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酷跑运动开展状况研究综述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13日 15:14

殷杰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高校跑酷运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综述,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归纳,了解高校学生具备参与跑酷运动练习的心理和身体条件,寻找出制约跑酷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旨在跑酷运动在高校开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跑酷运动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68-02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run cool movement research were reviewed

[Abstract]in this paper, using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us quo of parkour sports through the sorting of literature and induction, to understand college students have to participate in parkour practice of ment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find out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rkou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 and opinion, aimed at parkour in colleg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college parkour research were reviewed

1、前言

跑酷运动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法国,2002年兴盛于英国,创始人是大卫·贝利(David Belle)。张斌[1](2009)对于跑酷运动的概念做出自己的解释,“跑酷也称作‘城市疾走或Parkour,参与者通过跑、跳、攀、爬、翻等身体基本动作越过障碍物的一项运动”。

2002年8月6日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将不再局限在部分竞技项目上,而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2]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全国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3]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通过跑酷运动的研究,揭示跑酷运动的内在联系,释疑跑酷运动的技术要领与动作方法,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跑酷运动、参与跑酷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增强体质等目的。

2、中国高校跑酷运动研究综述

跑酷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凭借其独特的项目特征和年轻一代追寻新鲜刺激的心理、生理需求,时下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和追捧。将跑酷运动进入高校成了必然。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对高校跑酷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2.1 跑酷运动在中国高校开展现状的研究

岳峰[4](2009)等在“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做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合理衔接整个体育教育改革之中,课程改革是重中之重。体育课程设置集中反映了高校对培养的人才在体育知识结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纪力,崔瑞雪[5](2010)文中强调,“‘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明确了今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运动机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并达到体质健康的基本标准”。张健,冯坚[6](2009)指出,“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大背景下,跑酷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校体育文化形式,其特有的体育文化特征逐渐融合到高校体育文化之中,丰富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王成科,覃林,甘涛[7](2010)认为,“跑酷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融合,是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塑造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可增强体质,有效地促进健康”。

董成文,沈坤[8](2013)提出,“高校开展跑酷运动可行性的两大决定因素:主观因素:大学生具有较为充裕的课余时间,其身体素质符合跑酷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环境因素:中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建有大型的体育运动场和体育馆,可以充分利用,并排除了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苏树斌[9](2015)在“极限运动与当代价值”的研究中认为社会学因素也影响着跑酷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年轻有更多的时间追求新奇、刺激的运动体验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课余时间比较充裕,用自己的活力和激情创造出一些新型的体育运动。加之在美国主流体育媒体ESPN的涉足之后,跑酷运动不仅对参与的学生本人能够充实课余文化活动,同时能够感受前所未有的刺激。杨梅林[10](2014)在《制约跑酷运动普及发展的因素分析》中指出,“人们对跑酷运动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对跑酷运动有一定的偏见;跑酷运动参与人群过于局限,主要集中在18-25岁年龄阶段,以男性为主;跑酷运动队训练场地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能有一定的空间,简单的建筑物和器材就行;跑酷运动特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实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地选择跑酷内容,采用正确的练习方法,科学地进行训练,就能够把危险降到最低”。

2.2 跑酷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

高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条件基本达到练习和掌握跑酷动作技能的要求,而且他们认识和学习的能力较强,跑酷运动受到年轻人大力追棒。

李丁[11](2001)认为,“学生群体具有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反应敏感、接受快和喜欢寻求刺激、发泄压力、释放能量等特点,跑酷运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发展将会领先于社会其它群体”。黄学诚,林艳[12](2012)在《跑酷运动“跑”进高校是可行的》中对跑酷运动适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和校园场地设施为跑酷运动“跑”进校园提供可能。陈志军[13](2011)的研究中点出,“大学生的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课余时间等都符合练习跑酷运动。而且指出了其特点(包括:自由性、欣赏性、挑战性、时尚性和健身性特点)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练习跑酷运动,让大学生能够亲近自然、挑战自我;追求自由,展现自我;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舒缓压力,身心健康。

2.3 跑酷运动进入大学体育教学的研究

借鉴国外成熟的俱乐部模式经验,根据中国高校的特点,建立具有中国高校体育文化特色的跑酷俱乐部模式。傅光磊[14](2002)通过借鉴德国俱乐部特点来启发中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建立,并指出以下四点:“1.高校体育俱乐部应以人为本;2.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学生自主参与;3.高校体育俱乐部运作的民主性;4.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界定”杨芳[15](2004)指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特点;2.具有一定社会商业俱乐部倾向;3.健康自我投资原则;4.会员制度”。赵红林[16](2012)认为,“目前我省普通高校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发展不平衡,开展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学校主要是一些综合类大学,还没有普及”。

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跑酷课程是跑酷运动在高校持续发展的另一种途径,也是课程改革,增加课程资源的一种举措。在新形势下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契机和高校开设跑酷课程的意向调查,郑勇等[17](2012)指出,“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跑酷运动符合现阶段中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跑酷”运动所需场地要求不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肖涛[18](2012)列出了跑酷运动的特点与价值,强调了“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必要性,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跑酷运动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在体育改革政策、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充分利用校园公共场地及设施、派出教师外出学习或聘请专业教练方面都具有可行性。

