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能力需增强五种意识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29日 09:42

冯美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的转变,赢得了全党全社会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誉。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必须深入持续不懈地抓下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增强“五种意识”,从而提高自身履职能力。

(一)增强学习意识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至理名言,简明而又深刻地讲清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战无不胜、永葆生机的优势所在。正是基于对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不断加强学习。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同志抓学习有外在压力但没有内在动力,为文凭、为证书、为学历学习者仍然不少,装点门面不真学者有之,学用脱节不善学者有之。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就启迪我们,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更是生存之本。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抓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形势所迫、事业所需、责任所系。

强化学习意识,重点必须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一是向书本学习。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圣贤对话、与智者交谈,它能挖掘沉默于字句中的金子,转化为启迪心智、照亮人生的思想火炬。要深入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认真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让一切有益的知识入脑入心,在深钻细研中掌握精髓、领会实质,在学用结合中融会贯通、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切实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致用。二是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革命战争年代,我军许多指挥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百战生百将。今天,我们必须积极投身实践,以本职岗位为阵地,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勇于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在破解难题中、在不同岗位上加强磨炼,不断积累经验、把握规律、增长本领。三是向群众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诚诚恳恳向群众请教,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真正依靠人民群众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中贴民心、察民情、顺民意、谋民利、惠民生,我们的工作就会有创新、有特色、有活力、有发展,就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创新的精神动力来源于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深化改革的新常态,对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保守思想,安于现状,不敢闯,不敢冒进,就难以实现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创新就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新标准,树立创新意识。

发扬创新精神,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赋予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从当前实际看,当务之急是强化创新意识的自觉培养。

一是准确把握创新的本义。对于创新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有新视角、新思路、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是培育敢于创新的勇气。常言道,不破不立。破旧立新,勇气是关键,没有敢于打破旧框架、旧体系的勇气,就难有理论和实践的创造和发展。三是培养善于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主要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求我们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视角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独特的、具有良好社会意义的成果。四是正视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此,困难、风险和失败是创新过程中必然的经历。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困难、接受风险、包容失败,要学会从困难中寻找机会,在风险中把握方向,于失败中积累经验,牢固树立诚心诚意为民服务的创新意识。

(三)增强担当意识

担当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担当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习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增强担当意识,对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做一名有担当的党员干部,一是在于个人品德修养。中国历代思想家既重视以德修身,又重视从政以德。一名党员干部的德行修养不仅是检验其素质高低的 “试金石”,更是在群众中树立担当意识的前提条件。作为党的干部,从加入党组织那天起,就要按照党章的规定,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并身体力行之,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榜样。二是在于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评价党员干部担当意识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评判者。作为党员干部,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把目标定得更高些、把目光放得更远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些,努力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事,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在于勤政理政。能否见微知著、防患未然,能否具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治理能力是检验党员干部担当意识的最好方法。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善于思考,担当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有关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执行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前因后果,多掂量轻重缓急。善于总结经验,处理问题得心应手,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四)增强务实意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科学的决策,落实不到位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扯开嗓子、甩开膀子”团结各方力量,凝心聚力干实事、创实绩,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一要真抓实干。要带着一种“常怀为民之心,常办为民之事”的精神境界,扎扎实实的做工作,坚持做一件成一件,让群众满意认可,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二要解决问题。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大力气去解决。开展工作,绝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群众不甚关注或劳民伤财的事。三要讲究效率。对于上级定下来的工作、部署了的任务,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精神,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促落实,不推诿塞责、不须臾应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意志,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快节奏、高效率、保质量地完成。四要有序地推进工作。要善于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要用最少的钱为群众办最好的事,以最短的时间去完成工作任务。要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更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致群众的利益于不顾。

(五)增强奉献意识

吃苦奉献,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责任。习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和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激情,尽职尽责干好工作。这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应将其作为弘扬优良作风不断践行的课题,牢记于心、付诸于行。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建设中,也早已形成了吃大苦耐大劳的牺牲奉献精神,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新形势下,增强奉献意识,弘扬吃苦奉献精神,永不过时、永放光芒,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

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是好样的,但也确有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安心不尽心,在位不尽责。存在“得过且过、怕担风险”的保守思想,工作放得不够开,步子迈得不够大;有的知道自身能力素质有差距,但不思进取,遇到重大事、疑难事、棘手事,不是绕道走,就是推诿塞责,不敢迎难而上。防止和破解精神懈怠,就要不断强化进取奉献意识,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的准则。进取奉献意识强,就会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干事创业放在心上。弘扬吃苦奉献精神,不仅要有奋发进取的工作干劲,还要有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和精细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各自的工作岗位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以党章党规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指导工作,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奉献精神,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争功、不求名、不图利,把满腔热血和岗位职责化作励志图强、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真正为民谋福祉、为群众办实事。

启迪 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