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言欢
[摘 要]安徽某精密制造公司由于新上生产项目,使其电镀废水中铜、镍等浓度大幅升高,所以必须对原处理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工艺主要采用高效重金属捕集剂、COD去除剂。经改造后,出水水质可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标准。
[关键词]电镀废水;工艺改造;重金属捕集;COD去除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59-03
安徽省某精密制造公司由于新上生产项目,使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幅提高,致使出水水质难以达标。为此公司决定在充分利用与原废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使出水能够达标排放。
1 工程改造
1.1 设计水质水量
(1)设计水量:1000t/d。
(2)设计进水水质(见表1-1)
(3)设计出水水质:《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
1.2 原处理工艺
该公司原处理工艺如图1-1、1-2、1-3、1-4所示。
A. 含氰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B.含镍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C.综合(酸碱)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D.混合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注:混合废水为A、B、C经预处理后排入均质池内的废水
1.3 原有处理工艺的缺陷
A.含氰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有:
(1) 其原有的工艺中并未对含氰废水中铜和镍的进行处理,增加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影响处理效果,出水不达标。
(2) 原有除氰工艺采用的碱式氯化法局限性较大,碱式氯化法在使用时,氰的浓度含量不宜大于50mg/L。根据企业实测污水中CN-=126.00mg/L,原有的设计池容积无法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无法达到设计处理效果,出水难以达标。
(3) 二级脱氰工艺中,一级脱氰反应池与二级脱氰工艺的pH调节池直接贯通,调节二级脱氰工艺处于最佳pH时,一级破氰工艺无法达到最佳pH值,处理效果差,破氰处理无法达到要求,出水难以达标。
B.含镍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有:
(1)镍和铜的含量差异较大,其原有工艺较为简单,未对含镍废水中氰和铜的进行处理,增加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影响处理效果,出水难以达标。
(2)企业在采用化学沉淀处理时,选用处理工艺较为单一,镍去除率较低,处理效果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出水难以达标。
(3)除镍工序沉淀池沉淀效果不佳,污泥上翻,污泥随水流出,水体中镍含量较高,出水难以达标。
(4)企业未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建设过滤装置和大型离子交换装置,无法保证处理后废水镍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出水难以达标。
C.综合(酸碱)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有:
镍、铜的含量差异较大,且未考虑废水中含氰,其原有工艺较为简单,未对综合废水中氰、铜、镍进行处理,增加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影响处理效果,出水不达标。
D.混合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有:
混合废水包括含氰预处理废水、含镍处理出水、综合酸碱预处理出水三种废水,存在有铜超标、镍超标、氰超标的问题。
1.4 改造后的处理工艺
针对该污水处理站存在的主要工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A.含氰废水将严格分流,杜绝其它废水混入,经过生产线整改升级后的电镀含氰废水已基本不含镍,不会增加破氰脱氰的难度。在处理工艺上将原工艺的连续出水更改为间歇出水,严格控制一级破氰和二级破氰的氧化还原电位、pH值和停留时间。处理合格一池排放一池,不合格的处理水坚决不进入下道工艺。由于含氰废水中含有铜等重金属,如果不加以去除,会增加后续处理负担,采用重金属捕集剂HMC-M2,予以去除,重金属捕集剂HMC-M2,针对废水中的铜和镍等螯合作用好,作用快污泥量少成本低,目前在各大电镀厂广泛使用。经过重金属捕集剂处理后,再加入PAC、PAM进一步深度处理,然后经过处理后的含氰废水进入均质池里,与其它废水合并进行处理。
新建工艺流程如图1-5所示:
