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锋+和祯+党少龙+薛巨富+郭金波+强晓龙+杨文来
摘要:针对M非常常规气田分公司设备运行情况中采气设备到达设备故障高发期、撬装设备管理经验少、生产设施种类繁多、管理人员少等问题,通过总结设备管理经验,提出“一体两强三反”的设备管理新思路,通过加强开展设备管理举一反三活动等措施,积极探索实践设备精细化的创新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一体两强三反、设备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
【分类号】:TU8-4
1设备管理现状
M非常常规气田分公司业务为煤层气开发和致密气开发业务,主要生产设备分为“抽油机+油管+管式泵”的采气设备和“分离撬+加热节流撬”的采气设备两部分。由于分公司成立较晚,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普遍较为年轻,设备管理人员较少,生产设备设施种类繁多,且设备管理经验不足,设备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1.1煤层气设备故障日益增加
按照设备使用规律,设备故障分为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结合分公司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平均使用年限在4.5年,处于偶发故障期和设备耗损故障期之间过渡期。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因设备疲劳磨损、老化导致配件失效造成的故障增多。
1.2立体勘探设备种类繁多,管理经验少
致密气开采在用设备9类,均为压力容器,尤其一体化加热节流撬是第一次接触,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验少,对加热节流撬、恒温露点控制撬等新引入设备认知与管理经验不足,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少,对此类设备现场运行和管理提出很大考验。
2创新设备管理思路
针对分公司设备管理现状,为精细设备管理,在原有设备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体两强反三”的设备管理新思路:即以夯实设备基础管理为一个主体,以强化特种设备管理和强化设备冬季运行管理为两个重点工作,通过开展“举一反三”的设备管理措施,积极总结设备运行经验,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
3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夯实设备基础管理
年初统筹安排全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全面梳理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管理机构,精细设备台账、设备档案管理,重视设备保养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统筹安排全年各项工作
根据油田公司2015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安排制定分公司全年工作计划16项,对全年各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项目清楚、工期受控,为年度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2)全面梳理设备管理制度
结合分公司设备管理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并完善了设备管理制度,其中修订了《办公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润滑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暂行规定》等8项设备管理制度,新增《撬装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状态监测实施细则》等4项设备管理制度,规范了设备管理工作。
(3)完善设备管理机构
据公司设备管理要求,成立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和基层站队设备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设设备主管队长,负责站队和委员会间的沟通工作,形成委员会统一管理和基层站队分级自治的两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设备基础管理水平。
(4)扎实做好设备基础工作
及时有效做好设备基础资料管理,根据设备调整变动信息更新设备台帐,基层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维护保养、项修情况填写技术档案;同时分公司加强设备ERP管理,认真完成ERP设备维护工作,扎实推进分公司设备管理工作。
(5)强化现场管理
a.精细设备保养。分公司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操作和一级、二级保养及设备资料的填写均由员工自行完成,员工中大部分人都参与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工作中,形成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局面,全年设备一保、二保完成率为100%。员工对设备用油及保养、运行状况较为清楚。同时安排保运队对库房停用设备进行逐台试机检查保养工作,避免设备存放过程中的损坏。
b.排除设备故障。通过增加设备保运队伍力量,并建立除润滑油和滤芯外的设备配件库,减少因缺件造成的设备停机。及时安排保运队伍对发现的设备故障进行维护维修,提早解决设备故障,全年设备故障率由2014年的0.26%下降至0.17%,下降0.09%。
c.优化设备配置。目前部分由于井泵挂加深、产水量增加、井下情况复杂等原因,造成抽油机负荷接近或超过额定值,未达到排采预期效果。通过新购15台大型抽油机优化井场排采设备,并根据井场设备功率重新调配动力设备,达到设备最优化。设备优化后,15口排采井平均日产气量由393 m3/d增长至733 m3/d,平均增幅87%,单井日产气量最大增产950 m3/d,增幅600%。
d.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对关键设备实行状态监测管理,在设备维修上,利用服务单位故障诊断技术,开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强化设备过程控制,将以往的“计划性维修”逐步转变为“预防性维修”。
e.闲置设备调剂。定期向公司上报设备闲置情况,结合各分公司设备需求情况,分公司及时完成闲置设备调剂工作,减少设备闲置浪费。
f.设备技术改造。根据致密气开发需求,对库存25KW燃气发电机进行两两并机,实现一用一备的自切换功能;同时将11台25KW柴油发电机改造为25KW燃气发电机,盘活闲置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g.成本控制。在设备使用年限增加、故障率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通过调动承包商积极性、提高设备三保质量等措施控制成本,2015年设备维修产生的配件费72.992万元,2014年同期配件费71.733万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保障了设备连续平稳运行。
h.承包商考核管理。结合设备保运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设备保运考核条款,采取合同额浮动管理,根据考核结果采取奖惩措施,提高保运队积极性和维修质量。
3.2强化两个重点工作
(1)特种设备管理
a.特种设备登记注册管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注册手续,避免出现特种设备无证使用的情况。
b.强化日常操作管理和培训管理。强化特种设备培训工作,规范日常操作,不定期开展自检自查和考核工作。
c.建立特种设备检查机制。对特种设备账物核查、安全合规核查、设备使用现状核查、安全使用核查,避免出现特种设备或压力容器附带安全阀遗漏情况。
d.开展定期检测管理。建立特种设备检测台账,定期联系特检和质检部门开展特种设备检测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e.风险辨识管理。针对新引入的特种设备,通过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建立风险辨识控制措施和日常故障排除操作卡,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设备冬季运行管理
a.重点设备动态监测管理。重点加强集气站设备动态管理,实时监测集气站设备状态参数,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b.备品备件储备管理。入冬前分批次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冬季润滑油,同时做好备品备件储备工作,及时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故障。
c.设备检查管理。建立设备检查管理机制。4月份开始设备联合大检查,逐台过滤,保证设备正常越冬;9月底,开展重点井场和重点设备检查,有力促进设备现场管理工作,保证了设备正常的运行。
d.实时监测管理。针对采气队采取驻井实时监测管理的模式,及时同设备管理岗沟通设备运行状况,确保立体勘探设备冬季平稳运行。
e.应急管理。为防止冬季管线冻堵,引入蒸汽锅炉车应急保运队,及时对管线冻堵。
3.3设备管理举一反三
对发现的设备问题进行整改,并建立设备问题整改台账,举一反三,对井场同类设备的同类问题进行整改。对出现的设备事件遵循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事件原因及时分析,形成分析材料,同时开展举一反三活动,对同类设备同类问题进行排查,同时分享事件经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结论
(1)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一体两强反三”创新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应用,强化设备基础管理,突出两个设备管理重点,使设备管理整体水平提高,故障率较去年下降0.09%。
(2)结合分公司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继续突出特种设备管理,包括设备使用和特种设备证件办理管理,提升特种设备认知。
(3)随特种设备认知程度增高,掌握特种设备冬季运行规律,“一体两强反三”管理模式中另一个重点工作重心将由设备冬季运行管理向设备“老龄化”管理转变,提升设备管理整体水平。
(4)设备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通过精细设备管理,总结设备运行规律和经验,加强与现场使用人员间的交流、沟通,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设备使用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采气一厂“一体两翼”设备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2012,(专刊,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