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企入教的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28日 13:59

...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验研究项目研讨会近日举行

徐晓菲

[摘  要]本文从校企共管校内基地共育人才的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校企共建“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探讨一套切实可行的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解决当前企业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众多“毛坯型”的高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成品型”零距离上岗要求的问题。

[关键词]引企入教、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81-01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在探索各种类型的订单培养模式方面、在开展多元合作、发展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在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培养和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完全符合专业实际的要求;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离社会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目前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13年我国技能劳动者1.12亿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13%,其中高技能人才2863万人,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的5%。据预测,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约990万人,其中还不包含现有的存量缺口440万人。社会对高技能人才有这么大的需要,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同样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说明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仍然是“毛坯型”,与企业要求的“成品型”人才相距甚远。

2.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效果显著,但它们都是在特定背景条件下创立的成功教育模式,有其使用的特定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在国内,从2006年国家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生至少有6个月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缺少法律层面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等原因,工学结合的实效大打折扣 。正是这些因素影响,至今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通用的校企深度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3.基于引企入教的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以“引企入教”为平台,从校企共管校内基地共育人才的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校企共建“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最终归纳总结出一种通用的校企深度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校企共管基地共育人才的管理制度研究

成立“引企入教”领导小组,统筹校企共建基地的各方面工作。组建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构成的“双师”结构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实训、进行过程管理与考核。同时配备学工办老师,通过开设讲座、进行课外交流等措施,结合学生企业实习经历,引导学生形成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企领导小组负责确定校企合作的内容、范围、责权利划分及重大发展决策,并形成文字化的管理制度。在共建基地,实习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规程组织生产性实训,并对学生给出双重考核,学校按照学习态度、技能掌握程度、知识扩展能力等进行评分,与学生获得学分挂钩;企业按照考勤、工作量、产品合格率、工作表现等进行评分,与学生获得的劳动报酬挂钩。

(2)校企共同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研究

课程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载体,直接牵动着人才的培养质量。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技术力量,合力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从企业选取真实、典型的产品作为实训项目的载体,按照知识难易、综合程度及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进行项目内容序化,突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工作过程知识的培养。除实训项目外,还合作开发 “工作化”的实习实训装置,既符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又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另外,校企共同开发网络化的辅助学习资源,既为学生服务,也向企业员工开放。

(3)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研究

为保证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有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作为后盾。双师型教师建设分为两部分:通过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从教师的量化考核到职称评聘都向其倾斜,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引入企业的优秀人员,通过学校的教学业务培训后参与到学生指导和教学实施中,并在教学、科研、待遇等方面统一管理,使之成为“双师”教学团队中的重要成员。

鼓励学校专业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企业负责学生实习安排、指导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理论培训和一些教学活动,在做好学生指导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与考核工作。在整个实习期间,全面贯彻育人理念,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态度、行为规范、与人相处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4.结语

文章通过从校企共管校内基地共育人才的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校企共建“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望能够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解决当前社会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众多高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成品型”零距离上岗要求的尴尬。

参考文献

[1] 程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5.

[2] 张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大学,2014.

[3] 解为.新常态视角下基于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6.

[4] 曹辉,方忆.基于企业精准面试的视角谈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4.

文章 明治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