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哪方面的能力最重要
[关键词]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信息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05-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有关会计法则、政策贯彻执行的质量,而且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与持续发展。如今在这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时代,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1.会计人员素质现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管理体制和模式日趋健全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逐年提升。但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文化程度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大约为1300多万人,其中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大约6万多人。从文化程度方面来说,1 3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中,接受过大、中专以上教育的人员约为10%,而将近70%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会计学历方面的教育。
1.2 业务能力不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专、结构老化、缺乏职业判断能力,那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判断、评估必然产生较大偏差,会计信息必然失真。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低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还相当严重,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3 职业道德欠缺 。随着人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逐步确立,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比较突出。
2.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产品,其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总是有其不同的实现动机和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标准,这就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情况。
2.1思想素质。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2.2道德素质?。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既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先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以及西方社会渗透进来的一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2.3文化素质
有些会计人员本来也想把本职工作做好,但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制造出来的大量会计信息不符合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现大量的技术性和基本原理差错,以至于发生某些违法、违反科学的行为还不自知,这就难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
2.4专业素质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有一些共同的专业素质要求。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和选择,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不过关,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甚至给经济管理带来了损失。
3.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素质是知识积淀、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其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可分为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业务素质两个方面。
3.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树立爱岗敬业意识。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条件,会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全身心地热爱会计事业,以旺盛的工作热情、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来面对每天的工作,完成每项任务。二是坚守诚实守信原则。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立业之基,更是会计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集中表现。在会计工作中坚持诚实守信原则,首先要不做假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公司管理。三是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常处于多元利益主体矛盾的焦点, 肩负着客观、公正处理各方利益的重任,因此,会计人员应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并依法实施会计监督,不应受利益驱动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3.2过硬的专业业务素质。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过硬的专业业务素质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保证,它包括如下层面:一是基础知识水平。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二是政策敏锐性。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 国家的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最终都会在会计工作中体现,会计人员要有政策敏锐性,要及时了解和学习国家的新政策,正确掌握和理解其精神实质,从较高层次上理解政策走向并不折不扣地在日常工作中执行,促进各项企业健康发展。三是较强的法制观念。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任何企业都必须依法经营。
4.提升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途径。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在这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时代,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已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自身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同时需要公司及社会的关注与扶持,实现会计资源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良性循环。
4.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知识经济推动下,社会经济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会计工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新来适应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已成为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理念与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
4.2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旨在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大环境,会计制度不断变化,会计的概念将重新定义,会计人员的职能也将会极大地拓展,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要跟随变革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以对发展社会的新时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既是对会计人员本身素质的提高,更是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4.3实行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会计人员在较长时间内从事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有其连续性和熟练性等优点,但这样做不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建立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使会计人员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岗位上都得到实践的机会,培养会计人员“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工作技能,有利于促进会计人员相互交流,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克服成见,培养协作精神,全面系统地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4加强内控,严格科学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科学的管理,有利于明确岗位职责,实现不同会计工作岗位之间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相互勾结、内外串通等舞弊行为发生。
4.5发挥会计学会的辅助作用。学会可以团结和组织各条战线广大的会计人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财会科学理论研究,积极组织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题报告会、宣讲会、培训班、学习班,组织会计知识大赛等,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扩大会计工作社会影响,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安韵竹,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在职研究生为天津财经大学在读。
参考文献
1、赵鸿、范蓉,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财经与管理,2010(17)。
2、张荷兰,会计人员素质构成分析(J),传承,2010(4)。
3、闫俐俐,网络时代的财会人员素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