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途径集合
宋协忠
[摘 要]随着城市建筑数量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用水的需求量,直接给市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我国城市建筑的基本模式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举措。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约;居民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82-01
前言
近年来,国际上面临着水资源日益枯竭的严重生态问题。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淡水资源储量小,而且分布不均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建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逐年严重,更加重了水资源的枯竭形势。以下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途径能有效的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完善建筑给水的基本举措
由于建筑形式多样,建筑周边的环境差异,气候因素影响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建筑给水形式多样,存在重大的管理漏洞和设计方面的不合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规划。
1.1 完善给水方式
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三种主要的建筑给水方式,即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
1.2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传统的器具采用手动阀门,由于使用人员素质的影响,经常出现水龙头不关,或者关不严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为此,可以采用红外线感应龙头的便器,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可采用充气水嘴,既可节水又不减小水柱的直径,达到节水效果。
2.热水利用现状和节约举措
2.1 热源选择
建筑内居民洗漱常使用大量的热水,尤其是北方城市寒冷时间长,热水能源的消耗更大。传统的热水主要来源于居民自家的电力加热或者煤气加热,这不仅造成了热水资源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加大了煤炭等资源的使用负荷,不利于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为此,对于热水节约的措施首先应该合理选择热源。
(1)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工业的余、废热是能源的一种,以往的处理方式既耗费企业的资金又不能使其有效利用。最新的技术研究可以通过工业的余热进行建筑的给水加热,这样既减少了工业废热处理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其使用效率。
(2)提高地热能源的利用范围。地热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等,进行相应的地热能源利用。在开发时应该综合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考虑其使用成本,充分利用地热能源实现生活用水的加热。
(3)适当选择太阳能。由于太阳能环保,经济,能源储量大,而且不存在地区使用局限,全国各地都能够进行利用,所以近年来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利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实现建筑的节能功能,可以广泛利用太阳能资源。
(4)选择能保证全年供热的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汽作为热源。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不能保证非采暖的供热时,则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热源。
(5)如无可利用的城市热源时,可单独设置蒸汽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给生活热水。
(6)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太阳能、电、燃气等作为热源。
2.2 热水供应系统
(1)为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各配水点处的冷热水压力的平衡。为使水压一致,在设计中,冷热水系统分区应一致,各区的水加热器、储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给;同一供水区的冷、热水管道宜相同布置并建议采用上行下给的布置方式;应选用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的水加热设备,直接供给生活热水的水加热设备的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宜小于1m水柱。
(2)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热水循环系统供水,对节能、节水至关重要。
(3)小区热水供应系统应与给水系统统一规划设计,以利冷热水系统分区一致,各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平衡;水加热站宜靠近热水用量大的用户布置,以减少热损失。
(4)工业企业和学校的淋浴室,宜采用单管热水供应系统,这样既节约用水,又使用方便,但应有确保供水水温稳定的措施。
2.3 合理选择设备
由于建筑的地理环境不同,建筑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建筑的热能消耗量不同等,这些因素的差异影响着加热设备的选择,所以市政部门应该综合各项指标进行加热设备的合理选择,这样既能达到设备的合理利用,又能降低成本。加热设备的选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保证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换热充分。
(2)尽量保证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
(3)选用燃油、燃气热水锅炉时,应选用热效率高、排烟温度低、燃料燃烧完全、无需消烟除尘的设备。
(4)热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应经计算确定。
2.4 加强热水的保温能力
水加热之后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保温,不仅影响使用的效率,同时二次加热也增大了能源的耗费。因此,热水能源的保温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加热设备、热水供回水管道及阀门均应作好保温处理;其次,保温材料应具有导热系数低、容重轻、机械强度大、不燃或难燃、防火性能好、不会对金属表面产生腐蚀等性能。此外,保温隔热层还应做保护层;保护层材料应选用强度高、使用环境温度下不软化、不脆裂、抗老化、耐久的产品。
3.完善排水系统
真空节水技术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替代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
4.进一步加强消防给水的能力
为了保证建筑内居民的基本人身安全,需要在每一座建筑内切实做好消防给水的工作。但由于火灾的发生数量少,大量的消防水资源闲置不用,而且又需要定期更换,因而加大了消防给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在我国个别地区对室外消防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也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吸水,它只需要做好回流污染的措施,从而减少了消防水池等构筑物的建设,这样即节省了投资,又能防止水质二次污染,还可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剩余压力。另外,相邻建筑、高层建筑群可以考虑合用消防储水池及高位水箱。
5.完善自动控制和计量系统
建筑中宜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
针对不同需要的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也宜设水表计量。
6.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与国家能源利用密切相关,为此,应该针对建筑给排水现状中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水资源的节约。这既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能切实保护每一个群众的基本利益。另外,应该全面提高广大工作人员和用户的节水意识,将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工作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振印《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技术探讨》,2006.10
[2]刘籁英《浅谈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技术和措施》,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