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秋华
[摘 要]中职女生作为青少年学生中相对独立的群体在心理上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也有许多特有的矛盾;中职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中职女生心理健康体系建立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61-01
中职女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 但是由于中职女生大多数受家庭环境、学习成绩、就业前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她们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心理健康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这个心理和生理双方面发育阶段,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让这朵美丽的花朵灿烂的绽放,花香满园,因此针对中职女生的心理特点,构建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就显得愈发重要起来。
一、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培训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工作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学校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1、重视专职、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与管理。
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校教师,心理老师要求持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从业资格证书。完善教师的考评机制,心理老师的地位待遇应与其他老师一样,避免职业歧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中职学校要对心理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可以通过学术沙龙、心理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心理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心理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将心理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重视心理教育的应用性。
2、应加强兼职人员的素质培养,壮大师资队伍。
对班主任、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任课教师也要制订相关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从业水平,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能力,增强心理教育意识,使其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加科学合理。
二、创建针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他们的认知、情感、意识进行教育指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以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职校女生进行心理辅导,有以下有效途径:
1、以心理活动课为主阵地,全面提升中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置相关的心理课程。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手段,正确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开设心理活动课,每个班两周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解技术。
2、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量表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现状,针对测试中筛选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大部分女生比较内向,有心理困惑不会主动找心理老师解决,或向同学、家人寻求帮助,因此学校设立心灵信箱,方便学生进行咨询。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指导老师善于观察学生近期表现,对于发现有异常表现的同学进行相应心理测试,测评学生的心理能力。对于情绪低迷,意志消沉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积极关注。
3、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活动促进心理成长
根据中职女生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校聘请专人开展专题讲座。如人际交往教育。职校女生,情绪难以控制,渴望沟通但封闭性很强,这是她们产生人际交往问题和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中职女生加强人际交往指导,指导她们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宽容,相互理解,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人际交往,克服在人际交往中的错误认知及人际交往偏向。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可以有效的就某一方面进行指导,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4、共建互助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发挥团体动力作用,对于一些存在共性心理问题的女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以工作坊互动形式提高女生心理辅导的效率。90后的女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团体辅导使学生对青春期形成正确认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同时,在生活、学习中学会帮助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具备团结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助的氛围。
5、发挥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作用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为全面,而学生在学校对班主任也最为信赖,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班级活动多种渠道、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如果活动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可大大提高心育实效。班主任也可利用周记、座谈会、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对家庭进行心理指导也应是班级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家长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和组织家庭的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家庭心理教育进行指导,提高家庭心理教育实效,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
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订心理跟踪追访制度。学生心理档案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时的需要,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实行连贯性的跟踪教育。学生每一阶段的心理状况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标。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尽可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有利于系统、连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
四、联合家庭、社会共担育人责任
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住宿生较多。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家长对孩子教育不细、不深,通过学校和家长紧密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学校和家长多方沟通,家长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改善了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学校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真正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供综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宝春;树立性别意识 加强女生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2] 雷玉琼;心理学哲学视角下的心理学发展规律探析[D];湖南大学;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