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飞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体制建设在不断的加快,而档案作为各级机关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多,由此也显现出档案管理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体制过程中的重要性。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足轻重,也有的人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探讨了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档案管理体制 经济 创新 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37-01
一、引言
档案管理体制是指,在某一个系统的内部围绕权力的划分和运行而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关系模式。档案管理体制属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以及发展变革具有密切的关系。档案管理体制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档案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我国档案工作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档案管理体制概述
档案是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凭据,同时也是内部做出相应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所以在企业进行管理还是营销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要在企业的相关部门内部展开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也是与这种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有发现很多管理体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由企业的最高管理人所制定的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则务必要严格按照制度来进行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内部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本质上说,管理体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核心环节就在于其企业对于管理权力所进行的分配以及工作职能的正常运行。档案管理体制主要是形容企业内部在展开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所构成的档案管理体系。而这项工作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档案工作环节进行掌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水平。
三、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
总的来说,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建国前,我国的档案管理活动还处于分散的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了集中式的档案管理体制。同时,档案管理体制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下也在不断的变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后,其管理体制上按照“计划一切,管理一切”的模式建立的,在经过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推行、财政经济工作的三统一以及公有化措施之后,便形成了我国“大政府”的格局,政府对社会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体现出了“全能政府”的特点。
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削弱大区权利之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向中央集权方向发展,发展的结果就是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取代《共同纲领》提出的“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并成为我国行政体制纵向运行的基本关系。与此同时,从横向上看,各级政府都设置了上下大体对口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上下贯通,既接受本级政府领导,又接受上级对口部门领导或指导,并领导或指导下级对口部门。也就是所谓的“条条专政”。与纵向的“块块”成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中的基本机制结构。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也在采取这种体制。这一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强化计划体制,维护科层制。到80年代后,尽管政府职能有了变化,但是体制的内容及形式并没有变,所以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也没有实质性的改革。上述我国传统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历史传统。我国历史上行政方面始终是实行中央集权制,所以长期以来,表面上档案管理是处于分散状态,但是在局部上采取的是集中管理方式。
2、缺乏经验。在建国后,对于应该如何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还没有一个已成形的答案。基于这种情况,我国既不能保留旧体制,同时也不能去模仿西方,就只能借鉴和模仿前苏联,照搬前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及行政管理模式,当然也包括档案管理体制在内。
3、社会发展水平。当时我国处于一穷二白的地步,只有实行集中才能够将现有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充分集中起来,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4、党政关系。在战争时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取得了胜利的经验,也被利用到对国家的管理上,我国政治的一个特色就是党政的双重领导,并且这一特色反映在一切方面。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因作为党政领导的历史记录,很难明确区分开来,所以导致我国档案管理中党政档案的统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档案在思想上的认识,也是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是适应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四、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1、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要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先确保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稳定可靠,这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其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我国政府尽管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明显进展,档案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就需要对档案管理的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忧患意识,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使自身的工作行为合法化,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办法。
2、明确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
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改革的顺利实施,改革档案管理体制的目的就是以促进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手段,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当前情况看,档案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对档案机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进行重新的划分和规范,明确在我国社会组织体系中档案机构的地位与功能,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制。
3、把握档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需求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强化意识,目前有很多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他们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促使他们也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并且档案管理质量差。首先,提高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就必须要严格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严厉的惩罚玩忽职守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将单位的档案材料与所有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挂钩,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档案工作要始终坚守工作原则;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执行档案管理的相关条例。以上这些都是创新档案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提出更科学的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措施。
五、参考文献
【1】张静《从数字档案馆建设看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变化》[J],《民营科技》2014年03期。
【2】安晓燕《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J],《档案学研究》2015年07期。
【3】李艳《加强档案管理必须重视档案资料的抢救工作》[J],《商业文化》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