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24日 19:14

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探讨.doc

张曦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其自身的体制弊端,经营观念落后等原因,在市场经济整理提供面前自身运营举步维艰,使得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因此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本文结合当前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现状,对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改革与创新农村信用社,促进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地缘优势;不良贷款;创新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83-02

一、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巨头,银行也越来越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与艰辛。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一个曲折多变的发展过程。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1959年直至“文革”结束,由于受“左”倾路线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信用社逐渐走上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的“官办”轨道,成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

1996年以后,农村信用社脱离农业银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此次体制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为降低成本纷纷退出农村,农业银行也逐步取消县以下网点。农村信用社一方面成为农村金融惟一的支柱,另一方面又面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农村信用社一直贯彻着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宗旨,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等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实践。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的。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全国各地都发展的很好,在各地农村都设立了网点,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优势分析

1.农村信用社的地缘人缘比较优势

首先,农村信用社带有鲜明的机构地方性、分布社区性色彩,与所在地域的联系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更广。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周边社区,凭借着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将主要信贷对象仍然锁定在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能有效遏制资金大规模外流,因此在经营区域内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其次,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网点及电子化网络遍布城乡,与广大农产、中小企业接触频繁,长期以来培植了一大批客户,与农村、农户的情感联系比较紧密。农村信用社本身主要由民营中小企业控股,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初创的种子阶段的重要资金支持者,因此与民营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合作关系,在增资扩股和组织存款资金方面,也更容易得到当地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最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是当地人士,能主动与当地客户接近,因此在与当地客户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往往拥有更大的优势。所有这些因根植于当地经营而特有的人缘地缘优势,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最大无形资产。

2.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治理比较优势

和大型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以区县或乡镇为单位法人,管理层次较少,委托代理链条较短,不容易出现恶性代理问题,从而有条件构建起既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又能有效制衡、各负其责的内部治理结构,使其在经营区域内拥有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要识别、规避和控制贷款风险,必须对企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前景有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对中小企业产品进入成熟期后能否通过产品升级实现新一波成长要有精确的分析预测,否则就会形成严重的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基于决策快捷、传递迅速的机制,兼具对中小企业掌握软信息优势,使其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在对社区内中小企业贷款中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盈利空间。

3.农村信用社在信息获取方面的效率优势

大银行规模庞大,代理链条较长,且各银行都有一套严格的信贷审批程序,手续较为繁琐,因而灵活性较差,不适应中小企业经营快速多变的特点;相反,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同时基于农村信用社的地缘优势,平时对已知和潜在的客户都积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知识,在需要发生信贷业务关系时,无需再耗费过多的时间去搜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就能对客户需求具有快速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处置能力,从而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夺市场时取得先人一步的优势。农村信用社小范围的信息资源和自我雇佣,使其在减少摩擦和监督成本的同时,天然地具有小规模、小范围经营信贷的优势。

三、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匮乏

人员结构性矛盾影响监管效能提高。目前基层监管机构存在“第一学历高的人少,进修学历众多;高级技术人员少,初中级技术人员多;年龄逐年增大的多,新鲜血液补充少”的“三多三少”现象。近几年来,基层监管机构新进员工仅占职工总数的0.1%,人力资源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同时,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一些员工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个人结构老化,跟不上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速度,限制了个人监管能力的发挥。大多数农信社的网点都有4人以上,各营业网点一线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滞后,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数。

2.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弱,业务品种单一

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地域、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业务经营创新性不够,服务手段落后,信用工具落后,金融业务单一,品种较少,产品创新与客户需求有差距,无法满足不同阶层的客户需求。如结算渠道单一,未开办股票、外汇、基金等理财产品,未开办外币存贷业务,中间业务也仅限于代收代付。比起其他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资金实力、人才资源及经营管理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其创新能力、硬件配置、结算手段和科技运用等也明显处于劣势。

3.客户拓展与维护意识不强,缺乏激励机制

农信社目前缺少维系客户成文的管理办法。农信社宣传方式单调,力度不足,客户对农信社推出的新金融产品认知程度不高,这也成为了农信社新业务推广的一大弱势。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调研地的农民、信用社工作人员、企业等进行了调查,获得的资料。目前农信社对新产品的宣传方式仅限于客户前来办理业务时作推广,宣传方式单调,力度不足,没有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在拓展客户方面仍然以“坐门等客”为主。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业务创新意识、营销技巧。虽然行长、主任每天奔走于各客户之间,也很重视客户的拓展,但在思想上仍没有清晰的客户拓展与维护概念,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的营销措施。同时,当前微少营销的激励机制,没有明确提出客户拓展与维护的考核奖惩,不能充分调动各支行、分理处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4.人缘优势突出,优质客户资源不足

长期以来扎根农村,农信社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人缘亲和力,培育起一支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但面对弱质产业的农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信社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比重极低。也由于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后起之秀,必然采取“非常”手段,吸纳部分本地优秀人才、挖掘农信社的部分黄金客户。即使有贷款业务的客户大多数基本账户也不在农信社,大部分存款及结算业务仍在其他银行办理。也是因为,银监部门对农信社单户授信监管比例的规定,严重束缚了对大客户业务的开展。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农信社一手扶植起来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因无法得到进一步的资金支持而无奈流向国有银行的令人痛心的现象。

5.历史包袱重,涉政不良贷款比较多

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形成的大量的不良贷款形成。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借款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健全机制和发展能力,形成高负债、低效益、软约束、超分配的局面,致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给信用社贷款造成损失,形成不良贷款。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四、我国农村信用社创新及未来发展趋势

1.加强改革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认识

农村信用社要将政府对农信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内容等实质性政策,广泛深入的宣传给广大群众,尤其是自己内部职工,使他们对信用社改革做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知道这次改革是政府下了很大力度,不是延续过去的老路,是从根本意义上的创新改革。农信社的改革之路将会越做越宽。

2.产权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改革产权制度,使农村信用社产权明晰,必须做到:(1)理顺股权结构。并按照法人运作的标准重新明确并落实出资者的权利和义务。(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出资者的所有权得到明确,股东权利得到全面保证,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并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相一致,通过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3.加大清收不良贷款,排除风险隐患

信贷资产是农村信用社资金运作的最主要来源,只有把好信贷这一关,农村信用社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信用社现在已认识到这一点,逐步加大贷款质量的提高,加大审贷力度,根据当地经济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经济环境,利用国家加快扶持农业的政策,充分利用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资产组合,开展贷款营销策略,加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信用社金融风险。

4.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农信社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业务操作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环境创造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金融产品,农信社将来的发展前景才会广大。同时就是加大中间业务的开展,我们要积极调动农信社员工普遍的金融创新意识。积极开办代理保险、代理证券、买卖债券、汇票贴现、个人理财、外汇、担保业务等中间业务。农村信用社只有在不断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培养员工创新意识,针对客户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拓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优化经营结构,提高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兴社战略

由于诸多因素造成农村信用社的职工素质和电子化程度都较低,这是影响农信社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农信社应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工程,加强信用社员工的现代金融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将各种优秀人才吸收到农信社队伍中来,提高农信社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信用社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信社基础电子设备建设,结算和联行业务的电子化进程,增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双伦.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探讨[J].经济要参.2010年(23).

[2] 郑锋.农村合作银行银行的转型升级之路[J].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12)

[3] 林力、李慧慧.流程改革--风险管理的突破口[J].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11).

[4] 张国.基层监管部门如何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中国信合.2010年(7).

[5] 汪冬冬.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时代金融,2013(09).

[6] 曹丽媛.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及探讨[J].中国连锁.2014年(2).

文章 客户 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