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的土壤改良方法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21日 20:54

张强

[摘 要]由于盐碱土的广泛分布,同时由于人类的某些活动加剧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而耐盐碱植物固然能在盐碱土地上生长,但品种较少,要创造出园林景观多变的、风景优美的植物景观,就必须采取一些改良措施,以适应更多植物生长的需要。盐碱土地不是一般农业耕作措施所能完成的,必须进行比较复杂的土壤改良工程,采取洗盐、排盐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水工措施,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植物景观营造;土壤改良方法

中图分类号:S15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10-01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涝盐相随,干旱积盐”的盐分运动规律,要解除盐害,加快土壤脱盐,必须水先行,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以利排水淋盐,降低地下水位和抑制土壤返盐。盐碱地排水有明沟排水、暗沟排水、竖井排水和生物排水等多种方法,其中最经济、最普遍的是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工程投资较大,一般在重盐碱区采用,此法可局部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盐,欧美、日本等国多采用暗管、缸瓦管、混凝土管和塑料管等排水。竖井排水对降低地下水位效果明显,可加强土壤水分垂直下降运动,促进地面与地下水的循环达到早涝、盐碱综合治理的作用。

在灌区采用防渗、截渗措施不仅可以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也是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和次生盐碱化不可缺少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灌排系统,根据其气候条件、作物类型、水源情况和地下水状况,科学浇水,注意控制土壤水分平衡,能不浇水一定不要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采用喷灌,把握水盐运动规律,控制返盐,以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土地面积的大小,视土壤质地和盐碱轻重以及改良的难易而定。一般应控制在200-300亩之间,排渠间距为100-200米。若质地轻、盐碱不重,排渠间距可增大。渠深2-2.5米,要达到地下水位。灌水洗盐,是重盐渍土地改良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灌水洗盐的效果,应根据土壤盐碱含量和成分、气候、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一般选择在水源丰富、地下水位低、温度较高的季节。地下水位低,表层土壤盐分可随水向下渗的深;温度高,则盐分易于溶解,如硫酸盐的溶解度,在水温30℃时比20℃时大一倍,比10℃时大两倍。灌水洗盐用水量大,脱盐效果好,但用水量过大,不仅浪费水,还会带来副作用,如升高地下水位,土壤有效养分流失,降低地力。适宜的洗盐用水量,应根据土壤盐分种类、含量及土壤质地而定。如以硫酸盐为主的土壤用水可大些,以氯化物为主的土壤可小些:土壤含盐量高或透水性差用水可大些;反之可小些。洗盐总用水量一般每亩为300-400立方米,分3-4次进行。洗盐前深翻与平整好土地,做好畦埂,畦不宜过大,便于平整,使灌水均匀,增强土壤吸水渗水能力。分次灌水可达到省水、脱盐效果好的目的。第一次灌水,由于土地干旱,吃水量大,可适当多灌些,每亩约120-150立方米,以地表水深10-15厘米为宜。此后视土壤质地和渗水情况,每隔3-5天灌水一次,使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冲洗到不致危害选定的造林树种能忍耐的程度,并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为止。

在水利工程措施上,加强农业生物措施,以巩固和提高土壤脱盐的效果,是防治土壤盐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措施包括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料,选育耐盐植物、合理密植、合理轮作套种、种稻脱盐等。采取各种耕作和培肥熟化土壤的措施,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减弱土壤毛细管水的上升运动,降低土壤地下水的蒸发强度,以抑制土壤返盐。

实行以增施土壤有机质为中心的综合改良措施,收效显著。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可加速土壤脱盐,并有抑制土壤返盐的作用。腐殖酸类肥料(如腐殖酸氮磷钾复合肥)特别使用于盐碱和缺磷的土壤。腐殖酸有较强的离子交换作用,可以同有害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减低土壤盐分浓度,减少钠离子对植物的危害。另外,腐殖质本身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有吸盐的效果,还能产生有机酸,增大阳离子的溶解度,活化钙镁盐类,有利于土壤脱盐;增施麦糠、锯末、马粪,有明显的保墒、抑盐,提高地温和促进土壤脱盐作用;施过磷酸钙、硫按、硫酸钾、磷酸二按等化肥,可以降低土壤碱性,配以适量的复合肥或硫酸亚铁效果更好;宜施豆饼、棉籽饼,也有良好的改土治碱的作用。重盐渍土地采取深耕晒堂,脱盐效果更为显著。深耕晒垫,在新疆有两个适应时期。一是春末夏初,此时气候干燥,气温升高;深耕后,土块容易干燥,又值杂草萌生,深耕还可以起到灭草的目的,二是初秋,地下水位处于回落时期,气候干燥,也是土壤返盐盛期,此时进行深耕,可同时发挥防止土壤返盐的作用。

平整土地此项作业是加速土壤脱盐、消灭盐斑地、改良盐渍土的一项基本功。要依各地的不同自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方法,达到土地整平的目的。中耕松土在土壤含盐量未达到造林树种所能忍受的限度以前,中耕松土十分重要。灌水后及时中耕,疏松表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阻止返盐和加速脱盐。

在水土措施改良的同时,配合生物措施,特别是种植绿肥作物对改善土壤状况效果显著。绿肥作物发达的根系和茂密的茎叶,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提高地力,抑制土壤返盐和促进脱盐。种植绿肥和植树造林是改良和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有效方法之一。绿肥植物根深、叶茂,能吸收大量地下水,通过叶面蒸腾作用将其水分散失,减少了地下水位上升。绿肥植物覆盖度大,能减少地面蒸发,阻止盐分向地表上升。绿肥植物发达的根系穿插到土壤下层,当其死亡后,不仅土壤中留下许多孔洞,便于水流下渗,有利洗盐,也能给土壤留下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因此,种植绿肥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巩固脱盐效果,减轻盐碱危害,又能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我国目前种植的绿肥作物主要有答子、草木犀、田著、碱茅、小花碱茅等,它们耐盐性强,是优良的绿肥作物。例如,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田菩,在重盐地上每亩鲜草产量达叨公斤左右,在含盐量的重盐土上种植2年后,厘米土层盐分下降0.21%,5-20厘米土层下降0.13%。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性较强的作物,也能改良盐碱地。诸如向日葵、红花、甜菜、红麻、大麦、棉、高粱、黑豆灯。有些野生植物也能吸收某些盐类作为营养物质,耐盐性很强,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可作为盐碱地栽培的先锋植物加以种植利用,如黄须菜、盐嵩、大米草、沙打旺、沙棘等。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沙打旺,耐旱、抗寒、抗风沙盐碱,土表脱盐率可达47.5%,种植过沙打旺的土地,栽种绿化树种,可以提高树的成活率。

此外,增施有机肥料,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使土壤肥力增加,结构改良,盐分降低,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可进一步增强林木的耐盐能力。撒铺秸杆改良造林地也是一个好办法。其具体方法是,在造林后第二年,林地上撒铺10厘米厚的稻草,每亩铺撒量约吨。其效果有:减缓水分蒸发,降低灌溉用水量;防止土壤深层盐分上升;可以阻止宽叶类杂草滋生;通过灌水沤腐稻草,增加土壤腐殖质,同时腐殖酸可降低土壤值,从而改善林地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促进了幼林速生成林。

运动 土壤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