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刮板输送机更换溜槽的方法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09日 15:45

...Z620 40刮板输送机用中部槽,溜槽阿里巴巴

张春玉

[摘 要]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在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使用不当和维护不仔细的情况下很容易丢失刮板,丢失的刮板会带来次生事故,通常情况下刮板卡断大链、肘坏上下机头护轴板,严重时会损坏溜槽,本文就吕家坨矿-800四采外5493Y工作面损坏溜槽的处理方法进行相关的探讨及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给出采面更换溜槽的常见方法以及刮板输送机安装运转平常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刮板运输机 溜槽 刮板 安全 分析

中图分类号:TD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32-01

刮板输送机是一种以挠性体作为牵引机构的连续动作式运输机械,它主要用于回采工作面或顺槽等其他场所。由于刮板输送机特殊的结构和工作环境,显示出了它的以下优点:机身低矮,占空间小;可以水平弯曲,随采煤机的移动而推移,减小了控顶距;能够垂直弯曲,可以弥补底板高低不平的影响;结构强度高,能够适应采煤工作面恶劣的工作环境;可以作采煤机的运行轨道,还可兼作移架时的支点;推移输送机时,铲煤板可以自动清扫浮煤;挡煤板可以增加装煤断面积,防止煤抛洒到采空区,它边上的电缆、水管槽架对其起保护作用。所以,刮板输送机迄今为止仍是综采工作面唯一的运输设备。

但是,刮板输送机在工作过程中,刮板链和货载要克服很大的摩擦力在溜槽中运行,因此消耗功率很大。此外,运输效率低、运输中货载破碎性大也是刮板输送机的不足之处。

刮板输送机的铺设倾角,一般不大于25°。但兼作采煤机轨道的输送机其铺设倾角一般不超过10°。当铺设角度过大时,刮板输送机要有防滑锚固装置。

1 SGZ-764/630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参数

中部槽:型式··································铸焊封底式

规格(长×内宽×高)···············1503×724×300㎜

联接方式···························锻造大环

重量·······························1.4 t

2 面溜中部槽更换的方式

更换溜槽的目的是确保工作面面溜正常运转,保证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常见的方法是将损坏的溜槽采用牵拉起吊的方式,利用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每个溜槽之间的间隙量的累积,最终达到使更换部位能推出整个输送机。

当要更换的溜槽在工作面离上下出口不远的地方时,可以采用上下出口回柱8T绞车和水平滑轮实施牵拉的过程。当要更换的溜槽在工作面的中部离上下出口较远时,视被换溜槽处顶板的破碎程度来确定是否能够使用液压支架和手拉葫芦实施牵拉溜槽的过程。

每节溜槽连接处有60㎜的余量,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计算:

简化的数学模型如下:

·····①

带入数值x1=30,x2=20,x3=15·····有

=L`=7540㎜

当xi=0时;由计算三角公式得:

H>800㎜

所以i=5

得出从起吊点至落地溜槽第五块时可以将损坏的溜槽退出。

3 面溜中部槽更换步骤

(1)、提前备齐各种工具,改好上下出口支护,将采面要更换处走空刀,做出更换的条件。

(2)、换槽前一班,班末采面溜子不顶,液压支架不拉超前,并将更换溜槽处煤壁侧的浮煤清理干净,露出面溜底槽。将采煤机开离换溜槽地点以下停电两滚筒落地并摘刀。提前调整好换槽处液压支架和面溜的角度,保证工作面液压支架与面溜垂直。将工作面更换溜槽处上下各十组液压支架“十字头”与面溜摘开。

(3)、改好施工地点的支护,将换槽地点的液压支架伸缩梁全部顶至煤壁,并将液压支架护帮板打开,若液压支架前梁空顶距大于340mm,在每组液压支架上均匀布置两块3.0m×0.18m×0.16m方木,两块方木间距0.75m。将换槽地点液压支架处上下2组范围紧贴煤壁在每组液压支架前梁端打牢一颗单体液压支柱,支柱与煤壁间使用小板或撞楔将煤壁护牢,防止片帮伤人。人员进入煤壁侧作业时必须“坚持好敲帮问顶找掉观山制度”,找掉时使用1.5m长钎,站在掉的倾斜上方进行找掉。

(4)、将坏槽附近的天窗打开,把面溜链子需掐开位置的活环选择好,用40T溜子大链或5分绳爪把上链和底链固定在面溜插帮上,在固定点以上位置掐链。

(5)、常规的工序:断链——拆除损坏溜槽——外运损坏溜槽——运新槽至损坏溜槽处——接底链——对接——接上链——试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的特性及所不能克服的缺点分析,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刮板输送机日常检修和保养,这样才能避免突发事故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谢锡纯﹑李晓豁.矿山机械与设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邱宣怀.机械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溜槽 文章 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