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注采结构调整方法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18日 09:32

路明政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含水,高注采比井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提液和控液,补孔等措施使油水井在注采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无效、低效注采循环。通过注、采结构的精细优化调整,使含水上升率、高注采比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注采结构调整  多级段细分注水   周期性恢复注水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04-01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高含水,高注采比情况,以往依靠各套井网的含水差异进行结构调整控制含水上升的余地越来越小,针对这种矛盾,为了更好的优化产液、注水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效注入水、无效循环,控制产液量增长,进而达到控制水驱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的目的,把注水、产液结构由井网间优化转变为井网内不同含水井、不同含水层之间的优化。

(一)优化注水结构调整方法

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后,长期加强注水的薄差层中,部分层也达到了高渗透层的含水级别,中低含水期划分的小层性质较相近的层段内出现了层间矛盾,高含水井层增多,层间干扰加剧,动用程度变差。因此,在注采结构优化中,首先通过优化这部分井层的注水结构,达到减缓层间矛盾,改善吸水剖面,为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动用程度的目的。

一是加大层间调整。主要是加强细分调整力度,封堵高渗透、高含水层,控制或停注该层注水,减少无效、低效注采循环。多级段细分调整后减少渗透率级差、减缓层间矛盾,但仍存在层段间矛盾,细分后一些薄差油层层段仍不动用,通过措施改造,见到明显效果。例如,xxx注水井细分7段后2个层段吸水差,日配注30m3,日注水1m3,通过酸化全井日注水量增加32m3,砂岩厚度吸水比例提高5.6 %,有效厚度吸水比例提高9.7%。

二是不同井区间调整。根据井区含水级别的不同进行提控,对含水小于91%的井区,结合压裂、酸化等措施提高含水低、产液低井层的注水量;对于含水大于91%的井区,结合注水井深、浅调剖等措施控制含水高、产液高井层的注水量。

(二)优化产液结构调整方法

在注水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针对优化井层水驱控制的主要油井进行相应的产液结构优化, 采液结构相适应。针对不同含水的井层,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优化。

1.含水低于91%井产液结构优化的方法这部分井层以提液为主,提液时对不同沉没度的井区别对待。

一是对于含水低于85%的井重点提液。在相应水井细分调整加强注水或措施增注的前提下,对层间和平面矛盾大的井,可以采取压裂、补孔的办法,提高薄差层动用程度,完善注采关系,调整产液结构,在提液上产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含水上升。

二是对具备条件的井,应抓住时机及时提液。通过注水井细分调整加强注水或措施增注,提高供液能力,提高产液量。

2.含水高于91%井产液结构优化的方法

对于这部分井主要以控液为主,通过实施高关、堵水措施,相应水井“停、控”高含水层段,同时通过实施周期性恢复注水、浅调剖等,合理调整注采结构,有效控制注水、产液量增长,最大限度地减少注入水的无效循环,对地层压力较高、含水高于区块平均含水地区通过周期注水,达到降低地层压力、控制注水无效循环。

一是对含水在91%~96%之间的井要合理降液。对堵水井区及三高井区注水井进行调整,结合高含水主产层段周期性恢复注水及浅调剖,合理“停、控”高含水层段,另外对部分高压井区实施周期注水。xxx注水井2004年偏Ⅱ层停注,停注前日配注20 m3,日实注19 m3,该井于2011年停注层恢复后日配注30 m3,日注水29m3,井区年增油56.2t,有效的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

二是对含水在96%以上井重点降液。同时对连通水井控制、停注或封堵对应层段的注水量。

根据油田开发“稳油控水”的要求,在区块提液的同时要考虑含水上升速度的问题,把含水上升率控制到最低。

我们知道含水率的变化时随着采液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关系式为

VL=bo+bLfw +b2fw                                           (2)

式中bo、b1、b2——经验常数;VL——采液速度,%;fw——含水率,%。

依据采液速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对于高含水井区或者含水上升速度比较快的井区,就要合理地调整期高含水层的注水量,控制器采液速度,以达到全区含水率的最优化

fw=min{fw1,fw2,fw3,…}                                       (3)

通过物质平衡方程可以推导出注水量、产油量、产水量与地层压力变化的关系式

a=fw-[CtVΔp(1- fw)-qoBo(1- fw)]/ qWBW                       (4)

式中a——注采比;Ct——油层综合压缩系数,1/MPa;V——油层体积,m3;Δp——地层压力增加值,MPa;qo——日产油量,t;qw——日产水量,t;Bo——油的体积系数,无因次;Bw——水的体积系数,无因次。

通过注采比我们可以得到合理的配注值

qiw=a[qo+(qofw)/(1-fw)]                                           (5)

由式(5)可得全区目前阶段的合理的配注,确定全区总的注水量之后,就需要优化井组之间的合理配注,结合以上约束条件及注水井射开砂岩厚度来确定单井的合理配注。

二、注采结合调整及效果分析

根据注水结构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出注水结构调整工作量,调整注水方案69井次,日配注下降165m3。主要针对以下原因进行调整:一是针对“两低”井区及措施培养与保护,注水井上调水量22口,日配注增加140 m3;二是对“三高”井区及保护管控制注水,注水井下调水量41口,日配注下降355 m3;三是停注时间较长的较低含水层周期性恢复注水6口,日配注增加50 m3。

69口方案井井区连通160口采油井,对比方案调整前日增液226.5t,日增油35.6t,含水下降0.78个百分点。年累计增油0.21×104t,日均7.8t,通过注采结构优化调整,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补孔5口井,2015年累积增油591t,平均日增油2.2t,含水稳定。通过综合调整,注水状况得到改善,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开发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论

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随着各井网完善程度的提高,水驱各套层系间含水差异逐步缩小,低效循环日益突出,依靠以往层系间注水、产液结构的优化,实现水驱开发指标的潜力已越来越小。多级段细分后未动用的薄差油层段,结合措施改造,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周期性恢复注水也能有效的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最大限度的挖掘剩余油潜力,调高产量。在现阶段通过注水、产液结构的精细优化,由层系间优化转变为层系内不同含水井、不同含水层之间的优化,对不同含水级别的井、层结合油水井各项措施,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提液和控液,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方凌云,万新德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袁庆峰等.水驱砂岩油田开发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9,(6)

[3]石成方等.产液结构调整及控制含水上升速度[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增刊)

文章 水井 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