2.4 跑酷运动在高校发展对策研究

陈志军[13](2011)在“跑酷运动走进黔西南高校体育的可行性分析”中指出,虽然跑酷运动的场地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为了完全起见,根据学校场馆情况,摆设跑酷运动的器材,这些器材可以通过软包装或者外包海绵等降低安全隐患。肖涛[18](2012)在“跑酷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中指出,因为跑酷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尤其在初学阶段。但是,跑酷运动是一项需求不断提高运动技巧、不断超越自我的运动,每一个新的、有创意的动作,未到室外运动之前都必须在具有一定条件的场地内进行专业的训练。所以场地的选择是根据练习者的练习程度和动作难度。刘国彬[19](2013)在“乌鲁木齐市高校开展校园极限运动可行性研究”中指出,自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和学校合并,每年高校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口总数迅速增加,导致了高校现有的体育场所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学、训练和竞赛的需求,现有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发展需要。现在高校学生练习跑酷运动基本都是通过自学,而且是以社团的形式来组织,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练习的科学性和安全保障。有了专业跑酷老师或教练,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难度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开设跑酷课程。肖涛[18](2012)在“跑酷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中指出,跑酷运动在中国兴起不久,进入高校校园的时间更短,掌握跑酷运动技术的人并不是太多,具有跑酷专业的老师比较缺乏,期待在体育学校中能有开设这个专业,让高校中爱好跑酷运动的大学生有机会在高校中接触到自己喜欢的跑酷运动。孙占峰[20](2012)等在“军事院校开展跑酷运动的可行性探究”中指出,加强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力度,在提升教师本身技巧体操和障碍项目等专项素质的前提下,聘请专门人员对教师进行跑酷专项教学法进行培训。曾志文[21](2011)等在“论高校体育专业开展跑酷运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指出,跑酷运动的运动表现形式与体操、武术动作相类似,都包括跑、跳、翻、抓握、转体、落体等一系列的基本动作。部分专业能力突出的体操和武术老师完全有能力通过相应的专业跑酷学习之后从事高校体育专业跑酷项目的教学工作。体育专业的学生同样能够依靠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所学技术程度,成为具有跑酷教学能力的人才,为高校跑酷运动的开展提供教学帮助。黄学成[22](2012)等在“跑酷运动‘跑进大学校园的可行性研究”中指出,跑酷运动在国内基本都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存在,而在高校主要还是以社团的形式存在,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动作学习主要也以自学为主。一般体育教师的跑酷业务素质较低,不能承担专业跑酷动作的教学,师资力量的缺欠是跑酷运动进入校园的主要阻力因素。跑酷运动师资力量的培训不仅有利于跑酷运动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更有利于跑酷运动的发展壮大。

3、结论与展望

跑酷运动是一种探索人类潜能激发身体与心灵极限的一种哲学,通过参与练习不仅可以强健体质、陶冶情操;同时也能战胜自我、挑战身体极限。作为比赛项目,它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作为表演,它是一门运动的艺术;作为健身项目,它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年青人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和对时尚运动项目的向往的欲望更加的强烈,更多的他们都参与到跑酷运动的练习中来。

高校的学生处于身心成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是适合参与练习跑酷运动的最佳阶段。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跑酷运动的认识度不够,对其有一定的偏见。即使参与练习的学生也面临许多困扰,在练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分别在练习方法不科学、动作内容选择不合理、安全意识较淡薄;在动作练习中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在场地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对高校跑酷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跑酷运动在高校开展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跑酷课程,甚至建立校园跑酷俱乐部模式,让跑酷运动成为一项常规的体育项目,健康地存在于高校校园之中,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的一种新的方式,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4、参考文献

[1]张斌.都市极限无规则运动“跑酷”初探[J].内江科技, 2009,(6):123-124.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教体艺,2003,(13):45-4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4]岳峰,范启国.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N].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51-52.

[5]纪力,崔瑞雪等.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J] .教育探索,2010,(1):82.

[6]张健,冯坚. 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9,(6):79.

[7] 王成科,覃林,甘涛.阳光体育视域下跑酷体育文化特征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融合[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3):127-128.

[8]董成文,沈坤.中国高校开展跑酷运动的初步探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9):90-94,106.

[9]苏树斌.极限运动魅力与当代价值[J] .体育学报.2015,(05):67-70

[10]杨梅林.制约跑酷运动普及发展的因素分析[N].体育科学文献通报,2014(10):101-102.

[11]李丁.极限运动在中国高校的发展状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

[12] 黄学成,林艳.跑酷运动“跑”进大学校园的可行性研究[J] .群体·研究,2012,(5):93-94.

[13]陈志军.跑酷运动走进黔西南高校体育的可行性分析[J] .金田·学术展台;2012;(5):437.

[14] 傅光磊.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特点及其对中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110—112.

[15] 杨芳.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学生体育权利的关系——兼谈大学生的体育权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5):94—95.

[16] 赵红林.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6):70-74.

[17]郑勇,陈建华,王晓虎.“跑酷”运动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49-50.

[18]肖涛.跑酷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5.

[19]刘国彬.乌鲁木齐市高校开展校园极限运动可行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6.

[20]孙占峰,张楠.军事院校开展跑酷运动的可行性探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03):87-89

[21]曾忠文,蒙军,宋晓宇.论高校体育专业开展跑酷运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2-64

[22] 黄学成,林艳.跑酷运动“跑”进大学校园的可行性研究[J] .群体·研究,2012,(5):93-94.

运动 体育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