其是个人的发展。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互为邻居的两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孩子聪明乖巧,会讲很多故事和背诵唐诗、儿歌,另一个孩子则好奇心强,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家中玩具经常遭他“毒手”,所以就出现两种评价,夸第一个孩子如何聪明,将来必成大器,对另一个人孩子则横加指责,将来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卑心重,抑郁寡欢;第一个孩子则养成了骄傲自大,不能忍受挫折。像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我们做老师的、作家长的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扼杀了幼儿个性的发展,众所周知,爱迪生小时候就很淘气,他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关键在于他母亲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并给予正确引导。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个人的思维、智力才能的发展各有其独特的道路,个人的体力和精神力量的发展也具特色,以至于几乎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孩子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孩子在那方面有惊人的成就,既要肯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获得发展的才能和禀赋,又不否认个人的才能和禀赋又有相当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能人家孩子学什么,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什么。

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是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意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的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总之,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我们应该摈弃这种教育理念,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是孩子们尽情释放自己的个性,回归应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快乐。

孩子 好奇 望子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