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40000吨苯酐1安定的车间工艺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doc
李菲洋++孙虹++李姝++李婉++崔立博
[摘 要]苯酐装置尾气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对人身健康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治理达标排放。目前治理苯酐装置尾气主要有三种工艺2:洗涤法、蓄热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洗涤法去除效率低并产生二次污染;蓄热式氧化法去除效率≥99%,但设备内有明火所需安全距离较大;催化氧化法去除效率≥98%,动设备较少,操作方便,但3-5年需更换一次贵金属催化剂。实际应用中,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治理工艺。
[关键词]苯酐尾气洗涤法蓄热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03-01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对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制定了新的排放标准,排放限值更加严格,于2015年7月1日实施。苯酐装置尾气中含有含有N2、O2、H2O、CO2、CO和顺酐、苯酐、苯甲酸、醛类等有机化合物,如果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威胁人身安全,根据新标准的要求,急需治理达标排放,目前对苯酐装置尾气治理主要有三种工艺:洗涤法、蓄热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
1 洗涤法
洗涤法3包括水洗系统和碱洗系统两部分。来自切换冷凝器的尾气收集在一条集气管中,送至洗涤塔的底部以切线方向进入塔内进行三段洗涤。在洗涤塔内用水将尾气中大部分的顺酐及有机酸吸收,洗涤水送至富马酸车间作为原料生产富马酸。为除去尾气中的醛类,在三级水洗后增加亚硫酸盐洗涤单元,把20%NaHSO3水溶液送到洗涤单元上部,使醛转化成加成物,为了避免SO2和CO2的形成,通过加入20%的NaOH水溶液,保持PH在6.0~6.4范围内。碱洗部分产生废水0.5t/h(苯酐装置生产负荷80g/Nm3),废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洗涤法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一氧化碳未消除,同时产生二次污染物(酸性废水)需要处理,没有彻底解决污染环境的问题。
2 蓄热式氧化法
蓄热式氧化6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陶瓷蓄热室和一个氧化室,待处理有机废气进入蓄热室1的陶瓷蓄热体(该陶瓷蓄热体贮存了上一循环的热量),陶瓷蓄热体放热降温,而有机废气吸热升温,废气离开蓄热室后以较高温度进入氧化室,有机废气在氧化室中由燃烧器加热升温至氧化温度815℃,使其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废气已在蓄热室内预热,燃料耗量大为减少。氧化室有两个作用:一是保证废气能达到设定的氧化温度,二是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废气成分充分氧化,设计停留时间1s。反应后的净化高温气体离开氧化室,进入蓄热室2(在前面的循环中已被冷却),放热降温后排出,而蓄热室2吸收大量热量后升温(用于下一个循环加热废气)。此时蓄热室3处于闲置状态,吹扫风机将填料中残留的有机废气吹扫进入燃烧室,以保证处理效率。净化后的废气进入下一级处理设备或者烟囱排放。如此交替。有机废气的去除效率在99%以上。
3 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4系统主要包括陶瓷蓄热室和催化反应室,切换冷凝器来的有机尾气首先进入蓄热室1的陶瓷蓄热体(该陶瓷蓄热体贮存了上一循环的热量),陶瓷蓄热体放热降温,而有机废气吸热升温至300℃,进入催化氧化反应器,在贵金属催化剂(铂、钯)和300℃的条件下,尾气中的有机物及一氧化碳与空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的去除率在98%以上,一氧化碳的去除率在99%以上。反应后尾气温度420℃,进入蓄热室2(在前面的循环中已被冷却),放热降温至200℃,通过烟囱高点排放,而蓄热室2吸收大量热量后升温,用于下一循环加热废气。此时蓄热室3处于闲置状态,吹扫风机将填料中残留的有机废气吹扫进入燃烧室,以保证处理效率,蓄热室3作为下一循环吸收热量。
4 苯酐装置尾气治理工艺技术比较
根据《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苯酐装置尾气所涉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详见表1。各石化企业按照环保部的标准规定,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表2针对洗涤法、蓄热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三种工艺方法进行了详细对比。
5 结论
洗涤法处理苯酐装置尾气,排放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征污染物马来酸酐不满足新标准要求;蓄热式氧化法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达99%,但由于原料尾气中马来酸酐(顺酐)含量较大,导致处理后尾气中特征污染物马来酸酐(顺酐)排放浓度仍大于新标准10mg/m3的要求,且要求较大的安全距离,适合新建装置;催化氧化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为98%,处理后尾气中特征污染物马来酸酐(顺酐)排放浓度仍不满足新标准要求,所需安全距离较小,适合用地紧张的已有装置,需定期更换催化剂。
为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可将水洗5和催化氧化相结合。首先水洗部分去除大部分的马来酸酐(顺酐),同时生产富马酸水作为生产富马酸的原料,然后,洗涤后的尾气进入催化氧化系统,除去其余的有机物,可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
[2] 李开明、吴鸣,苯酐尾气治理技术,化工时刊,1990年第10期:45—47.
[3] 黄锡甫,苯酐生产中氧化尾气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化工环保,1996年第16卷:246—248.
[4] 徐航、周亚明、毛向荣,催化焚烧处理苯酐装置尾气的工艺研究,上海化工,2016年03期.
[5] 刘智凌,苯酐尾气水洗法回收顺酐,化工环保,1987年04期.
[6] 周明艳、杨明德、党杰,工程与技术,2001.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