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筑漫谈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6月30日 18:06

佛教建筑漫谈艺术

胡佳

[摘  要]从满载古风遗痕的亭台楼阁、饱蘸异国情调的庭园别墅到意韵深长的街巷院落,杭州建筑都体现出一种特殊的优雅从容之态。当独特的地方文化注入了现代意识的活力,时间的、人文的、空间的、精神的因素如同气场一样凝聚在杭州不同时期建筑的形式风格中。正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全新的诠释了山水美景与文化积淀,杭州建筑才体现出特有的地方气质。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12-02

优秀的建筑从来都是依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自然而成,而不是强制发生的,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其契合城市精神的建筑,忠实的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等方面的特征和成就,成为时代最为重要的见证物。

综观杭州建筑,有江南古典建筑的轻盈灵动、有近代异国建筑的华美沧桑、有现代地域建筑的文化与时尚,这些不同类型的风格揉捏在一起,构成了一道道特殊的建筑风景线。而对于杭州的建筑,我们又可以这样评价她:年轻人说她时尚,中老年人称她怀旧,外国人认为她就是中国。在杭州,最惬意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天香桂子落纷纷”的时节,随便在沿湖找一张木椅坐下,一边喝茶一边慢慢欣赏临街的风景。

本文截取不同历史时期下有代表性的街区建筑片段,将其分析归纳将有助于我们解析探寻杭州建筑的风格。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还是面貌涣然的新建筑,它们所营造出的独特的建筑人文景观都能呈现杭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质和城市精神。

一、历史时期(指建国以前的各个阶段)

历史时期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建筑形式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近代建筑等类型。

1.传统古典建筑

杭州的古典建筑主要体现在民居建筑和江南园林建筑方面。民居建筑以清河坊一带为典型代表,一般为一至两层,材料多为杉木,建筑色彩多为朱红色、青盖瓦,有些富裕家庭住宅有院落有天井。园林建筑以西湖边的刘庄、郭庄等别墅园林为代表,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园林建筑布局自由,厅堂灵活,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形制清新洒脱,建筑风格淡雅朴素,突出西湖山水之美。

2.近代建筑

杭州的近代建筑更多的融入了西方的理念、技术和文化,由于其所处江南的地域条件具备了成熟的古典建筑思想体系,因此,建筑的特征更多的表现为是对外来文化与技术的消化、嫁接与吸纳,使其适应本地条件的变异过程与结果。最能体现这个时期特征的建筑主要分布在环西湖地区的几个区块:北山路、湖滨地区和中山路,反映在建筑的使用功能上主要是居住和商业两方面。

(1) 北山路环湖而建,依山面湖,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单向街。一幢幢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既有江南水墨的朴实灵韵,又满含世间风雨的沧桑,可以说,北山路的建筑是典型的中国近代史在杭州的缩影。该地区的建筑风格整体以欧风西式及中西式别墅为主,建筑的体量与周围山体的空间形态协调一致。因为一面环湖,所以建筑外立面一般都设有不同形式的阳台、走廊和露台,用以眺望西湖风光和街道景观。这些别墅在对西洋建筑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对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进行了变异创造和统一协调。

(2)湖滨地区是杭州近代的历史中心,各种形式的商旅建筑和石库门住宅建筑与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共融共生,形成了最具杭州特色的建筑人文景观。与上海石库门建筑表现形式不同的是,它们吸收了前者的形式却与西湖自然山水和地方文化传统紧密结合,在体量上大部分为二层楼,形制小巧,外观简朴素雅,其中有中西结合式的青砖黑瓦的排屋;有灰白色水泥饰面西洋门脸的欧风洋楼;还有一些是中式传统粉墙黛瓦风格的三合院等等。这些住宅建筑一般空间尺度宜人,有着比较封闭的围墙,山墙上留有不同造型的窗洞与壁柱,出挑一些轻巧的露台,以铸铁栏杆包围。

(3)中山路和河坊街区域曾经是杭州近代著名的商业中心。中山路在南宋时期称为“御街”,在民国时期兴建了大量的西洋风格的商业建筑,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华美与沧桑。现存的西洋建筑主要位于中山南路一带,由于中山路与明清建筑风格的“清河坊”街道垂直,因此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出现了建筑特征风格完全迥异的现象:一边是窄高的封火墙和粉墙黛瓦、清砖步道的街巷;另一边则是高大宏伟的古典西洋柱式和雕刻着精美卷草纹样的门窗线脚和露台栏杆,这些特征使得该区的建筑景观呈现出中西合璧、统一和谐又多元化的景象。

