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全球水资源状况
周成林
【摘 要】地球――我们的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我们,但是,现在她的年轻和美貌却因为我们而刻下了深深的皱纹。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奔驰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在成直线的上升,焚烧垃圾,白色垃圾,工厂的乱排污现象使空气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们的水资源也遭受了巨大的危害。全球变暖,冰川也在慢慢的消退去,土地沙漠化逐渐扩大,使得我们的地球变得千疮百孔。
【关键词】地球;保护环境 ;水资源
【分类号】:X37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实行永续利用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在寻求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出路中提出的,并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领域相应提出可持续利用问题。其基本思路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注意因开发所致的不利于环境的副作用和预期取得的社会效益相平衡。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为保持这种平衡就应遵守供饮用的水源和土地生产力得到保护的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受干扰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原则,对可更新的淡水资源不可过量开发使用和污染的原则。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中,绝对不能损害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系统,必须保证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供应所需的水资源,满足各行各业用水要求并持续供水。此外,水在自然界循环过程中会受到干扰,应注意研究对策,使这种干扰不致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个干旱缺水的中国,水资源总量28,1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人均水资源2,2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153个国家人均水资源资料的排位中居121位。根据“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可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采用的人均水资源评价标准:少于1,700m3为用水紧张国家,少于1,000m3为缺水国家,少于500m3为严重缺水国家,对我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m3,全国将接近用水紧张国家的边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用水约1,030亿m3,到1980年通过调查我国实际供水量已增加到4,432亿m3, 2007年为5,795亿m3,从全国平均开发利用程度看,似乎尚有很大开发潜力。但中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分布在地区上很不均匀,并且与人口、耕地资源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
二、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因素大致分为两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由于自然原因使得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气候变暖改变区域降水的蒸发格局造成大气环流失衡,是区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意识不足,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就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人们节水意识不强,也缺乏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常看到水龙头开着,任水哗哗地流个不停;一些生活在河边江边的市民,缺乏公民道德,为一时之便,经常将生活垃圾抛弃在水里,用完的农药瓶、杀虫剂瓶、废弃电池随意丢放;一些工业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大部分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就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去。
三、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传统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哈丁把工业社会比喻成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把这种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牧童经济”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加、物质财富的增长。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者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大量的废弃物任意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就是当前资源短缺、环境退化现成的根本原因。
与“牧童经济”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结果。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被称为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循环经济要求以“三R”原则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它主要针对输入端,要求从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用较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产品常常表现为小型化和轻型化,包装简单朴实。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态被多次使用,而非一次性使用,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资源化原则又称再循环原则,是指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利用。
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四、结语
“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携手同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能让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尽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做到了许多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发达的科技并不能让我们长期脱离地球生存,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如果地球的污染继续加剧,资源不断消耗,总有一天我们将失去这个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所以,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空间。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行动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冯薇.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特征及内涵初探.中国产业,2010
[2]段青维.户县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
[3]刘平.试论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