B. 将含镍废水从源头严格分流,杜绝其它废水混入,由于含镍废水中镍离子的含量较高,先使用片碱,利用原有的镍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含镍污泥回收需新建一个污泥浓缩池,此污泥浓缩池专门用来处置高浓度含镍污泥。沉淀之后的出水相继进入重金属捕集剂反应池,大幅度减少水中残留的重金属含量。之后经过沉淀,出水进入中间水池,然后通过泵抽至多介质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之后进入离子交换器,经过弱酸阳离子树脂的吸附作用,进一步控制镍的含量,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新建工艺流程如图1-6所示:
C.综合酸碱废水将严格分流,杜绝其它废水混入,现场发现酸碱废水中会含有油,为了去除油增加一个隔油池,以减少均质池中COD的含量。
新建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7所示:
D.含氰废水、含镍废水、酸碱废水严格保证单独收集,杜绝混排现象的发生,且含氰废水严格保证氰化物合格排放。由于前面已经严格去除含镍废水中的镍,含铜废水中的铜,酸碱废水不含铜和镍等重金属,进入均质池里的水质较好,重金属能达标排放,只需考虑加强对COD的去除,为了更为严格控制总排口的重金属含量,在一体化中和混凝反应池工段继续投加少量重金属捕集剂,去除重金属。
新建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8所示:
1.5 改造后的主要构筑物及其工艺参数
(1)含氰废水处理单元(由现有未使用的一体化中和沉淀池改造)
* ORP测定仪(原有)
在原有池体上加装ORP测定仪,严格控制一级破氰和二级破氰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采用间歇处理,处理完一池,排放一池。
* 重金属捕集反应池
处理水量15m3/h;有效容积:8m3;停留时间:30min;尺寸:2m×2m× 2.5m;
结构:一体化碳钢结构;配套设备:重金属捕集剂加药系统1套,混合搅拌系统1套。
* PAC、PAM应池
处理水量15m3/h;停留时间:30min;尺寸:3m×2m× 2.5m;结构:一体化碳钢结构;配套设备:PAC、PAM投配系统2套,混合搅拌系统1套。
* 沉淀池
处理水量15m3/h;停留时间:1.5h;尺寸:3.5m×3.5m×4.8m;结构:一体化碳钢结构;有效高度2.5m,泥斗高1.5m,中心筒500mm; 配套设备:中心筒、集水堰、斜管填料,污泥泵2台。
(2)含镍废水处理单元
* 重金属捕集剂反应池
处理水量10m3/h;有效容积:5m3;停留时间:30min;尺寸:1.5m×1.5m× 2.5m;结构:一体化碳钢结构;配套设备:重金属捕集剂加药系统,混合搅拌系统1套。
* PAM反应池
处理水量10m3/h;有效容积:5m3;停留时间:30min;尺寸:1.5m×1.5m× 2.5m;结构:一体化碳钢结构;配套设备:PAM投配系统1套,混合搅拌系统1套。
* 沉淀池
处理水量10m3/h;停留时间:1.5h;尺寸:3m×3m× 4.8m;结构:一体化碳钢结构;有效高度2.5m,泥斗高1.5m,中心筒350mm;配套设备:中心筒、集水堰、斜管填料,污泥泵2台。
* 中间水池
处理水量10m3/h;有效容积:8m3;停留时间:30min;尺寸:2m×2m× 2.5m;
结构:一体化碳钢结构;配套设备:泵2台。
* 多介质过滤器
流量:10m3/h;配套设备:反冲洗系统1套,反洗配水系统 1套。
* 精密过滤器:
过滤精度,5um;型号:YSSCA型。
* Ni离子交换系统
离子交换器:碳钢衬胶;数量:1座;池体尺寸:Φ1.4m ×3.5m ;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DL105;体积:1.5m3;鹅卵石以及石英填料;配套设备:树脂再生系统,配1套酸碱再生投配系统,反冲洗系统1套。
(3)综合酸碱废水处理单元
隔油池:
设计水量:15m3/h;结构形式:钢结构+FRP;尺寸:6.0×2.0×2.0m;有效容积:15m3;数量: 1座。
(4)混合废水处理单元
* COD去除剂投配系统1套(一体式中和混凝沉淀池,见表1-2)。
2 改造后处理效果
改造后的废水处理效果见表1-3至表1-6。
由上表知,改造后出水水质可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标准。
3 结语
针对安徽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日处理量为1000t/d的电镀废水处理站废水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现状,分析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如下改造:对于含氰、含镍废水中的重金属铜、镍采用高效重金属捕集剂进行处理;对于综合(酸碱)废水通过增加一个隔油池以减少均质池中COD的含量;对于混合废水通过向一体式中和混凝沉淀池投加COD去除剂和重金属捕集剂进行处理。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可达《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标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信.化学及沉淀法处理五金电镀厂废水工程技术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2]宫秀臣.含镍电镀废水强化沉淀-过滤处理技术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3]徐颖,张方.重金属捕集剂处理废水的试验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