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11日 08:54

玉米栽培理论与技术探讨.ppt

田彩梅

[摘 要]玉米是我省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省有着广泛的种植。玉米种植过程和管理过程对玉米产量有直接的影响。要想达到高产的要求,就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玉米的种植过程进行管理,本文就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选种 整地 播种 管理 收获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69-01

玉米是我省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省有着广泛的种植。玉米种植过程和管理过程对玉米产量有直接的影响。要想达到高产的要求,就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玉米的种植过程进行管理,下面就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希望对完善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1.播前准备

一是选择良种。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 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二是按需选种。品种选择还应根据玉米的用途作综合考虑。城郊、集镇等附近的地方,可以作为鲜玉米棒上市的,春玉米选择早熟品种或甜糯玉米品种,既可提早上市时间,又可提高效益;如果是作为饲料用的可选择中熟偏迟的品种;秋玉米则应选择生育期适当偏长的品种。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2.整地播种

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渍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因此,在整地上要开好三沟,即主沟、围沟和厢沟,并做到沟沟相通,沟不积水,能灌能排。玉米整地最好是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蔬菜,到第二年播种玉米时,土壤疏松干燥,团粒结构好,对玉米生长有利。如果没有隔年翻耕的,开春后要选择晴天及时整地,并保持土壤干爽,防止结块成坯,影响根系生长,同时要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 整地后,适时播种。有的是露地栽培;有的是地膜覆盖栽培。春玉米露地栽培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在4月5日前后;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由于采取了保温措施,播种期可适当提前,一般在3月15—20日就可选择晴好天气播种,秋玉米播期一般在7月15日以前播种,如果前作是玉米的,可以采取套播的方式,既可争取时间,又可保证一播全苗。根据本地的实际,一般来说,在气候较凉的高山区必须提前播种,在一些河谷地带,气温较高,则可以适当推迟播种。同时要把握行距株距和深浅。平均行距60~65厘米,可以采用大小行种植,也可等行距种植。播种量每亩2.5~3.5公斤,播深3~5厘米,深浅要一致,这样才能确保苗齐、苗全、苗匀。

3.中耕管理

一是及时间苗、补苗、定苗。玉米幼苗三叶期间苗一次,五叶期适时定苗。根据品种和土地肥力,每亩留苗3000至4000棵不等。二是及早中耕灭茬。麦田套种玉米,麦收后要及时中耕灭茬,改善透光通气条件,破除土壤板结,清除杂草,促进根系生长,一般中耕2~3次,行间深中耕10~15厘米。在中耕中,穗期一般中耕1~2次,此时应适当深耕,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三是喷施除草剂。播后苗前可直接喷施40%乙·阿合剂200~250毫升/亩或72%都尔乳油75毫升加50升水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应适当加大用水量;玉米幼苗3~5叶期、杂草2~5叶期可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100毫升/亩或40%乙莠水150~200毫升/亩,除草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四是做好防病治虫。粘虫可用灭幼脲或40%辛硫磷乳油喷雾防治,蓟马可用5%吡虫啉乳油喷雾防治;防治大、小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可用50%的多菌灵或75%的代森锰锌或70%的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玉米螟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掺细沙撒施心叶内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大斑病可用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500~800倍液,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4.适时收获

收获一定要注意时机,不能太早,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但也不能太晚,会造成损失。最好成熟一块收一块,成熟一个品种收一个品种,做到适时收获。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前提下,玉米一般在完熟期收获,其特征是叶片变黄,苞叶呈白色而松软、散,籽粒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收获过程中,应认真仔细,不丢包,颗粒归仓,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果穗收获后,要及时脱壳,及时晾晒,堆放在朝阳的地方晾晒降水,并经常翻动,不要因农事忙而导致玉米霉烂、霉变而受损失。不要随意焚烧玉米杆,玉米秆可以做青饲料或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晒干后的玉米去除杂质,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妥善贮藏,注意防鼠、防霉和防虫。

同时要注意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1)炮轰式追肥,认为肥料越多越好。有的农户播种时把全部肥料当种肥一次施入,或者浇蒙头水时把肥料全部撒入。其实这种盲目的追肥方式是很难拿高产的。要想玉米获得高产,首先,应了解玉米的需肥规律:玉米苗期是需磷、钾肥的关键期,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是需氮肥的关键期。其次,施肥量的确定,应以产定肥,一般亩产700公斤的地块需施入尿素35公斤、二胺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亩产800公斤以上的地块,要增施农家肥和硫酸锌、硼砂等微肥。最后,施肥时期和方法,苗期应把全部的磷、钾肥、20%左右的氮肥和锌肥做基肥(种肥)一次施入。有研究表明:合理施用基肥(种肥)能增产15%左右。大喇叭口期(1—1.5米高)重施氮肥,应施入氮肥总量的60%左右,在抽雄后再施入20%的氮肥最好。在距玉米根10-15厘米处穴施或开沟条施效果最好,不要撒施,遇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2)高密度种植,认为种植越密产量就越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玉米种密了之后玉米的叶子会相互遮挡,让光不能充分照射。这样就会影响玉米叶子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不充分,导致玉米生长的的能量不够,不能保证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营养不够,这样玉米的产量自然就不会高了。所以,玉米种植密度要合理。合理密植能使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减少光反射,增加光的截获和吸收量,使群体内部受光良好。应根据品种特性、密度大小、生产条件及自然条件综合平衡确定适宜的行株距。生产上般采用宽行0.7-0.8m,窄行0.4-0.5m的宽窄行种植方式,或采用0.6-0.7m等行距种植,株距0.25-0.3m,每667m2定苗密度为4000-4500株,掌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则。

玉米 文章 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