二、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

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厚墙重基,中式大屋顶式的西式建筑,成为杭州建筑的典型特征。其中,在城区以武林门为中心、西湖为环线,分布着人民大会堂、省府一号楼、浙江展览馆、杭州饭店、西湖宾馆等一系列的公共建筑,成为杭州当时的标志性建筑物。居住区的功能也逐步由简至繁,区域从小到大,形式从传统清水砖、黑屋顶向"火柴盒"、"条头糕"发展。

曾经有人说,20世纪上半叶杭州的经济中心在清河坊一带,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由于城市扩展北移,中心移到了以武林广场(原红太阳广场)为中心的区域地块。建于1969年的浙江展览馆,是浙江现代建筑的佼佼者,也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建筑遵循了古典主义的美学比例,结合苏联遗风,表达出了中国的传统性和民族性的审美观,在杭州的建筑史上写下了完美的一段篇章。

三、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随着社会经济的相对宽裕和建筑与城市设计全球化的趋势,在国际多元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杭州的整体城市规划思路也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发展,因此,充分体现地域性文化特色成为了现代杭州建筑所追寻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1)西湖时代

杭州人向来以西湖为中心,西湖文化是比较典型的盆地文化,建筑往往崇尚曲径通幽、深藏不露。不仅是本土建筑师还是国外的设计设计集团在设计理念上都以强调人文与自然的尊重,虽然建筑风格多样,但是总体上都比较审慎理性,不事张扬,集中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含蓄与婉美。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杭州优先发展旅游建筑,黄龙饭店、友好饭店、新桥饭店、杭州大厦等一些优秀的宾馆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湖沿线涌现。程泰宁,这个对杭州建筑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设计大师,在对中西方文化的长期思考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观,以一批优秀的建筑:杭州铁路新客站、黄龙饭店、浙江美术馆等再现了杭州的精神意念。

到了90年代后期,环湖地区的建筑改造更新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对杭州旧建筑的改建、扩建过程中,充分尊重原有建筑的风格,体现出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同时采用一些现代的材料、技术提高建筑的品质,并赋予旧建筑以新的使用功能,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实现新与旧的对话。最后将会出现这样一种画面:从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构成的画框中,人们看到的是新建筑,而当人们身处新建筑中窗外又见老建筑。在以西湖为中心的环湖人文景观群落中,散置着的一些文化性建筑给杭州平添了许多人文气质,这也是杭州为什么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原因所在。西湖用她的湖光山色为背景包容了这些囊括了杭州商业文化、居住文化和教育文化等多样文化传统的建筑群落,使得西湖之美和杭州建筑之美得到了新的诠释。

(2)钱塘江时代

与鸟语花香的西子湖相比,钱塘江给人的印象是惊涛骇浪的,由此形成的明显对照而又共生的合成传统文化,是杭州都市文化的一大特点。杭州目前提出的跨江发展和构筑大都市战略是复归钱塘江文化的发展新阶段。与西湖文化下不事张扬、含蓄理性的建筑相比,钱塘江文化是比较接近海岛文化,崇尚张扬、主动出击,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往往是高大、显露、色彩鲜明。

在钱塘江文化带动下的钱江新城是杭州未来的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是杭州作为一个现代化历史古都的城市性格和精神的体现。在连通西湖与钱塘江主轴线的开阔地带设置了市民中心、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三座大规模的公共建筑,这一组屹立于城市最核心地带的巨型雕塑式建筑象征杭州的过去和未来,构筑出“日月同辉”的美好寓意,并与轴线上市民中心“广宇六合”的设计理念相吻合,一组自由挥洒的曲线构图将钱江时代的豪迈气势体现于宇宙自然法则和人文精神中。

结语

从西湖文化到钱塘江文化的延续,是杭州建筑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迈进的历史性过程的真实写照。虽然在中国大地上有许多脱离本土文化的异形建筑遍地开花,模糊了城市的个性和地方特色,但是在一个城市中,特定的基地总能对应着特定的建筑,并以其应有的形式表现着自我。在杭州,当独特的地方文化注入了现代意识的活力,时间的、人文的、空间的、精神的因素如同气场一样凝聚在不同时期建筑的形式风格中。杭州的建筑之美,正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全新的诠释了杭州的山水美景与文化积淀,才体现出特有的地方气质,勾勒出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轮廓。

参考文献

[1]《杭州的古建筑》,杭州出版社。马时雍编。2001-09-01.

[2]《追求繁荣与舒适》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仇保兴著。2007-07.

[3]《杭州老房子》浙江大学出版社。杨军主编。2009-03.

建筑 文章 时尚