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许冉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垃圾处理方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简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垃圾 垃圾处理 发展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55-01
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1.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构成的特点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含水率高,垃圾中的水分对焚烧处理是非常不利的,若水分较大,必须投入辅助燃料才能保证垃圾焚烧的正常进行;可燃有机物含量比例低,工业化国家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为66~82.9%,而我国仅为22.18~56.2%,这将直接影响垃圾热值的高低;垃圾热值低,一般认为,当垃圾的发热值大3349kJ/kg时,可直接燃烧。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普遍达不到这个标准。因此,燃烧时必须投入辅助燃料,这就增加了垃圾焚烧的成本。
1.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的现状
1.2.1混合收集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以混合收集为主,混合收集是指各种城市生活垃圾未经任何处理混合在一起收集的方式。该方式简单易行、运行费用低。但是,垃圾的利用价值和有用物资的纯度很低,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总费用。
1.2.2分类收集
目前垃圾分类收集尚在一些大城市进行试点。分类收集是指按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进行分类的收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回收物资的纯度和数量,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量,有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垃圾分类收集是降低垃圾处理成本、简化处理工艺、实现垃圾综合利用的前提。
1.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作自七五期间起步以来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按清运量统计,综合考虑其他因素2008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0%。目前,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这四种,其中卫生填埋是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从2001年开始到2008年,建设部纳入年度科技计划实施的“建设部环境卫生科技示范工程”共计20项。其中,卫生填埋技术类6项,占30%;焚烧技术类5项,占25%;堆肥技术类1项,占5%;综合处理技术类5项,占25%;其它专项技术类3项,占15%。基本覆盖了我国垃圾处理发展的各个技术类型。
1.3.1卫生填埋技术
卫生填埋是指利用坑洼地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该方法必须经过科学的选址、严格的场地防护处理和对渗滤液及填埋气体的严格控制。采用焚烧处理后的残渣和堆肥处理中的不可堆肥物都需要卫生填埋处置。在卫生填埋场地底部敷设排水管道使渗滤液排出场外进行处理;在垃圾体内部设有导气系统,将导出的填埋气通过燃烧等方式利用;还要在场地周围设截洪沟阻止洪水进入场内。待填埋场封场后尽可能的恢复地貌和维护生态平衡。该技术总的原则是不使掩埋的垃圾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地、空气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卫生填埋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总体投资小、适用于所有类型垃圾。但是,卫生填埋技术也存在许多弊端:填埋场选址需远离市区,这就增大了运费成本;填埋法占用大量土地,且使用后的土地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原来的用途。200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2亿t,按垃圾容重0.4t/m,堆高3m计算,填埋占用土地为1.23万hm2。若按10%平均递增率,至2050年,累计占用土地145.3万hm2,相当于国土面积的l‰,耕地面积的1.4%;填埋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等气体,既存在火灾及爆炸隐患,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1.3.2焚烧处理技术
焚烧是将垃圾放在特殊设计的封闭炉中进行焚烧,一般炉内温度控制在980℃左右,焚烧后可使垃圾减容85%以上,减重75%以上,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减量化、无害化的特征。由于受经济水平的限制,我国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发展较为缓慢。
自1985年我国深圳市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马丁往复逆推式垃圾焚烧炉设备和整套技术以来,垃圾焚烧技术逐步得到了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展很快。处理能力从2001年的6520t/d提升到2005年的33010t/d;在垃圾无害化处理中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3%提升到2005年的13%。目前的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主要有:直接焚烧法。直接焚烧是高温和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热解焚烧法。该技术根据不同垃圾在热解过程中的相似性,将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其热能,产生裂解和凝聚反应,形成气、液、固三相产物,达到洁净燃烧的目的。发达国家已由“直接焚烧法”向“热解焚烧法”发展,我国也已将其列入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前沿研究项目。
1.3.3堆肥处理技术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我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下列多种因素的影响:垃圾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含水率、通风供氧情况、翻拌要求、碳氮比(根据需要添加有机肥)、堆肥温度、pH值以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有效促进和控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正常繁衍是整个堆肥处理技术的核心。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堆肥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和筒式发酵仓堆肥。自然通风静态堆肥,该法是在一块场地上,堆高2~3m,一般上部覆土,场底以混凝土硬化并铺设通风排水沟,腐熟垃圾用铲装机、滚筒筛、皮带机和磁选滚筒等生产堆肥产品,这种方式简单,成本较低,应用最广;强制通风静态堆肥,该种方式多为非露天堆场,一次发酵仓要求能容纳10~20天垃圾,室内堆高约215m,设有翻堆和运输通道;筒式发酵仓堆肥即垃圾从仓顶输入,发酵后腐熟料从仓底输出,用高压风机从仓底强制供风。这是一种间歇式动态好氧发酵工艺。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生活垃圾含水率高,可燃有机物含量比例和热值低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我国必须采用多元化、资源化的方式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以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3 小结
尽管垃圾处理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但只要合理地应用各种处理技术,充分发乎其优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水平,减轻垃圾后续处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张英民,尚晓博,李开明,张朝升,张可方,荣宏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1(02)
[2]史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10(11)
[3]胡亮,任丽丽,李海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现状[J].农业与技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